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央,陳思誠在合作的《誤殺2》上線之後很快拿到了亮眼的票房成績,有賴于前作的口碑優勢,這部影片自然是更受關注。
是以僅用了4天的時間,《誤殺2》就拿下了超過3億的票房。在12月份上線的一衆影片中,《誤殺2》無疑是真正的票房王者。

隻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部影片的豆瓣評分僅有6分,超過70%的觀衆都給出了三星及以下的評價。看一部作品自然不能唯票房論,畢竟觀衆的口碑直接說明了作品的品質。
比如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到了第三部口碑乏力,雖然票房成績亮眼,但是在這樣的口碑劣勢之下想要繼續推出續作,恐怕觀衆不會再買單了。
《誤殺2》雖然出現了口碑兩極化,但是影片呈現出來的品質,卻并不像以往的影片續作一般,較之第一部很大的差距。《誤殺2》講述了一個全新的故事,使得一部分觀衆沒有銜接感,但實際上這部作品比第一部更有意義。
實力派陣容+優質主創,《誤殺2》的優勢更明顯
《誤殺2》究竟憑啥成年底黑馬片?自然與其強勁的陣容有着分不開的關系。從演員配置來看,肖央屬于原班人馬回歸,一定程度上能夠帶來一些熟悉感,雖然在《誤殺2》中與肖央搭檔飾演夫妻的變成了文詠珊,但與肖央對手戲居多的卻是影帝任達華。
而主創團隊沒有了導演柯汶利,在風格上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卻并不影響這部影片的整體水準。導演戴墨也曾經與陳思誠合作過《唐人街探案》的網劇,對懸疑題材也十分熟悉。
陳思誠近幾年來推出的作品又多以懸疑為主,《誤殺2》的題材對于陳思誠來說也并不陌生。第一部《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原作也推出了第二部,但是《誤殺2》的故事情節沒有依照這部作品改編,反倒是選擇了另一部作品美國電影《迫在眉梢》。
翻拍經典作品的國産影片向來都會備受争議,且這些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會出現口碑撲街的現象。但是翻拍本身不是原罪,《誤殺》的成功已經證明了優質作品經過本土化的改編之後,能夠把故事講清楚,符合邏輯,也依然是能留得住觀衆的。
《誤殺2》也證明了這一點,這部影片雖然是翻拍之作,但是它并沒有按照原作的故事走向發展,而是根據不同的國情,不同的社會面貌來講述完全不同的結局。
對比第一部來看,《誤殺2》的優勢其實更加明顯,它對于社會陰暗面的揭露,父子情的呈現,醫患關系沖突等等都盡可能的做到了細緻具體。
看懂了《誤殺2》的核心,才能明白影片好在哪裡
《誤殺2》之是以拿到6分這樣剛剛及格的分數,與這部影片本身是一部續作有着分不開的關系。同樣是以誤殺命名,但是《誤殺2》講述的故事與第一部沒有任何的關系,其次就是《誤殺2》本身的案件沒那麼離奇,這不符合觀衆對于一部懸疑作品的期待。
畢竟大部分懸疑影片,往往都會将一個特殊的案例先抛出,再圍繞着案例進行解謎,而《誤殺2》卻選擇了以大衆最熟悉的父子情為切入點,自然在一部分觀衆看來就落入了俗套。
但實際上,《誤殺2》的真正看點在其核心,隻有懂得了這部影片所要傳遞的内容究竟是什麼,才能明白影片到底好在哪裡。
《誤殺2》想要向觀衆傳遞的誤殺概念,如導演戴墨所說,對一個人的定義其實就是一種誤殺。在影片中,林日朗每做一件事都會引起不一樣的反響,人們從質疑到認同再到質疑的過程,一次次的都在颠覆林日朗的形象。
至于林日朗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影片中,所有的看客在評價林日朗這個人時,卻僅僅隻是通過某一件事情,顯然是片面的。但是受到輿論的這種影響,林日朗已經在社會認知層面死亡了。
這一次誤殺的概念不再是像林日朗和他的家庭這種受害者去誤殺了掌控着話語權的人,而是每一個看客成為了誤殺林日朗的人。這種角色的轉變,視角的切換,不僅僅隻是讓觀衆去為主角惋惜遺憾,更多的是多了一層檢討。
是以隻有看懂了《誤殺2》想要表達的核心,才會知道這部影片好在哪裡。作為一部續作,《誤殺2》對于誤殺概念的解釋,也更加深刻寬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