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秉異的人永遠是少數,剩下的都是資質平庸的芸芸衆生。相信即使隻是普通人,也有一顆不甘于平庸的心。那麼資質平庸的人該如何在職場上做出一番成就呢?
其實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你需要的是比别人更加熟悉職場的規則、遵守規則、利用規則,這個過程也是“被社會與職場的規律馴化”的過程。“被馴化”是無法避免的,隻有熟悉“遊戲規則”,才能更好地“玩遊戲”。
一名百度員工在離職時總結出11條職場心得,希望能幫助你更好适應職場人生。
1、你有“同理心”嗎?
什麼叫“同理心”?
說複雜點兒,同理心就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了解當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這種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
說簡單點兒,同理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說白了,同理心就是“情商”。
具體點說:同理心就是,上司交辦一項工作,你要讀懂他的目的、看清他的用意。
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給團隊成員安排工作時,一再詢問“我說明白了嗎”“有沒有問題”,再三确認後,送出上來的東西仍然答非所問。是以我在接受任務時,總會向上司确認:你想要的是什麼?你的目的是什麼?了解這個以後,就可以站在他的角度,有效的幫他解決問題。
2、聽話,出活
什麼叫“聽話”?有句老話叫“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誰是“東”啊?你的直屬上司就是“東”,大部分時候,聽他的話準沒錯兒。
根據我的經驗,一般來說,上司都比你水準高,起碼在一點上是這樣:他比你資訊更全面、判斷的更準确。因為上司更容易接觸到更高層,更了解更高層的意圖,他知道的你不知道,你在自己的角度上認為“這麼做對”,但上司在更高的層面,并不一定這麼看。
什麼叫“出活”?就是上司給你的工作,你得按時完成并且彙報總結。如果這個工作要持續較長時間,那麼你需要階段性的給上司回報。
我們經常犯一個錯誤,上司安排的工作,他不問你也不說,黑不提白不提這事兒就算過去了。過去了?哪兒那麼容易啊!上司都記着呢,你等他問你的時候——“诶小陳,上次安排你做的那事兒怎麼樣了?”——他就已經在心裡給你寫上了标簽:“不靠譜”。一個“不靠譜”需要用十個“靠譜”來扭轉,兩個“不靠譜”就很難轉變印象,三個“不靠譜”你就沒有機會了。
3、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地裡受罪
道理并不難懂,就是真到受苦的時候就含糊了。
有的人會說,我年紀輕輕的為什麼不好好享受生活啊?這種想法很普遍,這本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沒什麼可說的,一個人想怎麼生活都對。但是有一些朋友是在追求理想和享受生活中糾結的,和這些朋友,是可以聊的。
馬雲曾經說過:我們追求的應是人生的大平衡,而不是一時一日的小平衡(大意如此)。新東方也有一句話說:怕吃苦吃苦一輩子,不怕苦吃苦半輩子。兩句話大意相同,值得深思。
4、能忍多大事兒,就能成多大事兒
有一天加班,晚上2點鐘到家,收到老闆的一封郵件,批評我工作不到位。我收到郵件後就很崩潰,還很委屈。于是當即奮筆疾書,回郵件!解釋我是如何工作的,我做的如何有道理,我做的如何有效果……寫了2000多字。
寫完了,我好像冷靜了一些,我就琢磨一個事兒:如果我是老闆,我對一個員工工作不滿意,于是我給他寫了封郵件批評他,我想看到的是他洋洋灑灑的解釋和辯解嗎?顯然不是啊。然後我就突然明白了,于是我把那2000多字都删了,簡單回複了一句話,大意是:我會反思工作的問題,然後盡快整改。
兩個月後我晉升了。在我的晉升儀式上,我對我老闆說起這件事,他對我說,我知道你很委屈,我就是想看看你在面對委屈和壓力時,會有怎樣的反應,這展現了一個人的成熟程度。
5、總躲着上司,你就危險了
不少人躲着上司,盡量少跟上司說話、繞着上司走。因為跟上司近了事兒就多,不跟上司多接觸,事兒少,多清閑。這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如果你想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績,我建議還是應該主動的多和上司溝通。上司在平時開會時說的多是大面兒上的話,真話、有用的話、有價值的話不一定說。這并不是他不想說,而是沒機會說。
有心的員工會随時抽時間和上司溝通、增加私人交流的機會:一起吃飯、一起抽煙、一起上下班、甚至一起打球K歌……通過這樣的機會,你可以了解上司對于你的看法、對于工作的觀點,這些都有益于你調整自己的工作的方式。
有朋友擔心這樣做會引起上司反感,其實完全不會,上司們多是孤獨的,如果他發現有一個員工虛心向他請教、積極分享工作的思考,他是非常高興的。
老闆也是人,大家用人類的方式溝通,一切會變得簡單很多。
6、幫助别人千萬别吝啬
當你正在忙于某項工作時,有同僚來向你“求助”,很多時候我們會很直接、甚至粗暴的拒絕,殊不知這樣做正在給你今後的工作種下麻煩的種子。
風水輪流轉,在一家公司裡,大家的工作互相交叉的幾率很大,說不定你會用上誰,這些人脈關系需要平時去維護。今天你幫助了人家,說不定明天對方就會成為你的救命稻草,這非常可能。
7、目标再目标,量化再量化
沒有目标的,都不叫工作;沒有量化的,都不叫目标。
在接受一項工作時,先問目标是什麼;在布置一項工作時,先交代目标是什麼。這個不說清楚,都是扯淡。
不想成為蒙着眼睛拉磨的驢?那麼除了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外,還得知道你的部門、你的公司的目标,最關鍵的,你需要知道,你的工作在總體目标中處在什麼地位、扮演什麼角色。如果你發現,你工作的目标和總體目标關系很小、甚至沒有關系,那麼你就很容易被拿掉。
8、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我的義務
上司安排的工作,不能說“我做不了”、“我做不到”。
公司請我們來工作,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如果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就沒有價值。工作推進中遇到困難,無法繼續進行,這是很正常的事兒,我們需要做的是主動尋找答案和辦法,哪怕你的辦法不妥,那麼就去問,但無論如何不能對你的上司說,我不會。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員工最關鍵的能力,沒有之一。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特别正常,在這時,我們有一項義務,就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9、盡量不說“不是我,我沒有”
盡量不說“不是我”、“沒有我”這樣的話,因為這些話毫無作用,上司聽慣了這樣的推卸之詞,絲毫不會為之所動。
此時如果能夠主動承擔責任,反而展現了一種擔當。即便真是被冤枉了,當場辯解往往也不是最明智的選擇,可以先保持沉默,私下找機會和上司進行溝通。
10、“言多必失”死得慘
在公司裡,少說閑話,不說是非話,不做是非人。
你就相信一點:你說的每句話,你的老闆都會知道。好話可能不一定,壞話則是一定的。還是做個正直的人吧,這樣最簡單,也受益最大。正直人的原則是:批評當面說,贊美背後講。
11、知道什麼時候離開
好多同僚和朋友和我聊過離職的話題,我對朋友們的建議是,如果你因為覺得工作不爽,那就别離職,因為甭管到哪裡,都會不爽:老闆不喜歡、同僚不可愛、工作太勞累、關系太複雜……我以我在多家大公司工作的經曆擔保:幾乎所有我工作過的公司,令人不爽的事兒都是一樣的。
那麼什麼時候離開呢?有兩種情況:
1、在這家公司,你已經沒有上升的空間、無法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了;
2、在這家公司,你已學到足夠的知識,可以在新領域或新平台上一展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