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佳評論贈書|精神的進化:美好生活的構成

最佳評論贈書|精神的進化:美好生活的構成

這是“最佳評論計劃”的第十次評選

本期支援方: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供書:《精神的進化:美好生活的構成》

往期入選留言中的5名獲選者及評論

▍最佳評論:

姓名:我愛五角星同意文章作者的觀點。點明了阻礙來自農村的名牌大學畢業生發展的兩個要素----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城市孩子肯定比農村孩子更先天性地擁有助力發展的社會資源,但來自農村的畢業生依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種劣勢,通過自己在人事關系方面的努力,有意識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建立并增強自己的社會資源,我本人在數個企業和行政機關都待過,在我看來,現在的企業和行政機關裡面倒不會因為職員來自農村就給予輕視,區分來自農村還是來自城市的思想意識确确實實已經淡化了,大家更看重新進人員的勤奮、悟性和創造力。事實上,我們可以留心看一下,在我們身邊,當年來自于農村現在已成為進階幹部和成功企業家的比比皆是。這說明一個問題,相比于生長在城市的孩子,農村孩子的确在社會資源和文化素養方面存在先天的劣勢,而且這種劣勢是國家層面上在可預期的未來所無法改變的----除非百分之百的實作了城鎮化,但這種阻礙不是絕對的,是可以通過自己畢業後在城市的新環境裡不斷努力、不斷積累、不斷提升自己而有所克服的。——“鳳凰男”能飛多高: 雙重資本擠壓下的階層跨越難題 | 文化縱橫

姓名:Ethan

文化是需要與時俱進的。不同時代都需要有符合自身經濟社會條件的文化,文化有傳承,也應當有超越。現在許多時候,很多人對文化的看法兩極分化,要麼厚古薄今,要麼崇洋媚外。每一方都認為自己是對的,真正應有的态度,是傳承中國文化的核心核心,這個核心要從中華民族形成的上古史開始探源,而不是抱着經典論著恪守教條。中華民族能在東方形成成為一方大族,經曆了多少艱難困苦。從過往的經曆挖掘我們這個民族的核心核心,堅守本性。同時學習其他民族的優點,借鑒他們的優秀成果。這才是作為原生文明的中國人,應該有的文化态度。

社會大衆也包括精英,對文化認識粗淺,這就更需要文化工作者和知識分子,用科學的民族的理性的态度,把我們民族的文化故事講好宣傳好。中華文化内斂不具備擴張性,一神教國家文化具有極強擴張性,曆史上多個文明古國被消滅或者文化征服,文化學者一定要有民族安全意識,如何在外來文化進攻下固收中華文化,如何宣揚我們的優秀文化,這都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課題!——費孝通: 中國人的文化自覺不能沒有“自知之明”|文化縱橫

姓名:靜湖金波

走出困境/靜湖金波

1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

走出困境

尤其需要一種決絕的大無畏精神

就像丹柯勇敢掏出自己燃燒的心

找到出路

2

物質物質物質

曾經一窮二白的我們卻困于物質的圍城

太多人想突出重圍

揮舞精神的武器尋找精神

3

精神精神精神

精神在物質的壓迫下閉上眼晴,又睜開眼睛

每天都有很多人唱歌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我們不做侵略者的奴隸不做敵人的奴隸不做物質的奴隸不做自己的奴隸

4

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

那時做四有新人就是中國人的理想文化道德和紀律

5

社會道德倫理滑坡

心靈秩序和規則意識出現混亂

内心虛無感和幻滅感

不守規矩踐踏底線的人理直氣壯

悖論困擾國人

6

廟堂之高研究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江湖之遠拆開快遞中短暫的快樂和外賣來的一日三餐

哲學家說存在即合理

老百姓說錢不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能錢是殺人不眨眼的刀

7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該怎麼辦?

知其然知其是以然

望聞問切

冬天來了春天不會遠

8

物質第一性

唯物主義是哲學中的哲學

物質和精神是辨證的統一

物質養育精神

精神反哺物質

我們不能竭澤而漁不能因噎廢食不能飲鸩止渴不能物極必反

物質不能走極端

精神也不能走極端

9

就像那場非典

整個地球的人類都無法逃避躲藏

那就隔離就吃藥就增強免疫力就一點點治愈

治愈那心上的虛無的傷口

讓它不再傳染害人

姓名:旁觀者清

秦統一後,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其中,“車同軌”居首,是最消耗國力的硬體建設,也是一切公共工程的核心。馳道的工程量超過長城,直道的技術難度超過靈渠。有了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網絡,作為帝國基本治理模式的郡縣制才得以推行,“書同文”、“行同倫”才有可能實施,“大一統”的工程骨架構築完畢,隻待後世添磚加瓦。

姓名:斯~

我們所看到的,都是被動的,是某種潛在想讓我們看到的,而真正重要的是,那些我們看不到或不讓我們看到的。

《精神的進化:美好生活的構成》

最佳評論贈書|精神的進化:美好生活的構成

▍内容簡介

人性的本質不隻是一串“自私”的基因。擁有積極情緒不僅僅是對生活的錦上添花,而是對人類本身的存續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精神的進化》中,作者哈佛大學教授喬治·瓦利恩特為捍衛人類與生俱來的精神力量打了一場漂亮防禦戰。他認為精神居于人類獨特的大腦結構之中,展現為人類處理愛、希望、喜悅、寬容以及同情等情緒的天賦能力。這些情緒由人類大腦的不同部位産生,而非源自僵化的宗教教條。

他還寫道,進化使人類曆經時間洗禮成為具有精神性的生物,而且人類必将沿着進化之路走得更遠,精神世界将會變得更加豐富。本書以詳實的心理學、神經科學、曆史學和文學研究成果為基礎,以科學的論證手法,精思冥想的抒情筆觸,解讀了人何以為人的問題。該書将幫我們找回信仰,重塑人類之魂。

▍作者簡介

喬治·瓦利恩特(George E. Vaillant)

哈佛大學教授,著名精神分析學家、精神病學研究專家,整個職業生涯緻力于研究成人發展過程、精神分裂症、酒精與藥物上瘾以及人格障礙的康複,探究人類幸福的構成與源泉。主持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項目”三十五年,著有Aging well和 Adaptation to Life等著作,對人類精神世界、人類幸福有着深刻的洞見。

▍專家推薦

如果你對人類和其精神世界的互相關系感興趣,那你就必須來讀讀這本書。

——Andrew Newberg, 著有《為什麼上帝不願離去》

本書樂觀向上,引人入勝。

——《奧普拉雜志》

喬治·瓦利恩特不僅是一位詩人、一位預言家,還是一位科學家。本書總結了一項曆時半個世紀的研究項目的輝煌成果,該項目不僅重新整理了我們對人類發展的觀點,也将颠覆我們對宗教和精神的認知。

——Martin Seligman, 著有《真實的幸福》

文化縱橫

最佳評論贈書|精神的進化:美好生活的構成

打賞不設上限, 支援文化重建

最佳評論贈書|精神的進化:美好生活的構成

(長按識别二維碼打賞)

轉載須知

背景回複“轉載”擷取授權

進入微店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