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英王愛德華三世率領主力部隊遠征法蘭西,并準備與法軍決一雌雄的時候,法王腓力六世做出了一個令英格蘭統帥們怎麼也想不到的計謀,那就是聯絡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偷襲愛德華三世的老家。蘇格蘭和法蘭西此前早就結成了盟友關系,是以大衛二世率領由一萬兩千人組成的大軍發動奇襲,不成想骁勇善戰的蘇格蘭軍隊竟然在内維爾十字架戰役中被數量劣勢的英格蘭本土駐防部隊擊敗,就連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也淪為了俘虜。
英法沖突(百年戰争)剛剛爆發不久,蘇格蘭人就蠢蠢欲動了,這主要是因為英格蘭人對蘇格蘭的征服政策,引來了蘇格蘭人的不滿,但又礙于自己的軍隊數量不如英格蘭龐大,隻能零敲散打的對付英格蘭,完全形不成什麼氣候。但時間到了1345年開始,随着英王愛德華三世不斷征發大軍遠征法蘭西,英格蘭本土的駐防力量變得越發虛弱,這一下蘇格蘭人看到了報複英格蘭人的大好時機。于是在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的帶領下,蘇格蘭軍隊在1345年十月劫掠了英格蘭北部地區。

然而就算是在這樣後院起火的情況下,英王愛德華三世還是在不斷取得勝利,不得不說法蘭西軍隊空有龐大的數量有精良的铠甲,坐擁号稱歐洲最強最龐大的騎士部隊,和歐洲數一數二的龐大艦隊,卻接連以優勢數量慘敗于數量劣勢的英格蘭軍隊手下。但就算是這樣,法王腓力六世還是展現出了自己的戰略才華,他早就在戰争爆發初期就與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進行了聯絡,并簽署了“奧爾德聯盟協定”,協定中規定如果協定一方遭到英格蘭的侵略,那麼另一方就應當為受侵略方提供盡可能的軍事援助。
接連失敗的法王腓力六世寫了一封密信給蘇格蘭國王大衛,信中腓力六世以卑微的語氣說道:“看在上帝的份上,求求您了,懇請您,為我在這樣的危機中提供援助,請您盡您所能地幫助我。”翻譯過來大概就是類似于“看在上帝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思量再三,最終于1346年6月,也就是愛德華三世發動新一輪遠征期間,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召集軍隊計劃進攻英格蘭北部地區。此時的愛德華三世主力部隊都在法蘭西,留在英格蘭本土的兵力至多隻有六七千人,而蘇格蘭軍隊擁有多達1.2萬人的兵力,數量上占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不少蘇格蘭人同樣善于使用英格蘭長弓,在遠端火力上并不遜色與英格蘭軍隊多少,雙方的盔甲水準也是半斤對八兩,主力騎兵部隊都裝配有鎖子甲,輕騎兵則裝備有皮甲。
蘇格蘭軍隊于10月7日越過了兩國邊界,在這四個月期間,法王腓力六世設法為蘇格蘭人提供了一批武器裝備,有一些精銳的蘇格蘭騎士獲得了闆甲,還有一些戰鬥技巧精湛的士兵得到了法國工匠制造的長劍和盾牌,甚至還有一些來自法國的騎士加入了蘇格蘭軍隊。這支軍隊首先圍攻了位于邊境的利德爾要塞,英軍重兵把守的要塞竟然僅僅三天就淪陷了。緊跟着又過了三天,邊境重鎮達勒姆遭受圍困,這一下可急壞了留守本土的約克大主教威廉·德拉和拉爾夫勳爵。
威廉大主教和拉爾夫勳爵在坎伯蘭郡,諾色伯蘭郡,蘭開夏郡召集的士兵隻有4000名正規軍和3000名民兵,這是愛德華三世遠征前留在本土的極限兵力了。但蘇格蘭軍隊已經殺到家門口了,不抵抗是不可能的,但談判拖延時間也是不可能的,因為蘇格蘭軍隊正在劫掠教堂,在大主教看來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大主教決定帶領部隊先前往達勒姆去阻擊蘇格蘭軍隊,并派人去給遠在法蘭西的國王愛德華送信求援。
蘇格蘭軍隊完全沒有發現英軍正在向自己靠近,他們還駐紮在達勒姆以南的梅林頓森林附近,大衛二世和手下的将軍們正在謀劃着下一個進攻目标。10月17日這一天,森林周邊升起濃霧,理論上來說是對駐紮部隊來說是很好的掩護才對,但不知道為何,一支500人組成的英格蘭突擊隊襲擊了蘇格蘭軍營,并在造成了300多名蘇格蘭士兵傷亡之後遁入濃霧逃走。
次日清晨,一群不明真相的牧師前來尋找大衛二世談判,他們希望大衛二世能夠善待達勒姆和周邊村子的居民,這群倒黴的牧師正好撞上了火冒三丈的大衛二世,險些被憤怒的蘇格蘭國王拖出去殺頭祭旗。好在是牧師們反應還算機敏,見勢不妙立刻尋了個由頭溜出蘇格蘭營地逃之夭夭。
氣急敗壞的大衛二世幹脆率領部隊去尋找英格蘭軍隊決戰去了,他們在達勒姆以西不到半英裡遠的地方相遇,兩軍立刻拉開陣仗準備開戰。蘇格蘭軍隊由約翰·蘭道夫伯爵指揮第一梯隊發動進攻,大衛國王則親自指揮第二梯隊投入戰鬥,特裡克·頓巴伯爵則負責指揮第三梯隊清場。蘇格蘭步兵排成數列橫隊,每一隊的第一排士兵手持盾牌和手斧,手斧在冷兵器時代如果使用得當是威力巨大的武器,盾牌則可以保護士兵們的身體免收傷害。第二排是蘇格蘭弓箭手,第三排則由長矛手組成。蘇格蘭騎兵則由大衛國王親自指揮,部隊有條不紊地朝着英軍前進,然而蘇格蘭人忘記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們想要抵達英軍所在的陣地需要穿越一條古人修建的溝渠,這使得蘇格蘭軍隊不得不繞道。
英格蘭人看到蘇格蘭軍隊被溝渠阻攔自然是欣喜萬分,亨利勳爵負責指揮第一梯隊組織防禦,内維爾勳爵負責指揮第二梯隊,約克大主教負責指揮第三梯隊。英軍長弓手位于陣型的兩翼,英格蘭人一貫于把弓箭手部署在兩翼對敵人的兩人實施火力打擊,這樣敵人想要舉起盾牌防禦就必須調整陣型,減緩行動速度。如果敵人的第二和第三梯隊無法及時停止前進,那麼被火力壓制的第一梯隊就隻能在潰散和頂着箭雨前進中二選一了。
英格蘭人打定了主意之後并沒有進攻,他們就靜靜地等着蘇格蘭人發動進攻,當精疲力盡的蘇格蘭人總算越過了溝渠之後就立刻遭到了英格蘭長弓手的打擊,指揮左翼梯隊的羅伯特伯爵眼見自己的手下被弓箭射翻在地,幹脆帶着人脫離隊伍逃跑去了。國王大衛二世看到部隊出現動搖,第一梯隊左翼潰散,于是下令輕騎兵襲擊英軍側翼,打斷英格蘭長弓手的火力投射。然而蘇格蘭騎兵剛剛沖出去就遭到了英格蘭騎兵的牽制,一番纏鬥之後蘇格蘭騎兵敗下陣來。無奈的大衛二世隻能下令部隊後退,而英格蘭長弓手們則開始交替前進并釋放箭雨,很快蘇格蘭軍隊的士氣被徹底動搖了,約克大主教等統兵領袖看到蘇格蘭人潰敗之後下令全力追擊,并承諾将獎賞每名士兵10英鎊的獎金。
結果英軍不要命地追殺蘇格蘭軍隊,狼狽的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躲藏在布朗尼河橋下試圖藏身,結果卻被倒影出賣,被英軍揪了出來淪為俘虜。蘇格蘭軍隊失去了絕大部分貴族領袖,比如洛克斯堡伯爵,湯瑪斯勳爵,莫裡斯伯爵,斯特拉森伯爵等骁勇善戰的蘇格蘭貴族,就連最蘇格蘭勇猛的武士威廉·道格拉斯也被俘虜了。事後英軍清點戰場後發現總共有3000名蘇格蘭人死亡,其中一部分是戰鬥結束時被處決的俘虜,英軍僅僅損失了一百人左右。約克大主教和貴族們依靠英軍擅長的防守反擊戰和火力投射,為英格蘭又取得了一次以寡勝多的榮譽。
蘇格蘭軍隊的慘敗使得蘇格蘭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失去了對抗英格蘭的能力,而愛德華三世在聽說抓到了大量蘇格蘭貴族之後拒絕接受蘇格蘭人提出的贖人要求,順手還奪走了蘇格蘭的“黑十字架”。英王覺得把蘇格蘭貴族扣在手中可以讓蘇格蘭人更老實一些,也能通過這些被俘的貴族來控制蘇格蘭。同時愛德華三世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他要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加冕成為蘇格蘭國王,将兩個王國合并到一起。
《百年戰争簡史》
《英法百年戰争》
《蘇格蘭14世紀的軍事曆史》
往期文章:
令法國難堪的克雷西戰役,15000多名法軍陣亡,僅擊殺400名英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布列塔尼爆發繼承權戰争,英法展開新一輪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