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天宮之下見證神舟之吻——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行任務發射對接側記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10月15日深夜,很多人早已進入夢鄉,北京航天城卻燈火通明。秋風蕭瑟的冷夜裡,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任務大廳的科技人員穿梭來往,他們在迎接一個曆史時刻的到來——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進入收官之戰。

當晚21時許,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開始加電。這是中國空間站第二艘載人飛船發射前的最後時刻,從西北戈壁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到位居首都的北京航天城,從出征太平洋的遠望号測量船,到覆寫全球的天基測控網,一張守護神舟飛船奔赴天宮空間站的密網早已鋪開。

此次任務發射選擇在10月16日淩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劍告訴記者,該時間段的選擇是根據飛船的運作軌道、工作條件、核心艙組合體的運作狀态、跟蹤測控視窗等因素确定的,“為了實作與天和核心艙、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共同組成的一字型組合體的徑向交會對接,發射視窗具有唯一性的特點”。

在天宮之下見證神舟之吻——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行任務發射對接側記

(北京航天城發射和對接任務現場。撒亞佳 攝/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供圖)

22時13分,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先後進入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艙内,畫面上出現了他們身着艙内壓力服的身影,表情自然放松。

進入艙内後,一系列操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着,随着30分鐘準備、15分鐘準備的倒計時,發射時間倏忽而至。

此時已經是10月16日0點23分,“滴滴滴”的倒計時聲音不絕于耳。

“起飛!”

從東風的指揮員到北京總排程,起飛時刻的通報在兩地的大廳響起,通過話音系統的擴聲傳遍參加任務的各個點号。

3分鐘後,助推器分離,10分鐘後,船箭分離,13分鐘後太陽帆闆正常展開……

火箭漸漸融入夜空,大螢幕切換成了仿真圖像,整個流程一氣呵成。

作為飛控大廳的通信排程,馬忠正卻無暇欣賞神箭的英姿和酒泉夜空的壯麗,他的耳機裡傳來的是圖像話音各個崗位的彙報,手上比對的是切換流程,眼睛看的是實際螢幕顯示的圖像結果,話筒裡傳出的是自己的決策密碼,這是每一次發射任務的常态。

“硬體和通信崗位需要在任務前檢查所有裝置的狀态,來得早、走得晚、涉及任務多是大家的崗位屬性。”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責任總師王霞說。

火箭發射582秒後,船箭分離,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分離後約25分鐘,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神舟十三号進入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

在天宮之下見證神舟之吻——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行任務發射對接側記

(北京航天城發射和對接任務現場大螢幕。撒亞佳 攝/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供圖)

緊接着的是6個小時的快速交會對接流程:6次自主變軌、轉尋的控制,過中瞄點、飛船俯仰調姿……在一步步按計劃實施的程式中神舟十三号向着組合體靠近。

10月16日6時22分,兩者之間的距離隻有200米了,14分鐘後,組合體的對接機構清晰地在飛船上方19米處出現,現場所有人将見證飛船第一次從徑向與天宮對接,全新的視角,也帶着全新的挑戰。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張躍東告訴記者:“徑向對接期間,空間站組合體遮擋和飛船大幅度姿态調整,對中繼測控和飛船能源帶來較大影響,測控支援模式和飛行程式安排調整變化大,這都增加了地面狀态監視判斷和應急處置的難度。”

随着最後的平移靠攏,天宮空間站和神舟十三号緩緩靠近,直至親密無間,“對解鎖鎖緊完成”的聲音為它們的太空之吻作出見證。

這時,中國空間站因為神舟十三号的加入呈現出全新的T字構型,天和核心艙、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和神舟十三号在太空中合為一體,交會對接圓滿成功。

在天宮之下見證神舟之吻——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行任務發射對接側記
在天宮之下見證神舟之吻——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行任務發射對接側記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空間站任務總工程師孫軍說:“為確定應急故障及時有效處置,我們僅針對神舟十三号任務設計了400多個故障預案,組合體相關預案高達2500個,最緊急時,15秒内就必須完成發令處置,這不僅是對預案設計的挑戰,也是對人員支援能力的巨大考驗。”

當天,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作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乘組從傳回艙進入軌道艙。

按程式完成各項工作後, 翟志剛開啟天和核心艙艙門。

9時58分,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先後進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飛控大廳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至此,中國空間站迎來了包括女航天員在内的第二個飛行乘組。

金秋清晨的北京航天城肅穆冷峻,靜谧而神秘。未來6個月,這裡的科技人員将和天上的3名航天員一起“擁抱”太空,而3名航天員将重新整理中國人駐留太空的時長紀錄。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北京航天城10月16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