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麼醫療機器人的最新強大的技術支援有哪些呢?
一、優化設計技術
醫用機器人既然叫機器人,那就離不開機器人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包括機構、控制、傳感、人機互動、遙操作和材料等等,這方面和傳統機器人沒有太大差别。設計時要擺脫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影子”,實作輕量化、精密、靈巧機器人機構構型創新設計。
二、系統內建技術
醫用機器人有“醫用”的特殊内涵,要求安全有效。系統內建時一定要面向具體的手術流程需求,考慮手術室如何應用,注意人機功效學的研究。如果醫生不接受你的系統,你理論工作做得再好、技術再先進也不可能得到推廣應用,是以醫用機器人更強調“醫生-機器人-患者”三者的共融。
三、遠端手術技術
目前成功的手術機器人大多是主從操作式機器人,未來的趨勢是遠端手術,是以遙控操作和遠端手術技術也是大家看重的。
四、手術導航技術
基于機器人系統的3D手術規劃,利用醫學影像實時重建及融合處理和手術機器人高精度3D跟蹤定位及可視化技術,實作術中實時标定及配準。
五、軟體機器人技術
軟體機器人技術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項技術,未來在醫療領域的前景也是非常好的,如輸尿管鏡機器人在泌尿外科是非常有前景的。
六、輔助介入治療技術
介入治療具有不開刀、創傷小、恢複快、療效好、費用低等特點。有的學者甚至将介入與内科、外科并列稱為三大診療技術。
目前介入治療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大部分介入治療是在傳統的二維影像中完成的,這就造成對病竈靶點的定位不夠準确,影響介入治療的效果;醫生長時間暴露在X射線、CT等放射性的輻射下,對醫生健康造成了傷害;由于沒有對手術器械的定位,醫生往往不能一次性将手術器械準确置入病竈靶點,需要在影像的指導下逐漸置入目标靶點,降低了手術的效率;由于手部運動的局限性以及長時間準确把握手術工具都會使醫生感到非常疲勞,而由于疲勞和人手操作不穩定等因素會影響手術品質;同時介入治療的技巧性高,隻有經驗豐富的醫生才能進行,不易被一般醫生所掌握,限制了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
介入治療的關鍵是将精密的手術器械準确地置入到病竈靶點以達到治療的目的,這就需要解決治療前的科學設計、治療中的準确定位、穩定穿刺和器械扶持等難題。機器人輔助系統是解決上述傳統的介入治療問題的重要途徑。機器人輔助系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分析醫學影像資訊,在建構三維空間坐标的基礎上應用醫用機器人實作精确定位和輔助操作。進而使介入技術與機器人定位準确、狀态穩定、靈巧性強、工作範圍大及操作流程規範化等優勢相結合,減少治療中的人為因素,使介入治療更為精确、靈巧與安全,克服完全依賴于醫生的經驗。
七、醫療與網際網路大資料
作者:曹雪
來源:IT168
原文标題:醫療機器人行業的七大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