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gel Chen等獨立設計師時裝品牌亮相本季上海時裝周。圖檔來源:上海時裝周官網
中國日報網10月19日電 本周上海時裝周開幕,作為中國原創設計發展推廣的交流平台,中國設計品牌大放異彩。外媒認為,近年來,無論是在全球四大時裝周的T台上,還是在本土各大時裝周的秀場裡,中國設計師都開始嶄露頭角,中國設計師未來可期。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18日報道,2019春夏上海時裝周再次證明,對于那些敢于表達、時尚嗅覺敏銳的千禧一代而言,中國這些設計新秀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觑。
盡管還未達到世界頂尖水準,但自2003年創辦以來,上海時裝周發展極為迅速,其規模在五年中幾乎翻了一番。
上海街頭時尚也許還是嘻哈風和老爹鞋(Balenciaga-inspired sneakers)的天下,但在上海時裝周的秀場上,一衆中國原創品牌及新銳設計師則以多元視角诠釋了“中國制造”的真正内涵。
中國設計師影響力與日俱增
設計師方妍楠(Susan Fang)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時裝秀備受期待。圖檔來源:CNN網站截圖
獨立設計師陳安琪在紐約時裝周首秀大獲成功,俘獲一衆粉絲,成為鏡頭焦點。紅透Instagram的英國時尚部落客Susie Bubble也曾分享Shushu/Tong和8on8等中國設計師品牌,前者還曾入駐美國知名時尚買手店Opening Ceremony。
重新定義“中國制造”
上海時裝周展現中國“Z世代”消費群體的時尚品味。圖檔來源:CNN網站截圖
中國時裝行業一直都在尋找能代表中國的設計,國産品牌和設計師正在努力撕掉“中國制造”“假冒僞劣”的标簽。為此,中國一家電視台今年打造了一檔名為《時尚大師》的時尚競技節目,鼓勵新銳設計師将中國傳統元素融入設計領域。
該節目的許多參賽設計師,包括前幾代年輕設計師,他們的作品都運用了誇張且鮮明的中國意象。但是毫無疑問,上海時裝周秀場上的設計要更加成熟精巧,也更具現代感。這種轉變透露出人們對當代中國設計師愈發充滿信心。
名為《東西文化交流下的當代中國時裝》的展覽引人深思,是本屆時裝周的一大亮點。在這場展覽中,曾入圍LVMH Prize青年設計師大獎的高雪将格紋元素與中國風印花圖案相融合;男裝設計師品牌Pronounce在上海和米蘭分别成立了工作室,他們的作品既有米蘭風情,兼具上海情調。
秀場上,設計師品牌Samuel Gui Yang将中式盤扣巧妙融入女裝上衣;設計師陳安琪秉持曆史碰撞未來的美學理念,用清朝龍紋圖案搭配男士緊身衣;設計師李東君則利用上個世紀30年代的中國元素和傳統旗袍,展現了中性淡雅之美。
瞄準千禧一代
頗具網絡影響力、酷愛自拍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指1990年代中葉至2010年前出生的年輕人)已經陸續在微信、微網誌和抖音上曬起了這場備受矚目的時裝盛事。
紐約Private Policy 品牌由畢業于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的李浩冉、瞿思穎創立。圖檔來源:CNN網站截圖
像Labelhood先鋒時裝藝術節這種專為先鋒設計師提供的平台,則備受具有消費潛力、社交媒體影響力的年輕群體的青睐,讓Susan Fang 和 Pronounce等新銳設計師品牌在未來消費群體中打開了知名度。
上海時裝周還與天貓合作,打通線上線下。天貓将通過特殊的品牌管道,擴增流量,将20位設計師帶到熱衷網購的年輕消費者面前。
“可持續”的時尚
再造衣銀行利用再生環保面料制作成衣。圖檔來源:上海時裝周官網
目前,時裝市場生産成本低廉、快消時尚唾手可得,“可持續性”似乎不受待見。但上海時裝周還是一如既往地延續并發展了這一理念,因為無論是設計師抑或是時裝行業上司者都認識到,在減輕時裝行業環境污染的問題上,中國潛力巨大。
本季,女裝品牌Fake Natoo設計師張娜帶着她的個人品牌再造衣銀行(Reclothing Bank)重返上海時裝周秀。她的設計用料源自再生及環保面料。此前,她還與星巴克及餓了麼達成了合作。本季她以“天賜”(Heaven Sent)為主題,将廢棉、亞麻、可回收的PVC與木漿制成的纖維混合,為可持續時尚增添了一份優雅、注入了一抹亮色。
在生産領域,為Patagonia和優衣庫等品牌代工的一家服飾公司總經理尹家珏,向觀衆展示了中國工廠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