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姓與付姓是一個姓嗎

傅姓與付姓是一個姓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是!

“付”是“傅”字的白字。是建國後文化落後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階段,人們濫用,使得許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錯字應用于戶籍、檔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慣用字。許多找到早期家譜或尋到早期離散的大家族後,方知曉原來自己本來就是“傅”如今雖然姓了“付”卻不是我們能改變的,隻有牢記自己的祖先是“傅說”但是:“付姓” 的确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一個姓氏。

先來說說【傅姓】起源

傅氏始祖

傅説(音yue)

傅姓與付姓是一個姓嗎

傅姓起源有四:

【一】 :出自殷商名相傅後裔,也就是商王武丁發現大臣的地方命名的姓氏。傳說,自從盤庚将商都遷至殷墟(今河南安陽小屯村)以後,商朝隻興盛了很短的一段時間,等到商高宗武丁即位時,國勢衰微,武丁決心要振興朝綱,但卻找不到一個能協助他改朝政的大臣。後來武丁在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名字叫說的聖人,此人背有點駝,身穿粗麻布衣,胳膊上拴着繩索,像個囚徒。神人對武丁說:“這就是你要尋找的聖人。”武丁醒後,讓人按照夢境中的說的模樣畫成圖像,命群臣四處尋訪夢中的聖賢,結果在虞虢之間一個叫做傅岩的地方(在今山西平陸縣東南)找到了一個叫說(音yue)的奴隸,就将說帶到朝中。說向武丁提了不少的建議,武丁便任命他為宰相,說因居于傅岩,是以人們叫他傅說。傅說的子孫以地為姓,稱傅姓。

傅說在殷商京城亳。今河南安陽市小屯村)為相後,子孫就在當地繁衍,傳至六世傅奇、傅宣時,他們目睹了纣王的殘暴荒淫,深知大勢已去,在行将改朝換代之際,兄弟倆遠遷清河,以避戰禍。幾代後,便成為該地望族,這是傅氏清河郡(堂)的由來。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傅氏家族主要是在北方迅速發展,正如《中華姓府》所說的:“漢晉之世,北地靈州傅氏最盛,入元乃衰。”這是北地郡(堂)的由來。

【二】:出自賴姓改傅姓。《賴氏族譜》記載,賴氏族人也有為楚靈王所害,改羅、傅二姓的,以其毗鄰,兼有姻戚關系,是以有賴、羅、傅聯宗之說。傅羅賴三姓聯宗由來已久,至今仍聯系密切,目前菲律賓有“旅菲版築傅賴同宗總會”,泰國、香港都有傅羅賴宗親會,台灣有賴羅傅宗親總會,台北市、花蓮市也有賴羅傅宗親會。他們還制作了會歌,歌詞如下:“傅羅賴,我宗親,休戚相依,齒與唇,不論富貴,不論清貧,同是文王後代人。”

【三】:出自姬姓。《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黃帝裔孫大由封傅邑,故其子孫便以此為氏,稱傅姓。

【四】:清代部分滿州貴族改姓傅。如傅恒,滿州鑲黃旗人,本姓富察氏;傅開,滿州正白旗人,本姓郎佳氏;傅臘塔,滿州鑲黃旗人,本姓伊爾根覺羅氏。

注: 我國傅姓最早的發源地在今山西省平陸縣。傅姓最早的繁衍地在我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東部,甯夏等省,史稱“北地”。《中國名人大辭典》上說:“漢晉之世,北地靈州,傅姓最盛。”。 漢時,傅姓已開始由“北地”大舉東遷至河北、河南、山東等省。如遷入貴州的傅姓,後來形成這一帶大姓。傅姓大舉南遷則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的遷居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有的遷居上虞(今屬浙江)。唐朝末年,禦史傅實為了避難遷居福建,是傅姓入閩始祖。南宋末年,清河傅氏又有一支遷入福建上杭之蛟萍鄉,不久就成為當地望族。後來廣東興甯的傅氏就是由蛟萍分支雲的。宋代以後,傅姓人口遍布全國大部分地區。

再來說說付姓

付姓得姓時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姓纂》記,鄭國人史付的後代有取付姓者;《一統志》記,永樂年間有叫付吉者。它的曾經存在是與否我們暫且不去論證,也無法考證。目前為止,至少沒有确切證據可以證明“付”姓更早的存在,更不用說“付氏”家譜了。

請真正姓“付”字的宗親們參考。 

得姓始祖【付雅】

付姓來源有二:

【一】: 據《元和姓纂》、《姓氏急就篇》、《廣韻》等所載,春秋(實為戰國)時魯頃公之孫雅,仕秦為付節(玺)令,子孫以官為氏。付雅。魯頃公(前二七零年至前二五六年在位)之孫,秦國官吏。魯頃公為魯國最後一任君主,後被楚國滅國。魯國亡後,子孫外逃,雅流落到秦國,因辦事認真,被秦王任為付節令。付節令官位不高,卻需要君王親信擔任,雅在秦國曾長期擔任此職,其子孫為别他族,即以官為氏,稱付姓,并尊付雅為其 付姓始祖。

【二】:出自他族。今黎、蒙古、苗、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付姓繁衍播遷

付姓在秦漢時期主源繁衍于今山東膠南縣,并且人口衆多,為當地之望族,古時此地為琅邪郡,後世各地之付姓多由此郡分衍而出,故後世付姓有以琅邪為其郡望堂号的。東漢時,陳留浚儀(今河南開封)人付融可謂付姓見諸史冊之第一人,也表明了付姓緩慢向周邊各省播遷的史實。魏晉南北朝時期,付姓逐漸遍及黃河中下遊各省,并有南徙于江蘇、安徽、浙江、湖北、四川、湖南等南方省份者。隋唐之際,付姓之主源依舊繁衍于北方,唐末五代時,陳州宛邱(今河南淮陽)、趙州昭慶(今河北趙縣)成為天下付姓關注之焦點,可謂人丁興旺,世代顯達,當然,此一時期的動蕩不安,也加劇了北方付姓南遷的腳步,江西成為付姓這一時期的主遷地。兩宋時期,付姓發展有了新特點,原先繁衍于北方,以北方為中心聚集區的付姓其重心向南部省份轉移,而且無論在人數,抑或在名人人數上都反映了這一特點。宋元時期,江西等地的付姓開始進入福建,而後分衍至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曆明清兩代,付姓逐漸播遷到台灣、祖國之東北、西南、西北各地。如今,付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海南二省多此姓,上述兩省之付姓約占全國漢族付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 付姓當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尤多能征慣戰之勇将。其源于北,而盛于南。付姓于宋代以後發展之重心移至南部省份,雖進入南方時間不算長,但對南部省份的開發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付姓郡望堂号:“琅邪”、“忠厚”、“積善”等。

名人精粹

付融:陳留浚儀人,東漢名士。少為都官吏,恥之而去。遊太學,師事李膺。膺每見融,辄絕他賓客,聽其言論,每捧手歎息,由是知名。

付載:蜀(今屬四川)人,唐代官吏。德宗貞元中由薦入仕,辟四川掌書記,曆協律郎、監察禦史。

付令奇:沂州臨沂(今屬山東)人,唐代将領。初為盧龍軍裨将,後投薛嵩,再事田承嗣,及田悅拒命,被田悅所殺,臨刑色不變,卒年七十九。

付璘:令奇子,唐代将領。初為田悅将,後降馬燧,拜特進,封義陽郡王。李懷光反,從燧征讨有攻,入朝為輔國大将軍。

付道昭:蔡州(今河南汝南)人,唐末将領。軍閥李茂貞養子,茂貞兵敗,降朱溫,任右司馬。勇毅而少謀,每戰先發,往往多敗。

付習:五代時趙州昭慶人。初事趙王王镕,镕為張文禮害,習請後趙莊宗擊趙讨文禮報冤,莊宗壯之,遣将助之。曆宣武軍節度,以太子太師緻仕。

付蒙:付習子,五代時官吏。進士出身,性剛直,仕後唐為成德軍節度使,後事後晉,累官禮部侍郎。

付令謙:付習子,五代時将領。有勇力,以父任為将,官至趙州刺史。有善政,時稱良刺史。

付存審:陳州宛丘人,五代時将領。曆忻州刺史、安國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宣武軍節度使,卒于幽州。

付彥超:存審子,五代時将領。仕唐為汾州刺史,累官安遠軍節度使。

付彥饒:彥超弟,五代時将領。少骁勇,能騎射,仕後唐,任汴州馬步軍都指揮使,誅叛将張谏,拜忠正軍節度使,入後晉拜義成軍節度使。

付彥卿:陳州宛丘人,宋初将領。曆事後唐、後晉,後晉時讨平青州楊光遠,移鎮許州,封祁國公,又敗圍陽城之遼軍,改武甯節度使、同平章事,曆後漢至後周,累官天雄節度使,封魏王。入宋,加守太師,後移鳳翔節度使。有謀善戰,賞賜悉分給士卒,故人樂之為用。遼人甚畏之,稱為“付王”。其女被柴榮納為繼室,冊為皇後。長子付昭願從宋太宗征北漢,攻遼國,戰功赫赫,真宗時任天雄軍、刑州二鈴轄。次子付昭壽官至益州鈴轄,因淩忽軍校,被部卒所殺。

付之恒:

(附)栉風沐雨 對付姓的見解:

為什麼介紹時把傅寫成付了,浙江省鄞縣鑒橋。為鄞縣鑒橋付氏始祖。

付仲一、付茂二:世居鄞縣付家,子茂二,宋鹹淳間因避疫徙居五鄉契,為始遷祖。

付倫、付雄、付平:北宋自義烏雲黃山稽亭裡徙居邑之青岩,至孫雄,析居虞陵;曾孫平,又徙鐘墟,與住表岩者合稱三大派。為義烏青岩付氏始祖。

付鵬、付崇學:唐貞觀間由閩中莆田遷義烏,定居縣前二十五步,建壹門,鵬二十二世孫傳至崇學。宋末避元兵,自壹門分遷邑這左溪塘、上銅塘、稠岩。為壹門付氏始祖。

付熹、付雄:世居清河,東晉時由南陽巫仕烏傷,遂家焉。始遷祖子雄,宋嘉佑間由義烏雙林析居龍祈之虞陵。其裔有名藻者,仕明為翰林編修,晚年還鄉建立杜門書院。後因以地名。為杜門付氏始祖。

付繼宗、付紹一:世為中原人,金人減宋,裔孫南遷越中,至十一世孫紹一,元末由餘姚龍泉鄉遷邑之孝義鄉,為本支始遷祖。為餘姚孝義付氏始祖。

付六翁、付巍:五季由義烏遷居山陰縣荷溪,十一世孫巍,南宋末避兵亂由諸暨直埠再遷蕭山橫山之陽,為始遷祖。為蕭山付氏始祖。

付逵:先世清河人,唐末同信州鉛山遷撫州南城,至其孫,别為仁義禮智信五大支,又閱二十一世,時當明季,禮房下思義、思能、思誠、思美、思玉兄弟,信房之量盛,先後由南豐遷來龍遊,分居北鄉之等地。為龍邱付氏始祖。

付榮右:明洪武四年由江西豐城徙居湖南醴陵縣堂賓衛。為醴陵東鄉尚賓付氏始祖。

付廷鶴:字興旺,明正德二年丁卯六月初三日未時生,萬曆十一年癸未十二月初五日申時沒,葬湘陰錄水霞徐虎山袁樹觜醜山未向兼癸丁有石志墓圖。子一:大學。為甯鄉付氏始祖。

付德厚:世居江西省臨江府新喻縣鳳巢嶺石山裡。元配:羅氏。子二:崇道;崇宏。為邵陽付氏始祖。

請不要把傅寫成付!

可見傅姓與付姓完全是兩回事

是以建議,寫法歸寫法,姓氏歸姓氏。祖先不能變,也不會變。不管姓傅還是姓付,都要精誠團結、一緻向上、奮發圖強、做傅(付)氏精英!

傅姓與付姓是一個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