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
流程圖:
帶寬 開銷
10 100
100 19
1000 4
10000 2
區域的劃分減少lsdb的大小
有利于網絡管理者故障排除
網絡故障不會影響到其他區域
鄰接關系建立經曆7種狀态
down狀态:還沒有啟用ospf時
init初始化狀态:啟用了ospf:hello交換
two way狀态:交換dbd(類似目錄:我能到達那些網絡)競選DR BDR
exstart狀态:???主從??
交換狀态:交換全面的dbd??
loading加載狀态:發查詢消息??
full狀态:ok鄰接關系建立
三種類型網絡:
點到點(就是單點傳播)
nbma非廣播鍊路通路(就是多點傳播)
廣播網絡
隻同步DR的lsdb?DR中轉lsa給鄰居?
點到點中不需要選舉DR BDR
ospf完全鄰接關系确認建立完成是在lsdb完成之後
先dbd再lsr lsu的過程就是先确定網絡結構再得到每條邊的權?
ospf另一種啟用方式:在接口下ip ospf 1 a 0(優先于宣告) !!!!!(ospf區域邊界在接口上)
no router a 1(解除關系)
接口下:ip ospf priority…(用于選舉DR)
clear ip ospf process:重置所有ospf程序
以太網屬于廣播型網絡,序列槽屬于點到點(很少見)
大型網絡中變化是不可避免的,路由器将用大量cpu來重新計算SPF,更新路由表.
5種ospf消息都直接被封裝到ip分組的有效負載中:(統一的思想)
版本号/類型/分租長度/路由器id/區域id/校驗和/身份驗證類型/身份驗證/資料
版本号:用于ipv4的第二版和用于ipv6的第三版
類型:區分5種不同的消息
224.0.0.5
224.0.0.6
nbma基于幀中繼frame delay(已淘汰)(基于序列槽)
DR發出2類lsa,可能是為了鞏固一類lsa(再次确認一下)
其實通過一類lsa就可以完成lsdb建設了
預設彙總關閉
三類和四類都屬于彙總lsa
4類lsa描述了前往asbr的路由
5類lsa:來自as外部的路由:asbr産生(邊界彙總進來的)
外部路由預設是oe2
虛鍊路:很簡單
area 0 range … …彙總成什麼樣的網絡
summary-address …外部路由彙總
彙總:abr上和asbr上
預設資訊源指令
末節 次末節 (完全末節 完全次末節)
area 0 stub no-summary
自動多出一條預設路由
末節與完全末節:不接受外部路由與不接受區域間路由
次末節:nssa:on1 on2:末節區域再連接配接其他自制系統:7類lsa
ospf的認證
明文 密文
區域 接口
接口下:ip ospf authentication-key 1 cisco
接口下;ip ospf message-digest-key 1 md5 cisco
區域認證:ospf下:area 0 authentication(密文加上message-digest)然後所有接口下敲
default interface e0/0:初始化接口
telnet
先配置特權密碼:配置模式下:enable password <>/enable secret <>同時配置時密文優先
然後進入vty線路,配置密碼(選擇登入方式和登入協定)
acl:如果是入方向的,所有進入的流量接受檢查,出去的流量不要,反之亦然.
擴充acl:可以檢查源和目的ip 協定号 端口号
一個acl隻能放行一個網段或一個主機(一個ip位址),可以多寫幾條acl但他們的編号必須一樣,接口下隻能套用一個acl,檢查時按照配置順序逐條進行檢查
預設情況下,每個acl最後有一條拒絕所有的指令(隐藏指令),是以要放行所有的指令:
access-list <1-99> permit any
access-list<100-199>permit ip any any
如果是數字編号的acl,隻要no,會将所有的全删掉
命名方式的可以單獨删除一條
區域之間還是DV算法
很多新的名詞都是以相對的概念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