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近年來成為社會輿論讨論焦點。作為智慧城市關鍵一環,如何在空氣監測方面借助物聯網完成智能監測正在成為有關部門探尋的方向。本次,筆者将簡述物聯網在空氣監測方面的一些應用場景及行業痛點。
三方面因素造就目前空氣監測領域行業痛點
我國空氣污染形勢嚴峻,部分城市面臨霧霾、沙塵暴等環境問題。環保部門積極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其核心是對污染源的精準監測和對污染資料的精準分析,傳統大氣污染治理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有:
一.監測點固定,單點成本高:傳統國控點需搭建專門的房子,鋪設輸電線路,初期建設成本和後期維護成本高,難以進行大規模布點;
二.采集資料不全面:受限于成本無法實施大面積、精密化布點,導緻資料采集不全面,不精細;
三.資料安全存在隐患:傳統環境監測,資料從傳感器到RTU再到監測平台,資料傳輸過程通常未做加密和完整性保護,使違法者有機可乘。
基于NB-IoT/eMTC的微觀站優勢明顯
随着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多功能、智能化、小型化的微觀站監測裝置得到廣泛使用。微觀站成本投入低,裝置維修維護便利,适合大範圍、高密度布點,可以采集到全面、精細的污染資料。基于NB-IoT/eMTC的微觀站具有以下優勢:
一.低功耗:電量消耗低,有限電池下的續航時間大幅提升,可以省去大氣監測點的電路鋪設需求,并減少其他配套設施;
二.低成本:大幅度降低通信模組成本,進而減少微觀站的建設成本。
網格化監測手段是城市空氣管理的重要方法,将城市以區縣、街道、鄉鎮、社群為機關,分級劃定大氣污染防治管理網格,依據城市網格和環境熱點部署基于NB-IoT/eMTC的小型監測裝置。通過高密度布點,實時監測區域内各類空氣污染物的分布狀态,快速捕捉異常資料,實時預警。
環境監測雲平台管理和控制各類監測裝置狀态,存儲監測裝置的采集資料,包括空氣污染各要素的覆寫,如城市空氣、工業源、揚塵、交通、餐飲油煙監測資料;同時接入數字市政系統相關資料,如氣象場資料、社會經濟基礎資料,整合處理後形成大資料應用基礎,支撐全方位精細化的的環境應用,實作對空氣污染的實時監測、管理和治理。
基于以上監測手段,可以實作更全面、更精細、更密集、更實時的資料監測,目前有以下幾個應用場景:
場景一:應急環境監測:監測突發事件中一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等風險源,建構以資料驅動的快速應急響應機制;
場景二:污染源監控:對各種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排污口等進行重點監測和控制,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
場景三:空氣監測區域化管理:及時和精準的空氣品質預報,責任目标網格化管理,實作對污染的有效防治。
展望:助力“藍天行動”
随着中小企業及個人家庭對環境的越來越重視,未來一站式空氣檢測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基于NB-IoT/eMTC的便攜式環境監測裝置,支援PM2.5、甲醛等多種參數的資料上傳,幫助使用者實時監測所在環境品質。
未來通過進一步擴大環境監測對象,建設覆寫大氣、水、土壤等綜合資料的智能環保解決方案,通過監測及預估環境變化趨勢,打造面向環保部門、企業和公衆的全方位智慧環保服務體系,助力“藍天行動”、“五水共治”等。
目前,環境監測産業鍊上下遊企業主要有以中國移動為主的基礎營運商、終端側廠商、平台側廠商、應用側廠商等。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