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過冰河期:一座旅遊城市的生存圖景

國内旅遊已經放開了,但肇慶市旅遊協會副會長、江南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偉東站在自家店門口時,卻很難高興起來,“我公司終于活下來了,但誰都不知道接下來的路有多難。”

作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肇慶最繁華的時代廣場商業街,是旅行社門店最集中的片區,曾經的7家旅行社如今隻剩江南國旅一家。

走過冰河期:一座旅遊城市的生存圖景

時代廣場商業街的旅行社門店大部分都已關閉

從業40年沒見過的危機

肇慶星湖風景區是市内最具代表性的5A級景區, 星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副局長邱國慶告訴記者,往年正常情況下的購票人數有120萬左右,而受疫情影響,上半年的接待人數比去年同期少了70%,收入少了65%。而這還是在四月已經放開肇慶人遊肇慶的情況下發生的,當時旅遊市場冷到什麼地步?該局市場拓展科科長蘇耀枝透露,他們曾推出“一進制門票遊星湖”的活動,結果2000張門票還是賣不完!

邱偉東感慨,“我在旅遊業摸爬滾打40年了,從來沒有遇見過這麼大的危機!三月份和省旅遊協會的同仁聊天時還很樂觀,以為頂多撐3個月,咬咬牙就過去了,誰也沒想到現在依然不樂觀。”

邱偉東介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肇慶旅遊業崛起的時代,作為全國最早開放的旅遊城市,他就做過接待外賓的接待員。從那時起,有着良好自然條件的肇慶就與從化溫泉一起成為廣東旅遊的名片,為全國培養了大批的旅遊人才。現在肇慶已認證的導遊就有4000多人,絕大部分是在外地工作。

走過冰河期:一座旅遊城市的生存圖景

肇慶星湖風景區

肇慶市文廣旅體局市場管理科科長周春懷介紹,截至2019年底,肇慶旅行社有47家,從業人數3350人;景區66家,從業人數7500人。旅遊業一直是肇慶第三産業的龍頭。

疫情讓旅遊業進入“冰河期”,很多人已經撐不下去了。

中國國旅(肇慶)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譚小潔将?肇慶的20家旅行社分店已經關了一半,盡管旅遊業幾個月不開工沒有收入,但她和幾個股東還是依然咬牙保證員工的基本生活,但也隻能發到900多元一月。對于需要養家糊口的員工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

她告訴記者,撐不下去的員工?還是同行?都轉行去做快遞、代購、電商等别的行業,留下來的她也想辦法從别的途徑來盡力補貼員工微薄的工資,如鼓勵員工去賣旅遊産品之外的商品,她自己就帶頭在朋友圈賣過奶粉。

同樣處于窘境的旅行社老闆還有肇慶中旅的董事長詹志文。他旗下三分之二的門店都在賣農副産品,他甚至在凱德廣場擺起了地攤,賣一些食用油、土特産等,盡管一天下來都賣不了幾百元。

中遊房車營地是肇慶政府去年七月引入的旅遊新業态,在這次疫情中也損失不小。房車營地的總裁宋東嶺告訴記者,“我們買了41台房車,本來元旦打算正式營業,還種下了幾百棵櫻花樹等着大搞櫻花節,疫情一來,隻有我自己欣賞了。”

走過冰河期:一座旅遊城市的生存圖景

中遊房車營地翹首待客

房車營地的執行總裁姜紅金表示,房車作為新興産業,曾經是資金角逐的寵兒,但全國房車營地現在關閉的已經有四成。

對于旅遊業來說,春節和“五一”本是他們攬客的黃金期,而随着聯考的推遲,暑期也縮短了一個月,今年留給旅遊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疫情改變了旅遊業的經營模式

“雖然日子難過,但政府還是竭盡所能地保住旅遊業的基本盤。”周春懷告訴記者,他們也積極地在幫助旅遊企業渡過難關,發放獎補619萬元、貸款6000多萬元,第一時間返還了質保金,還給一些旅行企業退稅,譚小潔的公司就獲得了20萬元的退稅。

肇慶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市場營銷部部長邱建華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他們也做了很多之前沒有做的基礎設施工作,同時和驢媽媽網站合作進行網上帶貨,收益不錯,下一步與攜程的合作也正在商談中。

“今年是個洗牌年,隻有有實力、有想法的企業才能真正留下來。”宋東嶺告訴記者,“疫情來了也不全是壞處,至少可以淘汰一些落後産業和模式。”

譚小潔告訴記者,她發現在此之前很多沒有開展電商業務的旅行社已經撐不下去了,另一方面,組團出遊的80%都是退休老人,而年輕群體更多的是自駕遊、自由行,如何抓住年輕群體已經成為旅行社未來十年如何活下去的根本。

她表示,目前已經搭建好了旅行社自有的電商營運平台,銷售産品從特産到跨境商品會越來越豐富,以後直播也要搞起來。

7月14日文旅部宣布的恢複跨省遊,消息一出,旅遊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宋東嶺說:“恢複效果還是顯著的,以前基地的房車開房每天隻有兩三台,現在每天能開到十六七台。”

邱國慶告訴記者,此前針對肇慶市民的“開心一百星湖卡”(一百元購卡,憑卡可一年任意次數進出星湖景區)得到良好反響,下一步将向全國推出。

走過冰河期:一座旅遊城市的生存圖景

肇慶推出百元暢遊卡

盡管跨省遊帶來了行業複蘇的希望,但邱偉東表示,行業50%的利潤都來自出境遊,在出境遊目前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旅遊業生存依舊艱難,而重振人們旅遊的心其實是最難的,畢竟旅遊不是剛需。

譚小潔認為,“疫情改變的不止是旅遊業的收入,而從根本上改變了經營方式和行業生态,傳統的地接、攬客模式已經無法生存了,現在要生存下去還得靠網際網路的力量。旅行社不僅是做旅遊,未來更要把自己做成電商,把直播等年輕元素加進來。”

對于有人認為旅遊業寒冬已過的說法,邱建華則不是很樂觀:“上半年很多旅遊企業之是以還能維持下去,全靠上一年的積蓄,而經過了疫情期間的隻出不進,如果疫情形勢未來還不好起來的話,可能真正的嚴冬才剛剛開始。”

【圖文記者】項仙君 實習生 李奂

【視訊拍攝剪輯】李奂 項仙君

【作者】 項仙君;李奂

南方探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