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第18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國站)新聞釋出會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歌劇音樂廳舉行。波蘭國家肖邦研究院院長阿圖爾·什克萊納(Artur Szklener)博士、第18屆肖邦比賽評委會主席卡塔日娜·波波娃-齊德隆(Katarzyna Popowa-Zydron) 教授、第18屆肖邦比賽評委中國鋼琴家陳薩、波蘭國家肖邦研究院Joanna Bokszczanin、波蘭使館文化處主任Jerzy Malicki,以及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吳迎等出席。
第18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将在2020年4月中旬拉開帷幕。屆時,選拔委員會在預選賽階段選出約160名鋼琴家将抵達華沙,由評委會選出其中最佳的80名選手參加10月份的比賽。在2020年10月2日舉行的開幕音樂會上,觀衆會欣賞到往屆冠軍的精彩演奏。之後,這80名選手将經曆為期近三周的角逐選拔,直至2020年10月20日揭曉新一屆的冠軍——頒獎儀式及首場獲獎者音樂會将在次日隆重舉行。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曆史照片
“社交媒體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自1927年創辦以來,早已成為全球曆史最悠久的音樂比賽之一——早在1932年,時值比賽第二屆,當時就已有200人報名參加這項賽事。經過了三屆(第三屆于1937年舉辦)的發展就已初具規模。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比賽曾中斷十幾年,直到1949年才重新恢複。從那時開始,該比賽定期每5年舉辦一次。出于緬懷肖邦在1849年10月過世,開幕日期一般都放在當年10月間。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比賽已逐漸達到真正的國際水準,評審模式采用了由多人組成的評委會,評委會成員包括曾經的比賽冠軍,如: 列夫·奧波林、亞可夫·紮克、伊姆雷·溫加爾以及二十世紀最傑出的作曲家之一——維托爾德·盧托斯瓦夫斯基。尤為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的第5屆比賽上,鋼琴家傅聰除了獲得第三名外,還奪得了瑪祖卡演奏“特别獎”,這是中國人首次在“肖賽”上進入前三名,也是東方人首次在該賽事中取得顯耀成績。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發展史上的一段全盛時期,誕生了像毛利齊奧·波裡尼或瑪塔·阿格裡奇等一批傑出的優勝者。1970年,蓋裡克·奧爾森和内田光子分别獲得了比賽的第一、二名,對美國和日本鋼琴界産生了深遠影響。随着時間推移,“肖賽”的聲譽以及人們對它的興趣已經超過了其他所有與肖邦相關的藝術活動。在随後每一屆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鋼琴家紛紛踴躍報名,報名人數逐屆攀升。1980年,第十屆比賽的獲獎者是來自越南的鄧泰山。其餘參賽者中,來自南斯拉夫的伊沃·波哥雷裡奇也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每屆頒發六項大獎及特别獎。本着“甯缺毋濫”的原則,賽項特色是評判會根據參賽者的實際表現來評定獎項——若他們認為某一獎項無人有足夠資格獲獎,便會從缺,而不會有遞補者。圍繞這項國際比賽相關的趣聞和轶事還有不少:1949年的大賽在前兩個階段時,評委會成員是在簾子後面聽選手演奏的,他們對參賽者的姓名和長相一無所知!1960年第六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章程規定,“在選手表現嚴重不佳的情況下,評委會可以通過一緻決定來要求選手停止演奏”;這屆比賽還擁有史上人數最多的評委團(37位專家),時任評委會名譽主席阿圖爾·魯賓斯坦是知名的波蘭帶餡炸面圈(pączki)愛好者。評委會審議時,華沙最好的甜點師為他們提供了炸面圈和各種各樣的甜品糖果……
邁入二十一世紀,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戰。不僅是比賽組織方,獲獎者也必須要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文化和媒體形勢。2000年,李雲迪毫無疑問地成為聚光燈追逐的焦點,中國人第一次取得了該賽事的冠軍。遵循獲獎者也将順理成章成為評委的賽事傳統,李雲迪在2015年第17屆上成為賽事評委,那屆的冠軍頒了南韓選手趙成珍。此次新聞釋出會現場,波蘭國家肖邦研究院院長阿圖爾·什克萊納回顧稱,從上一屆比賽時,就注意到社交媒體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舉例說,比賽視訊資料在網上廣為流傳,196個國家和地區的觀衆可以觀看到全高清畫質的視訊;社交媒體使用者僅在十月份就轉發了約50億條有關比賽的資訊,而最令他感到驚訝的是,“比賽期間,‘CHOPIN’一詞在搜尋引擎上第一次超過了‘SHOPPING’,肖邦打敗了購物。”
“我們看的是誰的音樂更能直達人心”
出生在保加利亞的波蘭女鋼琴家卡塔日娜·波波娃-齊德隆,曾作為選手參加過1975年第9屆“肖賽”,并曾是第15屆比賽冠軍拉法烏·布雷哈奇的老師。波波娃自上屆起便開始擔任賽事評委會主席,她在釋出會現場介紹說,肖邦國際鋼琴比賽誕出的選手後來基本都成為非常優秀的鋼琴家,“一般而言,比賽前六名甚至前十名的選手在未來職業上都會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評選的标準不是看誰彈得響,彈得快,現而今很多人都彈得飛快。我們看的是誰的音樂更能直達人心。”
據介紹,比賽評委會将包括與肖邦有關最優秀的專家、前比賽獲獎者、音樂教師以及弗雷德裡克·肖邦的生平研究者,其中包括以比賽評委會主席為首的卡塔日娜·波波娃-齊德隆、德米特裡·阿列克謝夫、瑪塔·阿格裡奇、陳薩、鄧泰山、海老彰子、納爾遜·弗賴裡、菲利浦·丘西亞諾、尼爾森‧葛納、亞當·哈拉謝維奇、克日什托夫·雅布沃恩斯基、凱文·肯納、雅努什·奧萊伊尼恰克、彼得·帕勒茲尼、艾娃·波布沃茨卡、約翰·林克、沃依切赫·西維塔瓦、蒂娜·約菲。為了確定整個過程公開透明,在比賽結束後組織方将公布每位評委的評分以及評估細節。
在29日的釋出會上,著名中國鋼琴家陳薩作為評委會成員代表也發表了個人感言,“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鋼琴家,我也在2000年時參加過‘肖賽’,那份經曆至今令我難以忘懷……面對的那種壓力,除了對于诠釋作品的壓力外,還有如何在一種高壓狀态下,以最自然和最平和的心态去面對全世界觀衆,面對那些醉心肖邦藝術魅力的人們。”在陳薩看來衡量一個比賽含金量的高低,就是要看通過角逐所湧現出的知名鋼琴家誕出率,“我相信并期待着明年的比賽能夠一如既往地像一塊吸鐵石一樣,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鋼琴家前來,我也将帶着這份美好的責任去聆聽他們的演奏。”
相較于其他類似鋼琴賽事,肖邦國際鋼琴比賽自創辦以來便獨樹一幟。比賽時,鋼琴家們僅演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這一點從一開始就保持不變。是以,明年世人将能集中欣賞到肖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一輪比賽:練習曲、夜曲、叙事曲、诙諧曲;第二輪比賽:叙事曲、诙諧曲、圓舞曲、升F大調船歌,作品60、F小調幻想曲,作品49 、降A大調波蘭舞曲-幻想曲,作品61、平靜的行闆與輝煌的大波蘭舞曲,作品22、升F小調波蘭舞曲,作品44 、降A大調波蘭舞曲,作品53作品26;第三輪比賽:降B小調奏鳴曲,作品35、H小調奏鳴曲,作品58、完整的前奏曲,作品28、一套的瑪祖卡舞曲;總決賽:協奏曲:E小調,作品11和F小調,作品21。
另據悉,比賽門票可在官方網站購買,票價将從7歐元起跳。觀衆也可以通過賽事官網以及Youtube官方頻道上觀看。除此之外,今年将首次以4K畫質傳輸,同時還将以虛拟現實(VR)技術直接從舞台上播出。波蘭國家肖邦研究院還準備了專門的移動應用程式(Chopin Competition)、smartTV等以及專門網站來釋出全部比賽的實時動态。波蘭國家肖邦研究院院長阿圖爾·什克萊納最後寄語說,第18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将繼承2010年和2015年的發展方向,是以在組織、章程和評委會等方面的變化不大,“作為組織者,我們專注于進一步擴大比賽影響力,力求為國際間音樂愛好者營造一個音樂藝術交流的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