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生與小阿爾伯特,給人一生都留下陰影的心理學實驗

作者:花生小百科

作為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的華生,天才且自負的人物,他自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刺激産生的。不過華生沒有像巴浦洛夫研究消化機制那樣,他直接選擇了人類9個月大的嬰兒作為實驗對象。

華生與小阿爾伯特,給人一生都留下陰影的心理學實驗

這個可憐的嬰兒就是小阿爾伯特,9個月的他被華生從醫院挑選了出來,開始了伴随他一聲的陰影。

不知道他的母親為何會同意華生的實驗,或許她并不知道這實驗會帶來什麼嚴重後果。如日中天的華生自信可以将任何嬰兒培養成他想要成為的人,無論是盜賊還是科學家。

實驗前的階段

在實驗開始之前,華生讓小阿爾伯特接觸小白鼠,兔子,狗,猴子,有毛的玩具,沒毛的玩具,着火的報紙等東西。小阿爾伯特沒有表現出恐懼,華生确定這些東西是同質的,并不會讓小阿爾伯特産生情緒反應,于是開始了他的正式實驗。

華生與小阿爾伯特,給人一生都留下陰影的心理學實驗

華生将小白鼠放在小阿爾伯特的周圍,嬰孩天生的探索欲讓他玩得很開心。像之前一樣,小阿爾伯特一點也不感到害怕。就在小阿爾伯特摸着小白鼠的時候,華生用力地敲擊鐵棒,刺耳的聲音瞬間吓哭了小爾伯特,他第一次如此地感到害怕,小白鼠在他周圍無頭跑來跑去。沒有母親的擁抱,隻有冰冷的試驗台,小阿爾伯特和小白鼠一樣,都是冷酷華生的研究動物。噩夢并不止一次,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華生與小阿爾伯特,給人一生都留下陰影的心理學實驗

小阿爾伯特雖然被華生吓哭了,但他并沒有害怕小白鼠,還是會和小白鼠一起玩,伸手摸着小白鼠溫暖的皮毛。人類天性喜歡溫暖和毛茸茸的東西,因為那就像母親的懷抱一樣。

可是每當小阿爾伯特的手接觸到小白鼠的那一瞬間,華生再一次敲擊鐵棒,恐怖的聲音讓小阿爾伯特再次哭泣。他想找媽媽,可面前隻有冰冷的華生,而且實驗還在一次次重複。

終于在一次刺耳聲音過後,小阿爾伯特見到小白鼠就害怕,他想要遠離。因為每一次隻要小白鼠出現,就會有恐怖的聲音,在小阿爾伯特心中,小白鼠就是恐怖聲音的使者。華生通過刺耳聲音和小白鼠的重複刺激,建立了小阿爾伯特對小白鼠的恐懼。

華生與小阿爾伯特,給人一生都留下陰影的心理學實驗

17天過後,華生将一隻兔子放到了小阿爾伯特的周圍,他也感到了不安,随後又把刺激物換成了狗,毛皮大衣還有棉胡子的聖誕老人。小阿爾伯特都表現出來極度不安,這種從刺耳聲音引起的反應遷移到了很多帶有毛的東西身上。

實驗證明了華生的觀點,人的内在心理行為和外部表現,都是在一定的刺激下産生的。

但是衆多心理學家批判華生違背了倫理道德,華生任職的大學也辭退了他。從此以後華生也背負了罵名,他知道自己的實驗會影響小阿爾伯特的一聲,或許是為了科學,他已經封閉了自己的人性。

從此以後,行為主義心理學也逐漸改變,人畢竟不是機器,不能機械地把刺激反應模型套在人身上。

華生從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不過并沒有像拿破侖一樣遭遇滑鐵盧。他在廣告界開展了降維打擊,混得風聲水起。

華生與小阿爾伯特,給人一生都留下陰影的心理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