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分别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三座高峰,他們每個人的作品都有顯著的個人風格與時代特征。正在震旦博物館展出的“往來千載: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展出了三位藝術巨匠的67件精品館藏,還包括齊白石在國立北平大學的聘書,徐悲鴻與齊白石的10餘件往來書信等珍貴史料。展覽由徐悲鴻紀念館典藏部主任徐骥策展,圍繞三位大家在藝術道路上互相扶持、共同創作的過程以“對畫”的形式展出,是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3位藝術大家的作品在滬首次齊聚。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展覽現場

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壇,徐悲鴻與齊白石、張大千的交往堪稱佳話。從1928年徐悲鴻分别結識張大千、齊白石算起,到1953年辭世,他與二人的密切交往二十五載。1946年,齊白石被徐悲鴻聘為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名譽教授,1947年任教于清華大學營造系。畢生受徐悲鴻推崇,與徐為莫逆之交。張大千于1928年與徐悲鴻初識于上海,此後成為畢生知交好友。展覽由“開篇序曲”、“藝道雙楫”、“道法自然”、“春華秋實”、“妙造千奇”、“生生不息”6個部分組成,以“對畫”的形式展出三位藝術大家的作品,還有少為人知的三位大師之間合作與互贈的佳作。進而很好的展現了展覽的主題——往來千載。

本期展覽看點

開篇序曲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徐悲鴻筆下的“追風奔馬”、齊白石畫的的“遊嬉青蝦”、張大千的“彩墨山水”可謂是他們的标志性風格作品,家喻戶曉。在展覽開篇就以“對畫”的形式展出了這三位大師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奔馬》以及張大千的《黃山》等經典作品在本次展覽中齊聚。

藝道雙楫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在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1948年徐悲鴻同張大千分别與齊白石合作的四件作品。《蜀葵蛙》與《蜀葵蝦》是徐悲鴻與齊白石二人合作,2副《荷蝦圖》是齊白石與張大千合作作品。據策展人徐冀介紹,這四件作品也許是齊、張二人分别與悲鴻先生合作之後有意全部留贈悲鴻先生,以答謝近20年來徐悲鴻先生對二人的推崇有加之情誼。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徐悲鴻與齊白石合作

《蜀葵蛙》 1948年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蜀葵蝦》1948年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齊白石與張大千合作

《荷蝦圖》1948年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道法自然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藝術創作都重視師法造化,即從大自然與生活所見中提煉藝術形象。在展覽中有一組三人分别創作的荷花并置在一起展出。徐悲鴻在題跋上強調“真客串也”。表達荷花非其所長,以示自謙。張大千的這幅荷花是為送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女士而畫,有大寫意的快感。齊白石的荷花則展示了他自創的“紅花墨葉”法,錯落有緻,富有生機。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徐悲鴻荷花 1934年

張大千 荷花 1940s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齊白石荷花小蟲1947年

春華秋實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在“春華秋實”這個展區,有一組作品是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描繪的豐收的果實的作品。張大千和徐悲鴻都以柿子為主題,齊白石以葡萄為主題,很有意趣的展現了徐悲鴻書寫的“秋風催果熟,凝露益華明”。三位藝術家的風格和表達雖不盡相同,但都展現了中國畫改良與藝術創新上的共鳴。

徐悲鴻五言對聯 1946年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張大千華山朱柿 1930s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徐悲鴻丹柿1935年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齊白石 葡萄1940s

妙造千奇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齊白石評價徐悲鴻,認為他胸中有風景,故能繪真山真水。徐悲鴻認為齊白石的藝術達到了“緻廣大,盡精微”的高度,胸中具備萬物。徐悲鴻對張大千也是推崇備至,認為他的山水畫成就集晉唐宋元之大成。在這一部分,分别展有齊白石和徐悲鴻畫的《持扇鐘馗》。這兩幅作品雖然主題相同,但在形象的構思上卻都别出心裁。徐悲鴻畫的鐘馗背影魁偉,孤傲脫俗,折扇上題寫的“分明畫來尋開心”幽默盡顯。齊白石描繪的鐘馗着大紅袍,飾藍腰帶,面容輕松,非常诙諧。

齊白石 持扇鐘馗1930s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徐悲鴻持扇鐘馗 1938年

生生不息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在展廳中,有一個特别的環形空間,展出了徐悲鴻的《十二生肖》作品。這是徐悲鴻旅居新加坡時所創作的,畫的輕松而又完整。這套《十二生肖》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徐悲鴻繪十二生肖。此外傳世的同類作品隻有兩套,一套是徐悲鴻1945年因與蔣碧薇離婚所畫,一套是1946年為送張倩英遊歐所畫。《十二生肖》的展廳設計也很獨特,為觀衆營造了一個互動的空間。《十二生肖》呈圓形環列四周,頂上是一個圓形的裝置,下面正對應的是一個圓形的台面,觀衆可以站在台面上尋找自己對應的屬相。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在震旦博物館,《看見》欄目主持人潘守永、馬琳将與徐悲鴻紀念館展覽典藏部主任徐冀、震旦博物館執行長黃聖智、“社群樞紐站 ”發起人、策展人王南溟一起帶你走進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藝術世界,讨論他們的交往佳話與藝術成就,重溫中國現代藝術的開端,三位大家對藝術的執着追求。

10月6日晚19:30

登入新華網、寶山彙app

收看由寶山融媒打造的

《看見》第二季

往來千載: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

敬請期待

直播時間

2021年10月6日19:30

觀看方式

1、新華網直播

2、寶山彙“APP”直播

聯合策劃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潘守永

人類學家、博物館學家,上海大學特聘教授、圖書館館長;兼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馬琳

上海大學博物館副館長,策展人,上海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個人主持的策展項目涉及藝術史回顧展以及繪畫、行為與影像等各類當代藝術展。近年來對公共藝術與社群也非常關注,讨論“藝術公共化”、“藝術社群”等話題。

特邀嘉賓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徐冀

農工黨中央支部委員;徐悲鴻紀念館展覽典藏部主任;中央統戰部海聯會理事。自幼受家庭熏陶,酷愛繪畫藝術,尤擅油畫。除繪畫創作外,還負責管理徐悲鴻紀念館館藏,徐悲鴻及曆現代書畫藝術精品,同時負責策劃相關國内外的藝術大展覽。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黃聖智

震旦博物館執行長。曾任華夏幸福商業事業部藝術管理中心總經理、僑鑫博物館館長及從都國際莊園藝術總監、香港新世界集團旗下K11 Art Foundation藝術項目的助理總經理,上海chi K11美術館館長。

寶山融媒帶您《看見》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往來千載,就在明晚七點半

王南溟

“社群樞紐站”發起人,獨立策展人,批評家。

出品:寶山融媒

直播:新華網

感謝:震旦博物館

設計:熱水

圖檔提供:震旦博物館和徐悲鴻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