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劉濤 公海泉 張子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福建省近年來加快打造國家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數字中國建設樣闆區和示範區,數字經濟年增加值規模突破2萬億元,占全省GDP比重達45%。成為福建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超越的核心引擎。2021-04-23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一大早來拿号、帶着孩子長時間排隊……在不少家長印象中,預防接種是件苦差事,現在這樣的麻煩随着智慧化接種門診的啟用已在福州得到了有效緩解。
福建省首家智慧化接種門診已在福州市鼓樓區鼓西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開放,可實作疫苗全程可追溯管理,并提供手機接種預約等新服務。目前鼓樓區12家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已有6家建成了數字化門診。
市民林秋萍:現在流程特别清晰,所有的資訊是可視化的,說看起來更透明,會更放心一些。
如今,“數字”沖破電腦螢幕,栖身于福州大大小小的生活場景。市民隻需在“e福州”手機用戶端上開通電子版身份證,就可“刷碼”辦事,人社、公積金、醫保、交通、公安等31個部門的90餘項服務實作“零跑腿”。
市民吳女士:用電子身份證,就不怕忘帶身份證,也不用影印件,還有很多事項可以在手機上、網絡上辦理,根本不用出門。
數字賦能正加快滲透福建的各行各業。基于大資料技術,莆田物泊科技大資料可視化平台為貨主智能比對車輛、規劃路線,實作貨與車的無縫銜接。
平台行政經理陳怡:通過縮短我們的交易流程和環節,降低層層轉包成本,幫助企業降低交易成本,我們也通過對資源的整合降低車輛等待時間和空駛的情況。
數字技術還為福建的大山裝上了“智慧大腦”。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中心借助衛星遙感、紅外相機等各項技術收集來的資料,全方位、全天候地監測空氣品質、水質、氣候等。
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态保護部從業人員範志偉:有了這張“雲圖”,我們在進行一項研究的時候就可以參考到多個次元的資料,這對于我們保護動植物資源、生态環境、開展科研等工作都提供了智能分析、智能決策的技術支撐。
近年來,福建持續深化“數字福建”建設。全省已有超4萬家企業實作上雲,還建成全省行政審批“一張網”,入駐省市縣鄉村五級申請事項28萬項,98%以上事項可網上辦理。據工信部評估,福建省數字政府服務指數位居全國第一。
福建省數字福建建設上司小組辦公室主任陳榮輝:下一步,我們将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把數字福建建設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性先導工程。深入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奮力譜寫新時代數字福建建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