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龍珠、犬夜叉原型,日本“水浒”《八犬傳》中譯本面世

2017年10月,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日本文學名著《八犬傳》的唯一中文全譯本。《八犬傳》是日本江戶時代著名小說家曲亭馬琴用了28年時間寫成的集曆史、俠義、神魔于一體的超長篇小說,俊異雄大的構想,豔麗豪壯的文章,堪稱日本武士文學集大成之作,同時也是日本文學史上罕見的史詩巨著,至今尚有深遠影響。如果說《源氏物語》相當于日本的《紅樓夢》,那麼《八犬傳》就相當于日本的“《三國演義》+《水浒傳》+《西遊記》”。

七龍珠、犬夜叉原型,日本“水浒”《八犬傳》中譯本面世

《八犬傳》(全7冊)[日]曲亭馬琴著,李樹果譯,浙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

《八犬傳》是以日本戰國時代為背景,以大名裡見家的一段史實為依據,借用稗史中“裡見八犬士”的名字,安排了姓中有犬字的八名武士為中心人物,以八犬士的出世、邂逅、離散、團圓為内容進行設計的。日本室町末期,從結城合戰中突圍的武士裡見義實逃至安房建國。在遭鄰國偷襲即将城陷之際,義實的愛犬八房銜來敵将首級進而化險為夷,為履行諾言,義實将女兒伏姬嫁與八房。伏姬因受犬氣而孕,為表清白剖腹自殺時,其腹内飛出一團白氣散向八方,從此誕生了持有仁、義、禮、智、忠、信、孝、悌八顆靈珠的八犬士。真假村雨丸、芳流閣決鬥、對牛樓鏖仇、庚申山妖貓、親兵衛伏虎……雄壯華麗、異想天開的傳奇物語就此展開。天皇、将軍、足利氏、上杉氏、武田氏、長尾氏、北條氏等真實人物陸續登場,一休和尚等曆史名人也客串出場,故事的傳奇性和曆史的真實性融為一體。馬琴在《八犬傳》中首次表達了“勸善懲惡”、“尊王攘夷”的思想。在此之前,日本還沒有人對自戰國以來天皇與幕府的關系進行過這樣的探讨,表達社會變革的要求。

三島由紀夫則對馬琴極為推崇,曾将其小說《弓月奇談》改編為歌舞伎劇本。從少年時期就愛讀《八犬傳》的日本天才文學家芥川龍之介,以馬琴為主人公和自己文學觀的代言人,創作了短篇小說《戲作三昧》,來向這位前輩小說家緻敬。《八犬傳》也是日本文化的超級IP,改編、衍生的文學作品、同人小說、電影、電視劇、舞台劇、動漫、遊戲不計其數。

七龍珠、犬夜叉原型,日本“水浒”《八犬傳》中譯本面世

《犬夜叉》劇照

日本漫畫家鳥山明曾說,他創作的漫畫《七龍珠》是混合了兩個故事:中國的《西遊記》和日本的《八犬傳》,收集龍珠的想法事實上來自《八犬傳》。漫畫家高橋留美子創作的超人氣漫畫《犬夜叉》,更是在各種細節上受到《八犬傳》的巨大影響,《八犬傳》中“仁義禮智忠信孝悌”八顆靈珠的構想,便是《犬夜叉》中“四魂之玉”的原型。此外,日本知名演員真田廣之、泷澤秀明、山崎賢人都曾領銜主演同名電影、電視劇、舞台劇。

據浙江文藝出版社吳劍文介紹,新版《八犬傳》每冊收入《八犬傳》高清浮世繪彩插2幅,出自日本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貞、歌川國芳、歌川芳虎、月岡芳年、豐原國周等人之手。譯者李樹果,是著名日本古典文學翻譯家,多年從事日本古典文學研究,譯著《八犬傳》是目前唯一中文全譯本,典雅優美。此次推出,對譯本進行了全面修訂,依日文原版增補了劇目文字,使譯著更為完善。

七龍珠、犬夜叉原型,日本“水浒”《八犬傳》中譯本面世

《八犬傳》彩插(芳流閣兩雄動,月岡芳年繪)

譯者李樹果在為《八犬傳》所作序言中,介紹了曲亭馬琴的生平與創作經曆,揭示了該書與《水浒傳》、《三國演義》與《西遊記》的内在聯系。曲亭馬琴融合了儒家道德和佛教因果,建立了以勸懲主義為辨別的小說觀。中文讀者通過對比閱讀,可以清晰地看到勸懲主題、隐微手法、章回模式甚至明清白話等古典文學要素在日本文學中的呈現。該序言原題為《江戶小說之冠,中日文化結晶》,感謝浙江文藝出版社授權釋出。

文丨李樹果

《八犬傳》,全稱為《南總裡見八犬傳》,是日本江戶文學名著,同時也是日本文學史上罕見的長篇巨著,至今尚有較深遠的影響。曾被日本學者比作雨果的《悲慘世界》、托爾斯泰的《戰争與和平》和曹雪芹的《紅樓夢》。1990年,日本岩波書店與《紅樓夢》的日譯本同時推出了一套全十冊的《八犬傳》新版本,稱這兩部書是中日兩大傳奇小說巨著。

七龍珠、犬夜叉原型,日本“水浒”《八犬傳》中譯本面世

作者曲亭馬琴像(葛飾北齋繪)

這部作品是江戶時代著名小說家曲亭馬琴(1767~1848),從文化十一年(1814)到天保十三年(1842),用了二十八年時間寫成的。馬琴本姓泷澤,曲亭是他以我國的“霸陵曲亭”典故所取的筆名,另有蓑笠漁隐,也是他的常用筆名之一。馬琴是個多産作家,僅讀本類小說就有四十多部,《八犬傳》無疑是代表作,自問世後便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1883年出版的依田百川(号學海)的《譚海》中,對《八犬傳》是這樣贊譽的:“文辭絕妙,引證精博,海内莫不讀馬琴之書焉,而《八犬傳》最著雲。書賈雕工,日踵其門,待一紙成刻一紙,一篇成刻一篇,萬本立售,遠迩争觀。(當時發市之盛,聞之目擊者,張燈徹夜雲。)三都七道,邊陬僻邑,公侯貴富,士女農商,道小說必稱《八犬傳》為巨擘。”《八犬傳》之是以如此暢銷,據認為是因其宏偉壯觀的結構,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情節,以及瑰麗多彩的文字和寓意深刻的内容,再配以出自當代名畫家之手的插圖、繡像,以别具一格的圖文并茂和雅俗共賞的大衆形式,出現在江戶末期文壇,博得了讀者之好評,而被譽為江戶小說之冠。

十九世紀初,在江戶文壇曾出現模仿《水浒傳》改編創作的“水浒熱”。在此期間出現了不少改編水浒的讀本類小說。馬琴讀過建部绫足的《本朝水浒傳》,很受啟發,便想寫出一部能與《水浒傳》、《三國志演義》、《西遊記》等中國小說相媲美的小說,《八犬傳》便是在他的這個願望下所完成的作品。他在《八犬傳》第九輯的附言中說,《水浒傳》一百零八條好漢為數太多,而《西遊記》隻有師徒四人又為數太少;前者以虎頭蛇尾而告終,後者又多重複。他所創作的這部《八犬傳》,除八犬士外,再加上八犬女、裡見侯父子與丶大法師,主人公一共是十九名,他認為既不多也不少。但是出場人物達四百餘人,描寫的時代亘室町末期的六十餘年,活動的舞台以近江附近和房總為中心,涉及越後、信州以至京都,規模是不算小的。《南總裡見八犬傳》這個書名中,南總是地名,是現今房總半島南部,裡見是諸侯家的姓氏,八犬是姓中有犬字的八名武士。這部書是以足利末期的戰國時代為背景,以在嘉吉之亂中裡見義實從結城逃至安房,最後平定安房并在那裡繁衍後代的一段史實為依據,又借用了稗史中“裡見八犬士”的名字,安排了八名英雄武士作為中心人物,以這八名犬士的出世及其邂逅離散和聚會團圓為内容進行設計的。其中提到了一部分真實人物,也穿插了某些史實,但絕大部分都是虛構的。馬琴起初的設計似乎并沒有這麼龐大,而是在多年編寫的過程中,不斷添枝加葉,引伸完善,終于寫成了長達二百萬字,一百八十回的章回小說。

這部書開頭的一段楔子,很明顯是蹈襲了《水浒傳》第一回“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情節。但是馬琴引用了大量的史實為背景,就連伏姬和八房的一段情節,也援引了《後漢書》、《搜神記》中高辛氏将少女賜給畜狗槃瓠的故事。僅此一段就敷衍了十三回,其細心的鋪陳設計,為故事的展開設定了綿密的結構和因果。作品中随處都可以看到《水浒傳》的痕迹,但并不那麼明顯。它不是整段端來,生搬硬套,而是把它掰開揉碎了穿插在其間,既不顯山也不露水,使之渾然成一體。若仔細對照則會發現,黃泥岡、二龍山;賣寶刀、劫法場和景陽岡武松打虎等許多情節,都被移植在這部作品中。又如母大蟲、魯智深等不少形象,也似乎在書中可以找到,但卻似是而非,并不一模一樣,乍一看好似毫無相同之處,這裡表現了作者高超的改編技巧。在它的後編中,即在第一百三十一回之後,移植了不少《三國志演義》中的故事情節,如親兵衛被扣留在京都,猶如關雲長之被困曹營。管領政元贈給他金銀美女他都不受,隻要了匹名馬,以備回歸東國之用。最後以放他回國為條件,前去打虎。在單騎回國的途中,于關隘受阻,政元追來相送。這些情節都是模仿《三國志演義》中關雲長的故事改編創作的。在與鐮倉兩管領的三浦海戰中,則蹈襲了赤壁之戰中的許多場面,如草船借箭、巧獻連環、蔣幹盜書、南屏借風等等,都被網羅穿插其中,作者以其高超巧妙的手法改編創作,不僅是改頭換面,而且真正達到了脫胎換骨的程度,不愧為改編小說中的一部傑作。

關于這部巨著的創作思想,馬琴在第七輯的序言中說:“稗史雖無益于事,而寓以勸懲,則令讀之于婦幼,可無害矣。”這是他所一貫堅持的創作态度和思想。他對《水浒傳》也是以勸懲主義的觀點進行評價的。他說:“梁山的一百零八個義士多半陣亡,最後宋江和李逵等也服毒緻死,雖然看官會感到遺憾,但這是勸懲之所緻,這種悲慘的結局,乃是作者的用心。”他對《水浒傳》的創作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它是小說中之巨擘,是古今無與倫比的傑作。但他認為《水浒傳》對勸懲考慮得不夠,是其最大的缺點。日本在古代物語中也不乏勸懲的短篇創作,但他的勸懲思想,似乎更受到《三言》、《二拍》等中國小說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得十分突出。他在《八犬傳》中所創作的八個英雄人物,可以說是仁義道德的化身,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合乎道義的行動。通過他們與邪惡的鬥争,最後戰勝了邪惡,是以小說的形式頌揚了儒家的道德精神,進而使沒有讀過聖人書的婦幼得到教育,即寓教于樂。他所采取的手法是使好人和壞人直接對立起來,在情節糾葛的發展過程中,引起讀者的興趣。其結果是壞人滅亡,好人昌盛,使讀者進而去惡揚善,這便是作者的創作意圖。但根據事實往往并不一定好人必然得到善果,惡人一定得到惡報。如伏姬本來是個好人卻沒有得到善報,是有悖勸懲之意的。是以又輔之以佛教的因果觀,說這是由于玉梓的作祟而遭到的不幸,最後玉梓受到了應得的報應也就解決了這個沖突。又如義實因口出戲言而得禍,但由于八犬士的出世,在犬士們的輔佐之下,裡見家得以興旺昌盛,豈非又因禍而得福?即用塞翁失馬的禍福轉化觀念與之相輔相成,使他的勸懲主義得以自圓其說。

馬琴認為小說是供讀者欣賞的玩物,他在第一輯的序言中說:“因為小說是玩物,是以要用華麗的詞藻,或加些俗語俚諺,使之饒有趣味地敷衍成章。”從這裡我們便可以知道,他的寫作目的既然是寓教于樂,就不能使小說完全陷于說教,一定要在享樂中寓教訓之意。是以在小說中夾雜了一些神奇怪誕的情節,這也無非是為了取得勸懲的效果。他很清楚,神奇怪誕的内容,會自然引起讀者的興趣。是以他認為在某些地方流之于荒誕,也是出于不得已。為達此目的,文字要通俗易懂,并且流暢悅耳。是以便如同中國六朝四六排聯的骈俪體,不少是用五七調或七五調的韻文寫成的。其中又多善于使用假借同音字的一語雙關,而使之言外有意,充分發揮和運用了古代戲曲和詩歌中的傳統技巧。但由于語言文字的障礙和譯者的筆拙,未能在譯文中充分表現出來,實乃一大憾事。其次馬琴在小說的格式上也極力攀模我國的章回小說,如每回的标題都基本上是按作者的原詞刊出的。又如開頭和結尾的卻說、話說、再說和閑話休提、話分兩頭、且聽下回分解等等,都是原樣照搬了中國的章回小說。另外有些在明清白話小說中常用的詞,如:遮莫、這厮、這樁事、登時、當下等等,也都搬進了《八犬傳》。他怕讀者看不懂,便在字旁注上假名。關于此點他說:“至六、七輯于拙文中抄錄唐山之俗語,以假名注之,使知其意。雖似乎多餘之事,然而庶幾可為世之獨學寡聞,而想讀唐山稗史諸生之筌蹄。此乃作者之親切婆心也。”作者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淵博的學識,他所設計的曆史背景和地理環境,都是經過周密考證的。文中引用的許多典故,特别是許多中國的典故,充分表現了他漢文學的精博知識和淵深造詣,實令人咂舌驚歎。我國古代故事中,當一代真主出現,必伴之以龍,馬琴也引用了這個情節,是以第一回“季基遺訓死節,白龍挾雲歸南”中對龍的闡述,雖從小說的結構來看,似乎顯得有些累贅,不無蛇足之感,但這也是出于他的考證癖,想炫耀自己的才華,而使一般作家對此感到望塵莫及。

七龍珠、犬夜叉原型,日本“水浒”《八犬傳》中譯本面世

《八犬傳》彩插(圓冢山道節火遁,歌川國芳繪)

馬琴小說的另一個特點是,總結運用了我國稗史小說的許多創作方法。他歸納為稗史七原則,即:主客、伏線、襯染、照應、反對、省筆、隐微。他在《八犬傳》的創作中,着重發揮了隐微的手法。隐微就是隐晦,不把作者的真意直接說出來,而讓讀者自己去琢磨、回味;也許讀者一時琢磨不透,那就隻好留待日後去覓知音了。在情節的設計上有隐微,在整個作品的寓意上也有隐微,即一個命題,或一個名字,幾乎無不含有隐微。如開頭的一段楔子,他說裡見如無口出戲言之禍,怎有滅亡安西、成了安房一國之主的福?将愛女嫁給犬是禍,可是一變而出現了八犬士,成了輔佐裡見的良将,猶如塞翁之失馬。他把這個道理稱之為倚伏,即老子所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有如事物之表裡。他就是根據這個指導思想,對整個結構進行設計的。另外在人物的姓名中,也可借以示其将來的禍福。這種例子在我國的稗史小說中也是常見的。如在《三國志演義》中,鳳雛死在落鳳坡,被認為是犯了名實相副之諱。馬琴蹈襲了這個情節,在第二回中設計了光弘在落羽岡(日文中“落羽”與“落馬”同音)中箭落馬身亡之事。他說在《水浒傳》中也有許多這類的隐微之處,然而唐山的文人才子沒有詳細評論這一點,是以未能發現這個隐微的手法。如盧俊義最後落水身亡是因俊義這個名字,是将鵕䴊的鳥字旁去掉換成人字旁。鵕䴊乃是山雞,因愛自己的影子往往落水被淹死。還有他的仆人浪子燕青,在《博物志》中有雲:“人食燕肉不可入水,會為蛟龍所食。”盧俊義之溺水似乎也與用燕青這個仆人有關。這些雖似乎牽強附會,馬琴卻大量運用了這種手法。如伏姬這個名字,是因在三伏所生,是以取名伏姬,後來竟成了八房之妻,伏字豈非又意味着“人犬”?又如八房這個名字,因它身上長有黑白的八撮斑毛,因而叫八房(房有一撮之意),後來則可了解為一屍飛向八方。諸如此類的命名很多,雖近似一種智力遊戲,但是這種别具匠心的創作也為小說增添了新的情趣。他把這種手法稱之為名诠自性,即名實相副之意,通過它也可暗示這個人的因果。

一部作品的寓意也是隐微,他稱之為“文外之深意”。講究運用隐微手法的馬琴寫了這部巨著,那麼它的寓意是什麼呢?依田學海認為這部小說是寓意尊王斥霸。此書一開始,便是消滅了弑君的逆臣山下定包。裡見将軍平定一國後首先是施行仁政,然後遣犬江親兵衛仁去京都朝貢勤王。擊敗了兩管領之大軍後,又入貢京師表示尊王。就連對八犬士的賜姓,都要請示京師照準,這在戰國時期是很少見的,是以得知他的意向是暗示尊崇王室。這個推論還缺乏其他足夠的證據。而現代的日本學者則有人認為,這部作品産生于德川幕府十一代将軍的家齊時代,是對該時代腐敗政治的抨擊和諷刺。他之是以采取隐微的手法,是因為直接諷刺當代的政治會招緻筆禍。是以他便用曆史演義的形式,把時代背景推至室町末期足利将軍的時代,以足利義政影射德川家齊。在我國的古代文學中有發憤著書之說,《忠義水浒傳》的李贽序中說,《水浒傳》是發憤之作,施、羅二公身在元而心在宋,雖生在元朝卻實憤宋事,是以破遼和滅方臘都是為了洩憤。馬琴深受《水浒傳》的影響,是以認為他似乎也吸取了李贽所說的這種手法。德川家齊執政多年,隐退後仍執掌着幕府的實權,是一代驕奢淫逸、為所欲為的将軍。其側室有四十餘人,所生子女五十五人,在宮廷裡僅砂糖一天就消費一千多斤,隻此一點就足以說明其驕奢的程度了。幕府的财政赤字年年超過五十萬兩,全國面臨體制危機。在家齊執政的五十年間,發生過許多次百姓暴動,其中在天保年間所發生的大鹽平八郎的暴亂事件是最有代表性的。大鹽平八郎是有實踐性的陽明學者,對農民因天保的嚴重災荒和過重的租稅、勞役盤剝等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他主張對農民應該輕租稅、施仁政。在他上司下的農民暴亂,是以廢除町奉行(地方一級的政府之長)所代表的由腐敗的官僚所施行的腐敗政治為鬥争目标的,這和晁蓋、宋江等梁山泊首領所打出的“替天行道”的旗号頗有相似之處。大鹽之亂是執政者腐敗政治的必然結果。馬琴說:“國之将亡必有妖孽”,是以才出現了妖虎,它是足利氏衰亡的前兆。現代的中日文學比較學家德田武先生認為,馬琴是用隐微的手法,以妖虎影射了發動暴亂的大鹽。妖虎既是足利氏滅亡的前兆,那麼大鹽之叛亂則是給執政者敲起了警鐘。妖虎最後被犬江射死,大鹽也終于遭到鎮壓。在他看來肇亂者必然要受到應有的懲罰,不然不足以達到勸懲的目的。他對《水浒傳》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水浒傳》如隻有前七十回而無後五十回,梁山的一百零八名好漢,則隻是占山為寇的強盜,而不是好人。待接受招安之後為朝廷效力才稱得起忠義。最後受到奸臣們的陷害,多半遭到滅頂之災,乃是作賊為惡的應得報應。

馬琴把儒家的道德觀念和佛教的因果觀念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以勸懲主義為辨別的小說觀,寫出了這部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傳奇小說巨著。他同施、羅二公一樣,都因受到曆史的限制而未能寫出超越時空的作品來。尤其日本是個沒有武裝革命曆史的國家,在那裡不僅沒有農民革命取得勝利的曆史,甚至連梁山那樣的局面也未曾出現過。是以《水浒傳》和《八犬傳》雖然有某些相似之處,而具體内容則顯然有所不同。《水浒傳》的結局是宋江等接受招安和遭到陷害緻死,而《八犬傳》的結局則是八犬士同侍仁君裡見将軍,得到大團圓。有人認為這便是馬琴的理想世界。他奉行儒教,反對“作亂犯上”,對面臨的腐敗政治,隻是期待能出現個仁君,這便是裡見将軍。八犬士都是好人,而好人又都遭到不幸,這都是由于管領家的佞臣們加害,這些小惡通過八犬士的複仇都一一得到解決,而其根本問題是寵信佞臣的管領們。于是便在一百三十一回之後的後篇,安排了對管領之戰,通過這個戰鬥,使施仁政的裡見将軍得勝,進而得以驅除邪惡,使好人得勢,實作了作者的理想世界,這大概便是馬琴的最大隐微,也是這部小說的寓意之所在。

七龍珠、犬夜叉原型,日本“水浒”《八犬傳》中譯本面世

《八犬傳》八犬士家徽環襯

《八犬傳》産生在大約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紀初,因受時代的限制,如以現代文學的觀點.自然可挑剔出不少缺點。就其主要者而言,在結構上由于在二十八年的寫作過程中不斷地敷衍延伸,自第八輯之後,在章回的設計上,大有滾雪球之勢,從這點就可說明其結構并非十分嚴謹的。在思想内容上除宣揚了儒家的道德觀和佛教的因果觀為中心的勸懲思想之外,也夾雜了某些怪誕、迷信,這些都是可以曆史地予以評價的。在文字叙述上馬琴雖然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地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過分求細求全,顯得有些過于冗長。在人物描寫上因為想把八犬士寫成完美無缺展現仁義八行的完人,是以在人物性格上寫得不像《水浒傳》中的許多人物那麼栩栩如生,反而覺得壞人寫得很生動。在故事情節上也總是好人得救,壞人最後遭殃,而與現代小說是大相徑庭的。總之,《八犬傳》這部巨著并非白璧無瑕,但瑕不掩瑜,它無疑是日本文學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

懲惡勸善的小說,無論在日本或是在中國,都是自古有之,并非始自馬琴,但卻沒有馬琴看得那麼重。他說:稗史小說的些許可看處,即在于勸懲。勸懲失正則徒緻誨淫導欲。他在二十多年間孜孜不倦地動筆戲墨,就是欲以懲惡勸善教育那些愚執之婦孺翁媪,而成為他們渡過迷津之善筏。是以懲惡勸善無疑是馬琴稗史小說的精髓。時代不同,善惡之标準自然亦各異。但在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鬥争中,人們總是希望前者能夠戰勝後者,即使在今天也不難在戲劇或小說中找到勸懲的痕迹,從這個意義上講,馬琴的創作精神不是依然存在嗎?

這次把《八犬傳》翻譯過來介紹給我國讀者,是因為這部巨著是模仿我國的《水浒傳》和《三國志演義》所創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小說,不僅從其結構和内容可以看到不少模仿的痕迹,而且大量引用了中國的故事典籍,有濃厚的中國趣味。它是一部别開生面的日本小說,可以說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結晶。我們讀了不僅感到格外親切,同時對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在海外所産生的影響,而感到自豪。另外日本人民之善于移植外國的東西使之化為己有,這種引進消化的學習精神,也是我們很好的借鑒。它不僅來自近代,而是從古代就早已得到發揚光大,是以在各個領域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豐碩成果。

七龍珠、犬夜叉原型,日本“水浒”《八犬傳》中譯本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