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追溯到二十餘年之前,那時候的意大利國家隊還貼着“銅頭鐵尾豆腐腰”的标簽,經曆過那個時代的老球迷應該都還有些印象才是。
所謂的“豆腐腰”,并不是說意大利國家隊的中場球員實力不行。恰恰相反,迪比亞吉奧、孔蒂、迪諾·巴喬、迪利維奧們都是兢兢業業的好球員,即便是放在當代照樣能夠揚名立萬。

這支球隊之是以被貼上“豆腐腰”的标簽,純粹是因為當時的意大利中場以工兵型球員居多,缺少統領大局的帥才,創造力極其匮乏,與固若金湯的防線,以及群星雲集的鋒線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在無形之中又将問題放大了數倍之多。
事實上,那些年的意大利中場,倒也沒有淪落到就連一個帥才都找不出來的地步。除了習慣性被低估的阿爾貝蒂尼之外,菲奧雷同樣也算是中場的将帥之才。隻可惜,這位罕見的意大利帥才,他的職業生涯着實是太過悲催了,總是在關鍵的時間節點遇上棘手的難題,直接導緻了這朵将帥之花未能完全綻放,就已經先行迎來了凋零的命運:
斯蒂法諾·菲奧雷,1975年4月17日出生于亞平甯半島的科森紮。早在1993—94賽季,不滿20歲的菲奧雷便已經代表當地的科森紮隊征戰意乙聯賽了,短短一個賽季之後便被帕爾馬招緻麾下,踏上了意甲舞台。
不得不說,這顯然是一次值得商榷的轉會選擇。要知道,那時候的帕爾馬正處于鼎盛時期,隊内大牌球星雲集,是公認的意甲勁旅,争冠才是這支球隊的主要任務,壓根就沒有多少試錯空間留給菲奧雷這種初出茅廬的新人。
沒過多久,菲奧雷便被租借了出去,先後在帕多瓦、切沃練級,一直到1997年的夏天才重新回歸帕爾馬。
此時的帕爾馬,仍舊是人才濟濟,菲奧雷能夠占據一席之地,其實已經算是實力的明證了。若是給他足夠的時間,菲奧雷不是沒有機會成長為帕爾馬的中場核心。
可就在一年之後,也就是1998年的夏天,23歲的菲奧雷卻遇上了一個近乎不可能戰勝的競争對手:貝隆。
就在那一年的夏天,帕爾馬斥巨資引進了阿根廷中場貝隆,徹底擊碎了菲奧雷的核心之夢。
那個時候的貝隆,已經是當之無愧的阿根廷中場核心了,在法蘭西世界杯上威風八面,是公認的頂級中場。同時期有資格與其相提并論的中場帥才,無非就是齊達内、魯伊·科斯塔那麼寥寥幾人罷了,當時還未打響名頭的菲奧雷顯然不在其中。
與此同時,貝隆還與當時的帕爾馬頭号前鋒克雷斯波私交甚笃,這就越發增大了菲奧雷挑戰貝隆的難度。
于是,23歲的菲奧雷就隻能捏着鼻子給貝隆打下手,一個賽季之後就轉會去了烏迪内斯。
不得不說,菲奧雷轉會烏迪内斯是一步好棋。沒有了貝隆這種近乎不可戰勝的競争對手,菲奧雷迅速在自己的新東家确定了核心地位,帶領着球隊打出了不俗的表現,毫無懸念地就入選了意大利國家隊,并且成為了佐夫麾下雷打不動的中場主力。
在2000年的歐洲杯舞台,菲奧雷擔負起了意大利中場的組織重任,與阿爾貝蒂尼、托蒂們配合默契,幫助意大利隊殺入了最終的決賽,給球迷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而在歐洲杯結束之後,菲奧雷回到烏迪内斯繼續着自己的強勢表現,将中場帥才的定義诠釋得淋漓盡緻,被許多媒體與專家視為意大利中場的希望。
這種級别的球員,自然不可能在烏迪内斯這種中遊球隊待上很長時間。等到了2001年的夏天,菲奧雷就被群星雲集的拉齊奧招緻麾下。
這時候的菲奧雷,不過就是26歲罷了,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美好。任誰都沒有想到,這位意大利中場帥才,竟然在自己26歲這年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關鍵轉折點。
俱樂部的更疊,不僅讓菲奧雷丢失了核心地位,甚至就連主力席位都坐不穩了,這自然會影響到他在意大利國家隊的地位。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菲奧雷在拉齊奧處境尴尬之際,新一任意大利主帥特拉帕托尼又将國家隊的陣型調整為了4—2—3—1,形成了多米諾骨牌一般的連鎖反應。
一方面,因為菲奧雷不算精通防守的緣故,這就注定了他很難占據後腰的席位。理論上最适合他的位置,莫過于中鋒身後的前腰。
另一方面,因為維埃裡的地位牢不可破,注定會占據中鋒的席位,是以哪怕就是強如托蒂,也不得不在其他位置上尋覓機會。很顯然,這個陣型之中最契合托蒂的位置,同樣是中鋒身後的前腰。
于是,這就演變成了二虎競食的局面,26歲的菲奧雷不得不捏着鼻子與托蒂展開競争。任誰都明白,菲奧雷戰勝托蒂的可能性究竟有多低……
事實上,就連菲奧雷本人,也明白自己的處境究竟有多麼艱難。這位意大利中場帥才公開抱怨道:“我沒辦法了解,為何會選擇這個陣型?一個月之前,我還是意大利隊的主力,場上位置位于阿爾貝蒂尼之前以及托蒂之後……可是現在,某些人認為我不過隻是托蒂的替補,我沒辦法接受。”
不得不承認,在4—2—3—1的陣型之中,菲奧雷想要在意大利國家隊上位的機會着實是太小了。
菲奧雷若想重新上位,唯有在俱樂部的賽事中拿出現象級的表現。
在接下來的幾年,身披拉齊奧球衣的菲奧雷也算是低開高走了。雖然他的東家在經濟方面的問題日益嚴重,幾乎淪為了球星超市一般的存在,可是菲奧雷的個人表現,其實還是可圈可點的,引來了不少球隊的關注。
2004年的夏天,拉齊奧隊的經濟狀況糟糕至極,不得不把29歲的菲奧雷擺上貨架。
可就在這時候,隐藏在拉齊奧隊身上的一顆暗雷,卻被徹底引爆了。
想當年拉齊奧隊引進門疊塔,采用了分期付款的方式。可是因為拉齊奧隊在資金方面捉襟見肘的緣故,沒辦法将後續的轉會費用如期打給門疊塔的前東家瓦倫西亞,這自然會招緻瓦倫西亞的強烈不滿,極力要求拉齊奧隊早日結清轉會費用。
可憐這時候的拉齊奧隊,就連營運球隊的資金都快枯竭了,又從哪裡有現錢結算引進門疊塔遺留下來的舊賬?
在這種背景之下,拉齊奧隊隻能将隊内球員送到瓦倫西亞,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償還當年引進門疊塔的轉會費用。菲奧雷作為當時拉齊奧陣中少有的能夠賣上價錢的球員,自然會首當其沖。
就這樣,29歲的菲奧雷受門疊塔牽連,離開了自己最熟悉的亞平甯賽場,踏上了極其陌生的西甲舞台,表現可想而知。
接下來的日子,菲奧雷颠沛流離,先後在瓦倫西亞、佛羅倫薩、都靈、利沃諾、曼托瓦等多支球隊留下過自己的足迹,漸漸泯然衆人矣。
縱觀菲奧雷的職業生涯,這位意大利中場帥才着實是有些悲催,23歲遇上貝隆,26歲與托蒂競争,29歲被門疊塔牽連,真是難為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