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一身很有仙氣的白色裙裝、手腕上大量波西米亞風格的裝飾品、除了念發言稿時一直戴着的時髦墨鏡——盡管腳受傷了,不能長時間站立,但隻要站着,背就挺得直直的——從外表上,很難猜測瑪利亞·兒玉的實際年齡。她是阿根廷文學大師博爾赫斯的第二任妻子、後來成為博爾赫斯文學遺産的唯一繼承人,為傳播博爾赫斯作品馬不停蹄地奔波。日前,“博爾赫斯的地圖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旅行攝影巡回展”在靜安區文化館開幕,瑪利亞·兒玉出席了開幕式。當被問及與大師相伴的一生是否幸福,她的回答十分簡練:“當然,否則我也不會出現在這裡。”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對于雙目失明的老年博爾赫斯而言,旅行意味着什麼?這個問題,他曾以薄薄一本《地圖冊》中充滿詩意的短章應答——“彩虹的七色和字母表上的二十幾個字母;接着發現面龐、地圖、動物、天體;最後發現懷疑、信仰和幾乎完全能确定的自己的無知。”

旅途中,瑪麗亞·兒玉就是博爾赫斯的眼睛。“旅行意味着什麼?在标準西班牙語詞典中,它指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動作,但這種定義是否能完全解釋旅行之于我們的感受?雖然語言是如此模糊的工具,但也是我們唯一可以仰賴的創造文學、創造曆史的工具。”瑪利亞·兒玉如此說道。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今年是博爾赫斯誕辰120周年,“博爾赫斯的地圖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旅行攝影巡回展”上,超過130張首次與中國觀衆讀者見面的精彩照片定格了博爾赫斯晚年的旅迹。“20世紀時,博爾赫斯曾和家人一起去日内瓦,面對戰争以及因戰争而苦痛的人們,他深受震動。旅行這一進制素,始終存在于博爾赫斯的血液中——他的祖母自英國來到阿根廷,在一片荒漠裡開始生活,她把自己的故事告訴了博爾赫斯。最終,奶奶所講的故事、來自于爸爸的圖書館的故事,和博爾赫斯自己的旅行經驗彙成了他的寫作。”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瑪利亞·兒玉與博爾赫斯的相遇頗具傳奇色彩。在上海,兒玉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當時,她大約12歲。“我從小想到一名文學老師,但我十分害羞,害羞到隻要家裡來陌生人就要躲到衣櫥裡。我說話的聲音太小了,我想這樣大概沒有辦法成為一個老師。有一天,我爸爸的朋友跟我說,如果我對文學有興趣,一定要去聽博爾赫斯的講座。爸爸說我肯定聽不懂,但還是讓我去了。到了講座現場,我驚奇地發現,原來,博爾赫斯講話的聲音比我還輕,如果這樣的人可以成為老師,那我也一定可以。”

上世紀60年代,博爾赫斯這個名字和他驚豔世界的詩歌與小說一起,首次出現在中國讀者面前。“他的啟示錄式的個人抒懷使他與任何傳統相異其趣。作為榜樣,他影響了20世紀幾乎所有先鋒派作家,也影響了我。”先鋒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上海作協副主席孫甘露說,“兒玉女士帶來130多幅從未展出過的博爾赫斯的旅行照片,使得我們有機會跟随博爾赫斯的足迹一起體驗大師遊曆過的精彩而豐富的世界,在一張張照片中再次探尋他靈感的來源。”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在《地圖冊》序言中,博爾赫斯如此記錄:“瑪麗亞·兒玉和我一起驚喜地發現了各各不同、獨一無二的聲音、語言、晨昏、城市、花園和人們。希望這些篇章成為仍将繼續的漫長而奇妙曆程的紀念。”而在博爾赫斯離世後的多年,瑪利亞·兒玉依然熱愛旅行,“有時候我會問我自己,這些旅遊、我和博爾赫斯的旅遊是怎麼發生的呢?想到這些事情時,我覺得很奇妙,和做夢一樣。在回憶中有很多形象出現,我能想到整個世界上我們曾去過的不同地方。展出的這些照片就是我們在那些地方拍攝的,拍下這些照片的時刻,我們都感到開心敞懷,是以它們在我心目中非常重要。”“旅行令我着迷的是遇見不同的文化和人,讓我學到很多東西”,作為一次新的旅行,瑪利亞·兒玉眼中的上海十分奇妙,“浦東的新與對岸的舊交織成一個整體,我喜歡上海的這兩面”。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

作為展覽主題作品,《地圖冊》是博爾赫斯創作于1984年的詩集,屬于他晚期的成熟作品。博爾赫斯将他與瑪麗亞·兒玉共同遊覽各地的所見所感寫成詩,每個題目獨立成章,奇趣盎然。書中記錄了詩人遊曆了許多國家後寫下的篇章,以散文詩為主,長短不一,别具特色。展覽現場特别設定了悅讀空間,觀展市民、讀者将能讀到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的《博爾赫斯全集》,《地圖冊》也包含其中。

此次展覽延續至9月1日的展期跨越整個上海書展,8月7日、17日,兩場博爾赫斯作品分享活動将在這裡舉行。

博爾赫斯遺孀瑪利亞·兒玉來滬:12歲時,她與大師相遇,成為他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