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影鏡頭背後的浙江麗水:不僅曬風景更曬文化

作者:MtimeTime.com
光影鏡頭背後的浙江麗水:不僅曬風景更曬文化

麗水松陽老街一景。 項菁 攝

中新網麗水11月17日電 (記者 邵燕飛 林波)浙江麗水母親河的瓯江帆影,擁有千層梯田、千米落差、千年曆史的雲和梯田,充滿煙火氣的松陽老街……在一聲聲清脆的快門聲中,來往遊客輕聲念着“要把鄉愁帶回家”。

在麗水,一張張照片記錄着麗水的别樣文化基因,穿過綠水青山,飛向更廣闊的天空,通過光影鏡頭讓風景有了落腳的地方,更讓鏡頭背後的麗水文化味隔空傳遞。

光影鏡頭背後的浙江麗水:不僅曬風景更曬文化

釋放生态紅利 點亮農耕文化

悠閑的下午,陽光懶散地灑在青石闆上,老手藝人拿出看家絕活,彈棉花、擀面條、打鐵,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繪就了松陽老街的慢生活。

農耕文化,“點亮”田園松陽。五年來,麗水市松陽縣努力保護着原生态的古村落,開展全縣域的民俗節慶活動,開辟出8條攝影寫生線路,建造了10餘個攝影驿站、近百個觀景平台、百餘個攝影寫生基地。

據松陽縣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尚藝君介紹,該縣為友善與國際有識人士交流,不斷做強“人才軟體”,專項招募50餘名外語翻譯志願者,聘請外教對志願者們教育訓練國際禮儀和各國習慣用語,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寫生愛好者安下心來,走進松陽古村落,留在田間地頭創作。

不僅是外地攝影寫生愛好者湧入松陽,松陽人的攝影寫生團隊也在走向國際。“田園松陽”攝影作品相繼在美國洛杉矶等地的大型國際攝影展展出,通過松陽當地攝影家作品在世界範圍内進行巡展,把田園風光和中國文化一起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松陽是麗水釋放生态紅利,打造文化味攝影金名片的縮影。

中共麗水市委宣傳部副部長,2021麗水攝影節組委會成員、辦公室主任王培權表示,擁有得天獨厚自然環境的麗水,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攝影創作資源極其豐富,“從1999年到2021年,麗水在該市範圍共評出35個國家級、省級、市級攝影創作基地,激活的經濟效應和品牌效應,進而推動麗水文化、生态、旅遊同步協調發展。”

光影鏡頭背後的浙江麗水:不僅曬風景更曬文化

中國麗水攝影博物館。 項菁 攝

光影交織探發展 曬風景更曬文化

“不僅要曬風景,更要曬文化。”這是麗水發起“逆襲”的“綠色宣言”。在綠水青山的“背景闆”中,以文化底蘊為創意畫筆,麗水正重新整理出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槳聲帆影,煙雨塵印,這個名為“古堰畫鄉”的小鎮距離麗水市蓮都區僅23公裡,擁有八百裡瓯江最瑰麗的河段,幾經沉浮,幾度繁華。

在首屆錫耶納國際攝影獎中,俄羅斯攝影師普羅辛·弗拉基米爾創作的《河流之上》摘獲了總冠軍桂冠。通過這幅作品展現了最原汁原味的瓯江帆影,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讓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這片山水背後的文化底蘊。

據了解,瓯江帆影中的瓯江是麗水的母親河,帆船是瓯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瓯江流域文化的代表,作為行駛的動力“帆”在湖水的映襯下更是使帆船顯得綽綽動人。

事實上,憑借着生态底氣,麗水不乏充滿文化味的攝影創作基地,缙雲仙都、慶元百山祖、龍泉鳳陽山更是早在1999年便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國家級攝影創作基地。

如今,麗水正積極謀劃以浙江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核心的麗水國家公園,并在全國率先開展國家公園設立标準的試驗檢驗。

光影鏡頭背後的浙江麗水:不僅曬風景更曬文化

麗水古堰畫鄉一景。 林波 攝

文化為核攝影為依 曬出發展新空間

衆所周知,麗水是國家級生态示範區、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個“中國攝影之鄉”。

麗水攝影,源自山水,代表中國,走向世界。從1999年第四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在麗水舉辦開始,麗水市通過攝影節這個平台真正使麗水走向了世界,并提出一個響亮的口号:讓攝影告訴世界,中國有個麗水。

日前,《麗水國際攝影名城發展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釋出,這是繼2011年麗水出台全國首個攝影專項規劃《麗水市攝影發展規劃2011-2020》後,麗水市針對國際攝影名城建設發展戰略制定的新一輪十年規劃。

《規劃》提出,麗水将充分利用長年積累的攝影文化基礎、環境資源優勢和影像産業發展機遇,打造本土與國際交相輝映、藝術與産業完美融合、要素與機制保障有力的國際攝影名城,使麗水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攝影城市的标杆。

中國攝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第四屆國際攝影研讨會暨2021麗水攝影節組委會主任鄭更生表示,199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将第一塊“中國攝影之鄉”的牌子授予麗水,二十多年來,麗水勇敢嘗試,圍繞攝影節這一品牌活動,形成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麗水樣闆”,積累了非常豐富的“麗水經驗”。

審視當下,天生麗質的山水風光、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讓麗水“顔值”和“氣質”俱佳,深得海内外攝影家和遊客厚愛,而麗水也正通過攝影,發現美好、分享美好、共創美好。(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