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随着競技類手遊的興起,智能手機對3D圖形渲染/運算能力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同時,4K超高清錄制、手機端的視訊編輯、AR和VR等娛樂應用類的體驗,也都少不了GPU(以及CPU和ISP等單元)的參與。換句話說,在CPU性能基本夠用的今天,來自GPU層面的“核戰争”已經無法避免。那麼,在智能手機領域值得我們關注的GPU都有哪些呢?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先從三星和AMD的攜手談起

在2019年6月初,手機圈傳出了一個重磅的消息——AMD與三星聯合宣布達成多年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三星将獲得AMD Radeon圖形API授權并專注于加強移動裝置(隻限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等AMD沒有參與競争的細分市場)創新至關重要的進階圖形技術和解決方案。官方透露的細節不多,暫時隻能确認AMD會将“高度可擴充的RDNA圖形架構”對三星授權。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那麼,RDNA是什麼?

簡單來說,RDNA(Radeon DNA)是AMD在顯示卡領域推出的最新GPU架構,它是史上最長壽GPU架構“GCN”(2011年~2019年)的接班人,其在CU計算單元、緩存、流水線等方面都進行了革新,擁有更好的性能(滿足現代遊戲的負載需求)、能效(充分優化功耗和帶寬使用率)、功能(壯大相關生态)和擴充能力(通吃移動、桌面和雲端)。可以說,RDNA是一個全方位重新設計的架構,也開啟了AMD顯示卡曆史上第五個重大架構的新時代。

那麼,三星未來的Exynos(獵戶座)移動平台會直接內建RDNA架構的GPU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AMD長期以來都缺乏ARM生态的經驗(AMD曾涉足過ARM伺服器,但很快就放棄了),而手機SoC內建GPU最核心的要求就是低功耗和高能效,AMD現有的GPU技術顯然不符合移動裝置的基本訴求。

實際上,三星近些年一直在進行CPU和GPU的自研(自主研發)工作,在CPU架構領域已經有了基于ARM指令集自研成功的“貓鼬”(Mongoose,如Exynos M3/M4)核心,并在通過Exynos 9810和Exynos 9820等移動平台打出了不小的聲望。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在GPU領域,有消息稱三星早在2012年就開展了自研“S-GPU”的項目,此次三星與AMD方面合作,需要的隻是在GPU中融入AMD Radeon的部分圖形 IP,不可能照搬整個RDNA架構。同時,雙方合作還涉及到相關的專利授權,規避将來可能的法律糾紛,畢竟聯發科就是一個很好的前車之鑒。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2015年的MWC大展上,有消息稱聯發科在移動SoC圖形計算領域與AMD達成合作,而這則消息最終也沒有被官方證明。2019年初,AMD将聯發科告上了法庭,稱聯發科的智能裝置侵犯了其APU和GPU相關的多項專利。要知道,聯發科旗下的SoC內建的都是ARM或Imagination旗下的GPU。

有了AMD圖形IP的注入,可以讓三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自研CPU核心“貓鼬”的打磨之中,而AMD在PC領域的知名度,也可幫助三星與高通、華為和聯發科展開差異化競争——看到沒?我內建的可是AMD GPU!與此同時,當三星Exynos CPU和內建AMD RDNA基因的GPU搭配後,也許還會對一個産業造成沖擊,它就是以任天堂Switch為代表的遊戲掌機。三星+AMD能否取代英偉達Tegra X1和其後續晶片在掌機領域的獨占?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高通和AMD不得不說的故事

高通骁龍移動平台內建的Adreno GPU,應該是Android手機領域的最強音,也是唯一可以和同期蘋果A系列晶片內建GPU抗衡的存在。但你可曾知道,作為高通獨有的“自研”GPU,Adreno原本也是AMD的“血脈”嗎?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Adreno的前身其實是誕生于2002年的ATI Imageon系列低功耗GPU,原本是被用于預裝PalmOS系統的Zodiac掌機。ATI被AMD收購後,AMD又将相關的移動裝置資産在2008年打包甩給了高通,于是後者就取得了AMD(ATI)的矢量繪圖與3D繪圖技術和相關知識産權,并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了我們熟悉的Adreno GPU。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如果AMD當年沒有賣掉原ATI Imageon,英特爾當年沒有出售XScale(擁有StrongARM與ARM架構的完整授權)及手持裝置晶片業務,這兩大X86晶片巨頭也許都會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取得更大的成就。

Adreno GPU如何判斷強弱

在Android手機領域,高通骁龍移動平台占據了大半江山,Adreno也是我們熟悉和最不熟悉的GPU。說它熟悉,是因為高通每次釋出新款骁龍移動平台時,媒體總會強調它內建了Adreno xxx型号的GPU,較上代提升了多少多少,耳朵都磨出繭了;說它不熟悉,是因為Adreno GPU型号太多太亂,以至于我們很難從名稱上去判斷同一代的Adreno GPU之間相對的性能等級。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這一點在Adreno 5系GPU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表1)。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比如,Adreno 506(骁龍625)從型号數字上隻比Adreno 505(骁龍430)+1,但前者的性能卻較後者提升了幾乎2倍。Adreno 508(骁龍630)比Adreno 506+2,但其性能卻隻提升了30%,完全沒有規律可言。

為了搞明白上面的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影響Adreno GPU性能的關鍵參數。抛開核心架構、渲染方式和各種圖形接口不談,Adreno GPU的性能發揮主要受制于制程工藝、ALU(計算單元,又稱算數邏輯單元)的數量以及GPU頻率的高低。

我們可以将Adreno GPU內建的ALUs計算單元了解為PC顯示卡中的“流處理器”,在架構相同時數量越多性能越強。可惜,高通官方從來沒有公開過Adreno GPU的ALUs數量,本文和網上相關的資料都是使用者自己檢測所得,是以僅供大家參考。

對GPU而言,制程工藝越先進,在相同的發熱和功耗水準上就能以更高頻率運作,對性能同樣有着較大的增益效果。Adreno 506相較Adreno 505有着巨大的性能提升,就是得益于更多的ALUs數量和工藝更新帶來的頻率提升。同理,Adreno 512相較Adreno 508、Adreno 530相較Adreno 512也都是受上述因素的影響。

如今,Adreno GPU已經全面進化到了Adreno 6系時代,其最大的特色是支援完整的OpenCL 2.0FP、OpenGL ES3.2、DX12和Vulkan1.1等圖形接口。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可惜,關于它們具體的ALUs數量和頻率,筆者并沒能找到準确的資料,是以本文我們隻通過3DMark和GFXBench這兩個專業測試軟體,對Adreno 6系GPU的理論性能進行一番對比(表2)。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我們以骁龍660內建的Adreno 512作為基準(100%),可以更加直覺地了解Adreno 6系GPU的差異。其中,Adreno 610和Adreno 612雖然數字序列更高,但綜合性能其實和Adreno 512相差無幾。從Adreno 615到Adreno 618之間的性能依次略增,在其背後就是不同ALUs單元和GPU頻率組合帶來的差異。

作為高通2018年度的旗艦,骁龍845(Adreno 630)之是以具備秒殺高通最新推出骁龍730(Adreno 618)的3D性能,是因為Adreno 630內建了高達512個ALUs單元,而骁龍730的ALUs應該是不足256個(很抱歉沒找到具體的參數)。

需要注意的是,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高通最新推出的骁龍SoC移動平台都強化了AI運算能力,它們會借助一部分GPU内的ALUs單元,再結合Hexagon内內建的HVX單元,與CPU一起組成高通特有的骁龍AI Engine人工智能平台。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換句話說,在最新的骁龍移動平台中,更多的ALUs單元并不能換來等同的性能提升。以骁龍855為例,高通曾透露這顆晶片(較骁龍845)增加了50%的算數邏輯單元,也就是ALUs單元從512個提升到了768個,但從Adreno 640和Adreno 630之間的實際性能差異來看,增加的50%的ALUs僅換來了20%左右的性能增益,顯然其中有不少被高通拿來用于AI運算了。據一些專業人士測試分析,Adreno 630的512個ALUs中有一半(256)都用做了異構AI運算,用于彌補骁龍移動平台沒有獨立NPU單元的缺陷。

總之,骁龍移動平台中“最能打”的無非就是骁龍845和骁龍855,骁龍7系和骁龍6系的GPU之間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是以,如果你希望購買一款能以滿幀運作絕大多數遊戲的手機,認準骁龍8系還是很有必要的。至于骁龍6系,在骁龍710都降到千元價位之際,除非你不怎麼玩遊戲,否則還是敬而遠之吧。

蘋果和Imagination的情仇

在智能手機領域,目前能憑自己打造GPU的晶片設計廠商隻有高通和蘋果,高通的Adreno GPU源于AMD,而蘋果裝置的GPU則離不開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公司的扶持。

Imagination也是很早就進軍GPU市場的公司之一,隻是為了避開英偉達和ATI的鋒芒,該公司更加專注于對超低功耗移動GPU的打磨,2001年推出的PowerVR MBX GPU曾被內建在英特爾、飛思卡爾、德州儀器和三星的SoC上,并成就了第一代iPhone、諾基亞N95和戴爾Axim X50v(PDA掌上電腦)這些經典裝置。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Imagination的第五代PowerVR SGX系列應該是知名度最高的GPU(如SGX530、SGX535),蘋果A4、三星Exynos和德儀OMAP3系列SoC都是它的客戶,索尼PSV掌機上內建的也是四核心的PowerVR SGX544MP4。随後,PowerVR逐漸變成了蘋果“獨占”的GPU,其他品牌(如聯發科、全志、瑞芯微和晶晨等)即便偶有合作,內建的PowerVR GPU也多是低端型号,待遇與“金主”蘋果相差甚遠。然而,也正是因為太過依賴蘋果,為Imagination的沒落埋下了伏筆。

Apple A10處理器應該算是蘋果和Imagination的最後一次合作,其內建的PowerVR GT7600 GPU甚至可以領先同期的Adreno 540(骁龍835),讓iPhone 7系列成為了當年性能最強的智能手機(實際上每一代iPhone基本都是同期最強)。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可惜,從A11晶片開始,蘋果正式抛棄Imagination而改用自研GPU,該晶片的GPU配置了6個着色器核心,每2個核心共享一個Texture單元,類似的設計和PowerVR GPU很像,是以有不少玩家都稱蘋果GPU是腳踏Imagination上位的——蘋果自研GPU的消息傳出後,Imagination很快就陷入了營運危機,時至今日隻有聯發科Helio P60(PowerVR GM9446)、P35和P22(PowerVR GE8320)等極少數SoC選擇與Imagination合作內建PowerVR GPU,和iOS生态圈的唯一霸主淪落到GPU領域的“其他”,Imagination的境遇令人唏噓不已。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目前Imagination最新的GPU解決方案包括PowerVR 9XEP/9XMP/9XTP(定位依次升高),9XEP和9XMP采用了較舊的Rogue架構,主要競争對手是ARM旗下的Mali-G72。而9XTP則由最新的Furian架構打造,每ALU增加到40條流水線,支援4K 120FPS、HDR、Vulkan API、安卓神經計算API等先進技術,理論上可以用來和ARM Mali-G76/G77抗衡。

ARM的“親兒子”Mali GPU

接下來就輪到ARM自己的“親兒子”,Mali系列GPU了。作為和Cortex A系列CPU架構搭檔的它,也是Android手機圈市占率僅次于高通Adreno GPU的存在,海思麒麟、三星Exynos、聯發科Helio,我們熟悉的絕大多數非高通系SoC都直接選擇了與Mali GPU聯姻。

CFan曾在《麒麟990的最大遺憾!ARM Cortex-A77架構到底好在哪?》一文中解讀了ARM最新Cortex-A77 CPU 和 Mali-G77 GPU的特色,是以本文就不再贅述,隻是簡單介紹一下Mali GPU的特别之處。

和Adreno GPU相比,Mali更加注重GPU的核心數量,将較多的GPU核心封裝成一個更大規模的GPU矩陣,就是Mali GPU拉升性能的不二法門。

手機處理器的GPU誰最強?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Mali-G76最多可以布置20個計算核心

比如在Mali-G72時代,麒麟970就內建了12個核心的Mali-G72MP12,三星Exynos 9810更厲害,一股腦兒塞進了18個核心(Mali-G72MP18)。但是,GPU核心越多,發熱量和功耗也将随之變大,此時SoC廠商的選擇通常是降低GPU頻率以及關掉部分核心來達到控制功耗的目的。

換句話說,Mali-GPU的核心數量是存在一個臨界值的,超過這個核心數量就必須降低GPU頻率,最終導緻增加GPU核心的數量和對應的性能提升不成比例(1+1<2)。

是以,如何将有限的晶片面積配置設定給Cortex-A CPU和Mali GPU,并合理控制Mali GPU的規模和頻率,發揮最佳的能效比,這就ARM交給SoC廠商們的期末考試了。

總之,高通Adreno和ARM Mali是目前Android手機領域的主力,Adreno GPU的規格和性能取決于骁龍移動平台的型号,比較起來相對容易。ARM Mali GPU涉及Mali型号(如Mali-G52、Mali-G72、Mali-G76)、核心數量(字尾是MPx),以及與它們搭配的CPU架構和主頻,無論是綜合、CPU還是GPU性能都需要我們耗費更多精力對比。

當三星帶來AMD授權IP的自研GPU,Imagination得到更多SoC晶片廠商的支援,想想就頭大了吧?是以,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移動GPU的動态和選購建議,敬請期待CFan同期的最新報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