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媒分析:慕尼黑安全會議四大警示

德國《每日鏡報》網站16日發表題為《慕尼黑安全會議給我們帶來哪些教訓?》的文章稱,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為人們提供了觀察新世界秩序的視角,有四個方面值得關注。文章編譯如下:

安格拉·默克爾沒有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但人們仍然在談論她。法國總統馬克龍感到生氣,因為他總是必須等待柏林。當涉及統一武器系統的标準或在歐盟内發展更多影響力時,德國大聯合政府中通常隻能聽到混亂的聲音。

馬克龍呼籲法國與德國緊密合作,其他一切做法都可能會演變成“曆史性錯誤”。是以,他首次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會晤了德國綠黨的兩位主席安娜萊娜·貝爾伯克和羅伯特·哈貝克。他們的晚餐持續了3個小時,馬克龍立即邀請他們通路巴黎。但德國大聯合政府中的許多人在慕尼黑都不知道自己如何定位。

一方面,有人要求“加強歐洲”和投資,并宣布在安全政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便在與其他世界大國的競争中維持自己的地位。但是,在社民黨的壓力下,德國将在3月底結束在叙利亞和伊拉克針對“伊斯蘭國”的“旋風”式偵察任務。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沃爾夫岡·伊申格爾很生氣,因為他再也聽不到有關“承擔更多責任”的言論。

歐元,内部市場,取消邊界。可能的未來基民盟上司人和總理候選人拉舍特說:“今天法國總統提出建議,而我們需要花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作出回應。”其他歐盟國家的進階政治家以及德國反對派政治家都在激烈地讨論,默克爾是否仍然有能力利用德國從7月開始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之機取得突破——或者結束德國目前的政治僵局是否更有意義。

美國仍在要求禁用華為

在中國網絡供應商華為是否應參與德國等國家的5G網絡建設問題上,美國與幾個歐盟國家之間存在很大分歧。與會人士透露美國政府已經威脅在必要時收購華為的瑞典競争對手愛立信,以便使愛立信能夠在與華為類似的水準(包括價格)上為未來的資料網絡提供技術。

據機密會議的參與者稱,德國電信公司遭到嚴厲批評,因為它“過分依賴”中國華為的技術。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民主黨人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保持一緻。

德國綠黨雙主席之一的安娜萊娜·貝爾伯克建議建立一個類似空中客車集團的歐洲财團,目的是共同解決問題,因為5G之後最終還将出現6G。

強權法則占主導

現在占主導地位的不再是基于規則的多邊主義,而是強權。特朗普看重交易,他思考問題的模式是“赢家—輸家”,而不是可靠的聯盟。美國日益從沖突策源地脫身,歐洲再也無法在美國保護傘下休息。

西方最大的黏合劑仍然是北約。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強調,《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仍然是“北約的核心”:當一個國家受到攻擊時,聯盟會作出共同反應。這具有強大威懾作用。

另一方面,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明确表示,北約東翼局勢可能會更新。北約向東部擴建軍事基礎設施,在俄羅斯邊境附近舉行規模空前的演習,國防預算激增——他在慕尼黑批評說,所有這些都導緻不可預測性。

他對“國際關系的野蠻化”提出警告。許多國家都在嘗試通過擁有更多現代化武器來為新時代做準備——或像伊朗一樣努力謀求原子彈。

力量正在轉移,但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卻對特朗普無助于建構信任的政策避而不談。蓬佩奧預言說:“西方必勝。”但他沒有把這和穩定的夥伴關系聯系起來。他說,今天任何人都更喜歡到劍橋而不是到加拉加斯學習。有時在危機中可能也蘊藏着機會:恰恰新冠病毒疫情表明,在各種關系決裂和混亂之外,多邊合作具有怎樣的價值。

與美國的決裂

一個西歐國家的政府首腦在一次背景讨論中表示,特朗普試圖将世界“雙邊化”,把它分裂成純粹的單獨關系,并與每個國家單獨進行決戰。是以,很多國家因為失望并為了自我保護而尋找替代夥伴,美國在許多政策領域的關注度正在下降。

例如,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在慕尼黑安全會議這個大舞台上再次公開宣傳他的國家在特朗普當選後不久采取的多元化戰略。特魯多強調,加拿大現在是第一個與所有其他七國集團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是以可優先進入世界三分之二的市場。

這是對美國雄辯的“嘲笑”。歐盟也模仿加拿大,正在尋找新的貿易夥伴。德國外長海科·馬斯通過提出“多邊聯盟”而有針對性地擴大與日本和澳洲等國家的友誼。

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克萊斯特·孔斯保證說,如果一位民主黨人當選總統,這種情況會有所改變。他對《每日鏡報》說:“民主黨政府将把人權重新放在焦點上,看重全球共同行動,并更多地把外交作為一種變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