
文/未央/我們愛曆史版權所有
4月24日,亞非各國政要将在印尼萬隆市出席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将同亞非國家上司人在萬隆重溫當年亞非領袖的“曆史性步行”:
六十年前,會議東道主、時任印尼總統蘇加諾在會議開幕詞中說:“萬隆會議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色人種的洲際會議,是世界曆史的新起點。”足以證明其意義。
而對于中國人,60年前的萬隆會議不止如此。那一次,國家總理周恩來險遭暗殺;那一次,親西方國家代表激烈攻擊中國,緻使會議有夭折危險。如果六十年前的曆史出現一絲偏離,中國的外交或許會是另一個版本。
險被暗殺的路線
為了參加萬隆會議,我國向印度航空公司租了兩架飛機,分别是“克什米爾公主”号和“空中霸王”号。根據安排,代表團分批前往印尼。
沒想到,1955年4月11日卻傳來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克什米爾公主”号在印尼納土納群島上空爆炸,代表團部分人員和随行記者遇難。原來,這架飛機經停香港啟德機場加油時被秘密安置了定時炸彈。
“克什米爾公主号”事件的謀害目标直指新中國上司人周恩來總理,因為按照原定計劃,周總理将乘坐該包機前往雅加達。但是,周恩來因為剛做完手術,臨時改變路線。
随周恩來前往的黃華後來回憶,悲痛之餘,周恩來告訴代表團團員,敵人搞破壞,恰恰說明他們害怕我們召開亞非會議,但是這種破壞吓不倒我們,搞外交也會有犧牲。
周恩來三次危機巧妙化解
六十年前,參加會議的29個國家中,隻有6個同我們建立了外交關系。甚至大會第一天,便有外交大臣賈馬利直截了當地攻擊共産主義是“新式殖民主義”,意圖挑起争論。整個會場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了。
周恩來于是利用19日中午的休息時間,親自趕寫了一則補充發言: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周恩來擲地有聲的話語讓先前緊張的會場氣氛一下子松弛了下來。周恩來還熱情地邀請大家到中國參觀通路。話音剛落,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強硬的菲律賓外長羅慕洛也高度評價周恩來的講話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更為重要的是,周恩來發言的中心思想——求同存異,成為了後來“萬隆精神”的主幹。周恩來也巧妙化解了第一次危機。
随後周恩來發言稱,自己和科特拉瓦拉已經在私下通過交談彼此取得了諒解,雖然他無法同意科特拉瓦拉的某些觀點,但他贊賞科特拉瓦拉積極的精神。周恩來就這樣化解了科特拉瓦拉所設定的障礙,解決了第二次危機。
第三次是在在中立國家與親西方的國家為中立和結盟問題吵得不可開交時,當中立國上司人印度總理尼赫魯被親西方國家攻擊得異常憤怒時,周恩來不失時機地站了出來,靈巧地避開争論,重申求同存異的主導思想,表示把“和平共處”改為聯合國憲章中的“和平相處”,将5項原則改為7項原則。周恩來充滿和解精神的講話再次平息了争論,也化解了第三次危機。至此,萬隆會議危機基本解除。
萬隆精神永垂不朽
1955年的亞非會議之是以名垂青史,是因為它有力地證明,亞非開發中國家隻要團結起來,也可以沖破曆來由大國、西方國家主宰國際事務的局面。對于當年會議的各個參與國,萬隆會議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
“當中國龍、印度神牛、埃及獅身人面像、緬甸孔雀、泰國白象、越南九頭蛇、菲律賓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時,殖民主義将被徹底粉碎。”
——印尼開國總統蘇加諾
最精緻的曆史讀本,請訂閱微信公衆平台我們愛曆史(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