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開教授熊培雲: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

作者:煙寒若雨
南開教授熊培雲: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

中華文明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每個曆史時期都有着極具代表性的流派和人物。例如,提到漢代就聯想到樂府詩、司馬相如,提到唐代自然就是《唐詩三百首》、李白、杜甫。

而說到民國,有一個絕對繞不開的名字,那就是胡适。可以說,缺少了胡适等文化大師,民國注定是不完整的。

胡适,字适之,民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思想家,是新文化運動和白話文的開山鼻祖。可以說他是民國氣質的締造者,上個世紀最具文化影響力的曆史人物之一,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思想風潮。

南開教授熊培雲: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

南開大學教授、著名學者熊培雲曾經說過:"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甚至他的那些觀點,當今也直戳現實。

胡适先生曾說過:哲學是我的職業,文學是我的娛樂,而政治是我的一種"忍不住"而為之的新努力。在國家政治、人生抱負、個人情感等各個層面,胡适先生都留下了金句良言。

南開教授熊培雲: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胡适先生早年留學美國的經曆,讓其擁有了對民主憲政的最直覺自覺的認知。"宏大目标,點滴努力"。

胡适先生不僅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更是一個實驗主義者。他認為中國經過努力,完全可以走上民主道路。"如果我們要使得中國成為一個強有力的近代國家,我們恐怕必須的改變自己的成見不可"。

"看一個國家的文明,隻需要考察三件事——如何待小孩子,怎麼待女人,最後是怎樣利用閑暇時間"。衆所周知,兒童和婦女的權益是人權的最基本項,從中的确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南開教授熊培雲: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寬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寬容也就沒有自由。這個觀點乍看之下很難了解,寬容和自由又有什麼關系呢?

其實仔細思考,寬容是由内而外,對他人和世界的态度;而自由則是由外而内,外界對自我的回饋反應。二者是互為表裡、相輔相成的。

寬容是一種崇高美好的品質和境界,也是胡适先生一生踐行的思想理念。試問今天的我們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寬容待人呢?

南開教授熊培雲: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認真做事,嚴肅做人"、"人活到極緻,一定是樂觀厚道"。毫無疑問,胡适先生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民國時期雖然治學風氣相對開化,但整體上仍然是舉國凋敝、四顧茫然的狀态。

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胡适先生卻始終保持着樂觀溫和的人生态度。雖然前途渺茫卻仍然能夠享受努力的快樂。"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忍受着現實的種種不堪,平靜地走在通往文明與光明的路上。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當代年輕人應該學習的嗎?

南開教授熊培雲: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胡适先生最令人稱奇的便是他"西服與小腳"的包辦婚姻。其他民國大家如徐志摩等,往往都以文化與思想的巨大差距為由,與糟糠之妻離婚。但胡适卻遵從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傳統女子江冬秀相守一生。

俗話說鞋子合不合适隻有腳知道,不被世人看好的婚姻,卻被二人經營成為一段白頭偕老的愛情佳話。

别人諷刺胡适先生懼内"怕老婆",他不僅不惱,甚至還提出了"新三從四德"的理論——跟從出門、服從指令、盲從錯誤;等得化妝、記得生日、忍得打罵、舍得花錢。

南開教授熊培雲: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

不說是在民國時期,就算是放在當今社會,也依然稱得上是情感專家、模範丈夫。

自己婚姻幸福之餘,胡适先生還熱衷于給身邊的朋友做媒,堪稱"民國金牌紅娘"。據統計,胡适先生為超過150對新人證過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徐志摩和陸小曼、沈從文與張兆和等等,既有同輩友人、學界伉俪,也有晚輩學者。

南開教授熊培雲: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

胡适先生當年有過許多"敵人",或是政治意見不同,或是學問流派相左。總之唇槍舌劍、挨罵被罵是家常便飯。

"我受了十餘年的罵卻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如果對方罵得不得要領,胡适先生反倒替他們着急;有時罵得太過火了,實際上是有損罵人者自己的人格和聲名;"如果罵我可以讓人受益,便等于我間接地給他人提供了恩惠,那我也情願挨這個罵"。

這一番分析下來,萬事誠可原諒,似乎确實可以甘心情願地挨罵了!關于"挨罵",還有個小故事。魯迅先生因與胡适先生政見不同,是以寫過不少批評諷刺他的文章。然而胡适先生卻始終淡然處之。

南開教授熊培雲: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

後來有個好事者給胡适先生寫信大罵魯迅,稱其"人格卑污、心理病态",言下之意是為胡适先生出氣。然而胡适先生并未領情,而是十分中肯地提出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問題——"凡論一人總需持平","平"就是公平客觀。

喜歡一個人但是仍然能看到他的不足,厭惡一個人卻依然能了解他的優點,這才是真正的"平"。切不可被個人情緒與好惡遮住了雙眼。胡适先生此等人品和胸懷,怎麼能不讓人敬佩。

評價一個人,不能脫離曆史孤立地評說。胡适先生固然不是無所不知的完人,但他一以貫之了自己對于真理和自由的終生追求。

南開教授熊培雲:錯過了胡适,我們便就錯過了100年

他敬仰古代的聖賢先輩卻對久遠浮誇的榮耀認識清醒,他看中民主革命的進步同時深知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劣勢。就算無人了解也要逆着風振臂高呼,回首曆史,胡适先生思想和觀念穿越時光直戳現實,至今仍然熠熠生輝。

1962年胡适先生辭世之後,對他"又愛又恨"的蔣公公開頒布了褒揚令,對胡适先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學識宏通,令聞卓著;危身明志,正氣凜然;誠以治學,貞堅不拔。

新文化之中舊道德之楷模,舊倫理之中新思想的師表,這番"蓋棺定論"可以說高度概括了胡适先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