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S講義

瘋狂十天PS公開課課堂筆記分享

第一天:

界面構成

1 菜單欄

2 工具箱

3 工具屬性欄

4 懸浮面闆

5 畫布

ctrl + N 建立對話框 (針對畫布進行設定)

打開對話框: ctrl + O (字母)

畫布三種顯示方式切換: F

隐藏工具箱,工具屬性欄,懸浮面闆: TAB

縮放工具: Z

切換到 :

暫時切換到

滿畫面顯示: ctrl + 0 (數字)

按住空格: 暫時切換到抓手(移動畫布)

LOGO:标志

效果分析思路:

1  構圖

2  配色

網格: ctrl + "

(參考線的機關,必須和畫面的機關統一)

調節網格大小: ctrl +K (首選項) ---- ctrl + 6 (參考線網格和切片)

調出輔助線: ctrl +R(标尺) --- 滑鼠左鍵按住拖拽得到輔助線

移動工具: V

選區: 控制操作的範圍。

ctrl + TAB:

切換目前軟體中所打開的畫布。

規則選區:

矩形選框工具(橢圓選框工具) M

調出隐藏工具的方法: 在相應有隐藏工具的工具上 ---

按滑鼠右鍵調出。

1:用shift可以限制到正方形 or 正圓。

2:以滑鼠落點為中心: alt

1 + 2 =

繪制以滑鼠落點為中心正方形 or 正圓。

快捷鍵切換隐藏工具: shift +

相應工具的快捷鍵

前景色:alt +

回格(倒退)

背景色:ctrl+

回格

恢複到預設的前景色背景色: D

前景色和背景色之間進行切換: X

ctrl + alt + Z:

撤銷操作

取消選擇: ctrl + D

隐藏輔助線: ctrl + ;

裁剪工具: C

色彩的三大要素: 色相, 飽和度,明度。

第二天:

建立圖層的快捷鍵:

ctrl + shift + alt + N

切換隐藏工具:

shift +

相應工具組的快捷鍵。

删除圖層的方法:

1 :直接拖拽要删除的圖層到圖層面闆右下角的垃圾桶位置,直接删除。

2: 

在V移動工具的狀态下,選中要删除掉的圖層,按delete進行删除。

3: alt + L + L + L

選區的布爾運算:針對已經存在的選區進行編輯。

1  新選區 (1:滑鼠放到選區内部,按住左鍵拖拽,可移動選區)

          (2: 在畫面内任意位置單擊,可取消選擇,等同于ctrl + D)

2  加

3  減

4  相交

1: 無快捷鍵  

2:shift  3: alt 4: shift + alt

如果需要同時用到兩次alt

或者 shift (1,需要用到布爾運算相加或者相減

2,需要限制到正方形或者正圓,3,需要限制到滑鼠落點為中心)

方法:1

控制布爾運算  (如,相減:alt)

     2

滑鼠放到中心位置,按住左鍵拖拽出任意一個圓。

     3

松開alt鍵

     4

按下alt鍵(限制到滑鼠落點為中心)

     5

按下shift鍵(限制到正圓)

     6

拖拽滑鼠左鍵到合适的大小

     7

結束操作: 注意先松開滑鼠左鍵确定此步操作,然後再松開鍵盤!

羽化:

ctrl + alt + D(CS2)

shift + F6 (cs5)

變換選區(針對選區進行大小變換)

alt + s + t

自由變換外框:ctrl + T (針對像素進行大小變換)

限制等比:shift (拖拽邊角點)

限制中心: alt

畫筆工具: B

畫筆工具是以目前的前景色來進行繪制

筆尖大小:[

小     ] 大

筆尖硬度:shift + [ 

軟     shift + ] 硬

第三天:

複制的方法:

1: 位移

V移動工具狀态下,按住滑鼠左鍵進行拖拽複制。

2:原位

  (1:拖拽要複制的圖層,到建立按鈕上。

   2:

按ctrl+ j 進行原位複制。)

ctrl + J(帶有選區的情況下):複制選區内的像素到新的圖層。 

恢複到畫面初始打開的狀态: F12

橢圓,矩形 ----- 

規則形狀

套索工具組:L

1 套索工具:繪制曲線              

按住  拖拽

2:多邊形套索工具:繪制直線       

單擊

   按ESC

取消之前所有的繪制

   按倒退,可以“拔掉木樁”

在繪制的過程中,按住ALT,拖拽則暫時切換到套索工具繪制曲線,單擊則暫時切換到多邊形套索工具繪制直線。

3:磁性套索工具

從背景開始往前面做!!!!

第四天:

調節圖層順序:

ctrl + [ 下

ctrl + ] 上

ctrl + shift + [(到最底層)      

] (到最頂層)

圖層轉選擇:

按住ctrl,

然後單擊圖層預覽區域。

1 要删除的像素是在畫面的哪一個元素上?

2 目前的這個元素是在哪一個圖層上?

文字工具:T

結束文字輸入:ctrl +

回車

文字間距行距調節快捷鍵:

alt +

上下箭頭(行距)

左右箭頭(間距)

魔術棒 W

針對顔色邊緣形狀建立選區

1:主體顔色相對單一

2:背景顔色相對單一

***

主體和背景之間的顔色反差較大,有相對清晰的邊緣

反選:ctrl + shift + i

調出圖層樣式的方法:

在相應圖層的空白區域,輕按兩下。

複制圖層樣式: alt + l + y + C

alt + l + y + P

清楚圖層樣式: alt + l + y + a

第五天:

自由變換外框右鍵屬性:

斜切:可以按照該調節邊角點所引導出的兩條邊的角度進行移動ctrl + shift

扭曲:任意點的調解  

ctrl

透視:模拟近大遠小的關系 ctrl + shift +alt

變形

漸變工具:G

海爾案例制作步驟:

漸變顔色調解:

1 先設定好前景和背景色(前:亮灰。 背:白色)

2 在漸變工具屬性欄第一項中,選擇從前景到背景的過渡漸變(預設中第一項)

3 選擇屬性欄中,第二欄第一個(線性漸變)

4 按住滑鼠左鍵,同時用shift限制垂直拖拽(選區範圍内)

人物素材處理:

(磁性套索配合多邊形套索工具布爾運算,得到衣服部分選區)

色彩調節: ctrl + U (色相飽和度)

橡皮擦工具: E

第六天:

素材來源

網站  

CD光牒    交換

磨皮:

1 複制背景層(ctrl + J)

2 針對複制出來的圖層執行高斯模糊(濾鏡菜單--模糊--高斯模糊) (在讓皮膚光滑的同時,盡可能的保持人物皮膚的質感)

3 擦出(頭發,輪廓線)

仿制圖章: S

是把想要的地方,複制出來,遮蓋到不想要的地方.

取樣(複制):alt  左鍵單擊

1:就近取樣  

2: 多取樣

修複畫筆工具: J

在完成複制遮蓋的過程中,可以實作和背景之間顔色融合。

修補工具:

源: 從外面拿回來

目标: 從裡面拿出去

第七天:

漸變工具: G

實作多種顔色柔和過渡

需要什麼樣的顔色來實作過渡?

以什麼樣的形式填充到畫面内?

複制色标:

1 選擇要複制的色标

2 在要添加色标的位置單擊滑鼠左鍵

漸變類型:

1 線性漸變

2 徑向漸變

3 角度漸變

4 對稱漸變(UI)

5 菱形漸變

滑鼠的落點(按下滑鼠的位置): 左邊的顔色

滑鼠的起點(擡起滑鼠的位置): 右邊的顔色

畫筆類工具:

筆尖大小:[   

]

筆尖硬度:shift + 

[    ]

畫筆面闆: F5

第八天:

虛線的繪制方法:

1:定義基礎造型 (矩形)

2:選擇定義的造型

3: F5畫筆面闆

4:形狀動态勾選

5:屬性調節: 

角度 --- 方向

鋼筆工具: P

貝塞爾曲線 轉化 選區: ctrl +

貝塞爾曲線:

1  錨點

2  連結錨點之間距離的路徑

解決錨點位置錯誤問題的方法:

1 删除錨點

删除目前所選擇的錨點,删除之後,要在目前最新的錨點上單擊(續上),這樣才可以在接下來的繪制中保持同一條路徑的繪制。

2 移動錨點

小黑: 整體

小白: 細節(路徑,錨點,杠杆)

3 ctrl + alt + Z

杠杆:調節路徑的造型

1 杠杆的長度 ---

弧度的大小

2 杠杆的方向 ---

弧度的方向

alt : 暫時切換到 轉換點工具 (調節杠杆)

用盡量少的錨點,繪制盡量準确的造型。

相切

吸管工具: i

三種點的類型: (三種類型轉換alt轉換點工具)

1  尖角點 (木有杠杆)

2  平滑點 

(兩條杠杆,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

3   貝塞爾角點 (兩條杠杆,杠杆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第九天:

四把鎖頭:

1:鎖定透明像素

像素: 普通像素    

透明像素

2:鎖定像素

3:鎖定位置

4:鎖定全部

alt + shift+

回格: 針對前景色填充到普通像素的區域

ctrl + shift +

回格:針對背景色填充到普通像素的區域

圖層蒙版:

控制畫面的顯示和隐藏,進而實作圖像合成等操作。

黑: 隐藏

白: 顯示

暫時關閉蒙版效果:

左鍵單擊蒙版    打開:直接點選蒙版

在畫面内顯示蒙版上的黑白關系:

左鍵單擊蒙版。(顯示,不顯示操作方法一樣)

無損摳圖  

背景層添加蒙版:

把背景層轉化為普通層。(輕按兩下背景層,敲回車确定。)

帶有選區的情況下添加蒙版:

選區内:白色(顯示)   

選區外:黑色(隐藏)

選中的圖層添加組: ctrl + G

第十天:

PS:是一款針對位圖圖像進行處理的軟體。

位圖圖像: 由像素構成的圖像

像素: 構成位圖的最基本機關。

特點: 1

正方形

      2

一個像素塊隻能代表一種顔色

分辨率:機關面積内,所包含的像素多少叫做分辨率。

72   屏顯   

RGB (紅 綠 藍)             屏顯的顔色模式

300  印刷   

CMYK (青,洋紅,黃,黑)  四色印刷

分辨率機關: 像素每英寸(PPI = pixcel perinch

line per inch,  

dot per inch

圖層樣式屬性:

距離:控制效果與原物件之間的距離

擴充:控制效果邊緣的虛實程度

大小:控制效果大小

斜面浮雕:

1 外斜面:自身不動,外面動

2 内斜面:自身動,外面不動

3 斜面浮雕:外斜面 +

内斜面

4 枕狀浮雕:向下凹陷

5 描邊浮雕:必須結合圖層樣式下描邊效果

複制圖層樣式:1 

選中已經具有效果的圖層 --- alt +L + Y + C

2 選擇要複制到的圖層     --- alt + L + Y + P

清楚圖層樣式: alt + L + Y + A

RGB顔色模式下:4個通道層

1 RGB

綜合通道:  用來顯示最終畫面顔色(結合了RGB三專色通道的顔色)

2 R,G,B 專色通道:用來承載相應專色通道上的顔色資訊

  白色: 顯示相應專色通道上的顔色資訊

  黑色: 不顯示相應專色通道上的顔色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