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西庇阿兩戰蕩平迦太基,漢尼拔終究要面對門徒

伊利帕戰役之後,哈斯德魯巴逃回迦太基,馬戈率殘兵盤踞于西班牙沿大西洋一帶,期間還曾經組織過一次對新迦太基城的反攻,但終于功敗垂成,最終被大西庇阿擠壓到巴利亞爾群島一帶苟延殘喘。就這樣,西班牙戰事落下帷幕。公元前206年,伊利帕戰役之後不久,大西庇阿留下兩個軍團負責西班牙防務,自己率領主力部隊傳回羅馬。

大西庇阿兩戰蕩平迦太基,漢尼拔終究要面對門徒

西班牙戰事

但在羅馬城,大西庇阿并沒有得到征服者應該得到的凱旋式。西班牙戰事的太過于出乎意料,讓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尤其是當初阻撓大西庇阿領兵出征的老派将領們,為了使老費邊們不至于太過尴尬,元老院取消了入城凱旋儀式。但有功不賞又不合羅馬的傳統,為了安撫大西庇阿,元老院又破例允許他在來年,也就是公元前205年參加執政官的競選。公元前210年,大西庇阿以“前法務官”身份率軍出征西班牙時,年僅25歲,到公元前205年,也不過30歲,而執政官參選的年齡限制是40歲,不得不說,元老院的這個許諾确實是破例。請允許我們來一點腹黑的揣測吧,元老院的這一承諾,恐怕是開一張空頭支票的可能大一些,在講究資曆的執政官競選中,大西庇阿真的能是那些德高望重又久經戰陣的老将軍們的對手嗎?然而,元老院錯誤的判斷了形勢,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破例,終于将大西庇阿養成了元老院難以駕馭的小怪獸。

大西庇阿的戰績雖然令元老院難堪,但卻令羅馬人民興奮鼓舞。漢尼拔縱橫意大利十餘年,僅幾次大會戰在他手上喪命的羅馬士兵便以十萬計,其赫赫兇名幾乎到了“可止小兒夜啼”的程度。老費邊們雖然将漢尼拔擠壓在卡拉布裡亞一帶,但人們時刻擔憂這頭猛虎随時會沖破牢籠,随着格拉古與馬爾喀斯的陣亡,人們的擔憂愈發強烈,甚至已經對老将軍們産生了質疑。而大西庇阿的橫空出世,無疑為憂心忡忡的羅馬人打了一劑強心針,大西庇阿的年輕,其輝煌戰績,尤其是其富于煽動性的演講,無不在向人們宣示着,他将是打敗漢尼拔,扶羅馬大廈于将傾的不二人選。在公元前205年選舉執政官的公民大會上,大西庇阿以壓倒性的優勢獲選執政官。而元老院則不得不皺着眉頭咽下這一苦果。

大西庇阿兩戰蕩平迦太基,漢尼拔終究要面對門徒

元老大西庇阿青銅像

然而,大西庇阿所要的還不止這些,執政官僅僅是他施展抱負的平台,當選執政官之後,他立刻向元老會提出,要出兵迦太基本土。這回,他的要求遭到了激烈反對,呼聲最高的便是老費邊。老費邊是羅馬所剩不多的曾經與漢尼拔交過手而又全身而退的老将軍,“費邊政策”成功使他獲得了“意大利之盾”的美譽,與陣亡的馬爾喀斯——“意大利之劍”堪稱羅馬雙璧。老費邊的反對不無道理,羅馬人傾全聯盟之力,付出十萬計士兵陣亡的代價,才好不容易将漢尼拔困在卡拉布裡亞,在老将軍們的觀念中,接下來隻需按步就班,步步鎖緊牢籠将其困死耗死就完了。而出兵迦太基不僅要占用本可用來對付漢尼拔的資源,而且憑空增加了本不必要承擔的風險,第一次布匿戰争中,羅馬人在迦太基本土一戰損失一萬餘人,老将軍還心有餘悸。言外之意便是年輕人追求上進是好事,但要節制,一口吃個胖子?當心噎着。

然而在自帶流量實力派小鮮肉面前,一切的反對都是枉然,得到衆多公民擁護的大西庇阿很快便獲得了出兵北非的授權。但元老院也對其進行了限制:即不得運用意大利本土的軍隊,而是将駐防西西裡的兩個軍團指派給他,這兩個兵團是坎尼戰役的殘兵,戰敗後被派來攻打西西裡,作為懲罰,叙拉古戰事結束後也未被允許回意大利。

公元前205年早春,公民大會剛剛結束不久,執政官大西庇阿便來到了西西裡島。雖然大西庇阿在公民大會上指點江山激昂文字,頗有些小馬炸蹄嫌路窄的感覺,但對于即将開始的遠征,他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在西西裡,大西庇阿先是接收了坎尼軍團,然後又在元老院授權之内招募了7000人的志願兵。最終,大西庇阿獲得了一支大約20000人的軍隊,随後他又對這支合成軍隊進行了整編與訓練,尤其是完善了他在西班牙戰場上摸索出來的三列軍團戰術。

公元前204年春天,在一切準備停當之後,卸任執政官的大西庇阿以“前執政官”的身份率大軍踏上了征程。大西庇阿的軍隊剛剛登陸迦太基,朱比特神又給他送來了一份厚禮。

大西庇阿兩戰蕩平迦太基,漢尼拔終究要面對門徒

大西庇阿釋放被俘的努比底亞王子馬西尼沙

努比底亞人是一支活躍于迦太基西方北非沿海的遊牧民族,以骁勇善戰聞名,向來是迦太基的鐵杆盟友,更是優秀騎兵的提供者。努比底亞人還沒有過渡到國家階段,是一個由衆多部落組成的松散聯合體,大體上我們可以将之分為東西努比底亞兩大派勢力。在對迦太基人的戰争中,大西庇阿深深感覺到了騎兵的重要性,在西班牙得到部分西班牙騎兵後尤嫌不足,他又向努比底亞人伸出了橄榄枝。公元前209年的巴庫拉戰役中,大西庇阿戰敗哈斯德魯巴,在戰俘中就有東努比底亞王子——馬西尼沙。大西庇阿當然不會放棄這個結好努比底亞人的天賜良機,他大度的釋放了馬西尼沙,并向其表達了結盟的意願,但随着以後戰事的發展,此事便不了了之。但很快馬西尼沙的父親去世後,西努比底亞首領西法克斯奪占了他的部落,并強娶了馬西尼沙的妻子,馬西尼沙本人則遭到了西法克斯與迦太基的聯合剿殺。窮途末路之下,馬西尼沙才投奔了大西庇阿。對大西庇阿來說,雖然交好整個努比底亞人的計劃沒有達成,但馬西尼沙的投奔也無異于雪中送炭,是以他欣然接受了馬西尼沙的投效。

羅馬大軍的到來讓迦太基是措手不及。雖然巴卡家族在西班牙經營出了一片基業,但作為商業帝國的迦太基在本土卻并沒有太大規模的常備軍,傭兵才是他們最大的倚仗。是以,在大西庇阿到來後,迦太基人根本沒有能力迅速組織軍隊進行抵抗,而隻能依托各城鎮的城牆進行防禦。在當時技術條件下,任何的攻城戰都是成本巨大且風險極高的行為,大西庇阿也未能例外,在付出巨大代價攻取了烏蒂卡城以及周邊幾個村鎮之後,也放棄了這種不經濟的作戰方式。迦太基則請西努比底亞王西法克斯以協調雙方和談為由對羅馬人進行牽制,與此同時則竭力招募傭兵。

大西庇阿兩戰蕩平迦太基,漢尼拔終究要面對門徒

大西庇阿登陸迦太基後的夜襲戰

公元204年深秋,迦太基招募的傭兵終于到位,各地傭兵總共30000餘人,由在伊利帕戰役中敗給大西庇阿的哈斯德魯巴統率,加上西法克斯的60000多人,總兵力達90000人之多。于是,迦太基人決定先發制人殲滅大西庇阿。而大西庇阿僅有20000餘,加上馬西尼沙帶來的軍隊也不到30000人,在兵力上處于絕對劣勢。但在此前虛與委蛇的交涉中,馬西尼沙憑借其身份在迦太基軍中發展了不少努比底亞人探子,迦太基人的進攻計劃很快便傳到了馬西尼沙與大西庇阿手中。深知兵力劣勢的大西庇阿決定搶先動手,搶在迦太基人進攻之前發動偷襲。偷襲這種事,在羅馬人以往的作戰中基本是沒有出現過的,羅馬人的進步要拜漢尼拔所賜。依靠馬西尼沙的探子,大西比阿對迦太基人的駐營地,以及軍營結構和防務掌握得一清二楚。在偷襲發起的當夜,大西庇阿命羅馬軍隊飽餐戰飯,悄悄出營,先以騎兵包圍哈斯德魯巴的軍營,随後便由精銳步兵發起了全面進攻。羅馬人先是在軍營外發起長聲的呼喝,随後便是大片的火把被扔進軍營,緊接着的便是手持短劍的步後隊。迦太基軍營頓時便陷入一片火海,熟睡中的士兵從睡夢中被驚醒,一片慌亂中開始四處逃竄。混亂中的雇傭兵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抵抗,于是,偷襲很快又演變為屠殺。結果大多數士兵被當場殺死或燒死,少數逃出軍營的則被羅馬騎兵捕殺。哈斯德魯巴僥幸率少量精銳殺出重圍逃往迦太基城。西法克斯則要幸運得多,在哈斯德魯巴大營起火時,他派出一支軍隊前往救援,而自己則率主力緊急撤離大營。當大西庇阿消滅了哈斯德魯巴軍又轉向攻擊西法克斯時僅得到了一座空的營盤以及來不及帶走的辎重物資。夜襲戰讓迦太基人損失慘重。迦太基人雇傭軍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僅有西法克斯主力得以儲存,但軍心士氣也受到大大挫傷。據記載,這一戰羅馬人共殺死大約30000名迦太基人,另外還有2400人俘虜。

但迦太基的抵抗并沒有結束,元老院很快又為哈斯德魯巴組織起一隻30000人左右的雇傭兵部隊,拉上西法克斯組成聯軍,卷土重來與大西庇阿對峙。大西庇阿自然奉陪到底。公元前203年夏,雙方在巴格拉達谷地的大原野展開大戰。

大西庇阿兩戰蕩平迦太基,漢尼拔終究要面對門徒

大原野之戰

這一戰中西法克斯所帶兵力不詳,隻知道不如上一次多,但迦太基聯軍在兵力上占有巨大優勢是肯定的,大西庇阿總兵力應該不多于30000人。但對付迦太基軍隊大西庇阿已經輕車熟路,這一次,大西庇阿同樣祭出的是三列軍團戰術。将馬克尼沙的努比底亞騎兵和羅馬騎兵分别作為左右翼,他親率重步兵軍團為中軍,前後排成三列,輕步兵居最前列。迦太基軍也效仿大西庇阿,将騎兵放在兩翼,步兵軍團放在中軍,準備打一起堂堂正正的對攻戰。但在戰鬥開打後,大西庇阿三列軍團戰術的威力便顯示出來了。

大西庇阿兩戰蕩平迦太基,漢尼拔終究要面對門徒

大原野之戰布陣圖

雙方的騎兵首先交鋒,西法克斯在被偷襲後一直心有餘悸,這一次前來助戰也是相當勉強,在馬西尼沙率領的羅馬騎兵的犀利攻擊下很快不支并逃離了戰場,馬西尼沙則率領他的騎兵隊展開追擊。與此同時,雙方的步兵也展了接觸。大西庇阿的第一列重步兵在輕步兵的協助下,堪堪抵住了迦太基步兵軍團的攻勢,在發現己方騎兵已經将敵方騎兵逐出戰場之後,大西庇阿指令後兩列重步兵分别從兩翼前出,對迦太基步兵軍團的兩翼展開了。騎兵逃離後,迦太基兩翼空虛,大西庇阿的戰術很自然的便對迦太基步兵軍團形成了包圍。迦太基軍主要為臨時招募的雇傭兵,不僅士兵素質參差不齊,指揮也不統一,基本上是各路軍頭獨自指揮作戰,哈斯德魯巴的計劃根本得不到實施。這樣的軍隊,打順風仗還湊合能用,一旦陷入逆境時便很難死戰。迦太基的雇傭兵便出現了這個問題,當發覺兩翼的騎兵被驅逐而自己陷入包圍之後,很快便産生了慌亂,進而試圖由正面突破羅馬軍陣。而正面的羅馬重步兵陣列是由輕步兵加強過的,極難突破,就這樣,在突圍不成功的情況下,崩潰便發生了。

大西庇阿兩戰蕩平迦太基,漢尼拔終究要面對門徒

大原野之戰發展趨勢

很快,幾支大的雇傭兵軍團先後被殲滅,剩餘的雇傭兵發一聲喊,一轟而散。迦太基人輸掉了整場戰役,哈斯德魯巴由後陣逃往迦太基城,後來死于元老院貴族的追責。羅馬人的騎兵并沒有回援,而是由馬西尼沙率領一直追擊西法克斯,一直追到努比底亞境内,西法克斯被生擒後送到羅馬城,并在那裡被幽禁至死。馬西尼沙則被羅馬任命為努比底亞國王,當然,國王所應有的國土還需要由他自己去征服。西法克斯的敗亡,不僅僅是除去了迦太基的一個可靠盟友,更重要的是直接改變了兩軍的實力對比。在這場戰争中,騎兵的重要性雙方都心知肚明,尤其是雙方主将都是擅用騎兵的好手,西法克斯敗亡,意味着迦太基失去了最優秀騎兵的支援,而馬西尼沙的成長則意味着羅馬擁有了此前屬于漢尼拔的優勢。迦太基危矣。

自大西庇阿出世以來,雖然遇到頗多阻礙,但整個戰争幾乎完全在按照他的預設劇本在進行,戰事發展到這個地步,他圍魏救趙的戰略得到了完美的展現。大西庇阿不僅将戰争的主動權從漢尼拔手中奪得了戰争的主動權,漢尼拔将不得不離開意大利回到迦太基本土面對大西庇阿;而且,大西庇阿還從元老院手中奪得了整個戰争的主導權,其優異的戰略戰術素養以及出色的戰績讓所有反對者啞口無言,即使是老費邊等老将軍也不得不将戰争主導權拱手相讓。于是,以大西庇阿為代表的年輕人們逐漸走上羅馬共和國的前台,在随後的百多年裡他們主持了轟轟烈烈的羅馬大征服,“帝國主義”的羅馬共和國即将向周邊國家露出它的獠牙。

這次戰役的失利,使迦太基徹底失去了在本土與大西庇阿對抗的資本。這時,迦太基的貴族們才想起孤懸海外20餘年的漢尼拔,然而漢尼拔就能夠拯救危難中的迦太基嗎?曆史告訴我們他沒成功,那麼漢尼拔是怎麼失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