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諾千金!洛陽父子接力義務守護13位無名烈士墓53年“烈士們都還在這裡,我不能走”

作者:大河網
一諾千金!洛陽父子接力義務守護13位無名烈士墓53年“烈士們都還在這裡,我不能走”

清明節前,裴獻周為無名烈士掃墓。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曉波實習生程飛虎文圖

清明節即将到來之際,位于洛陽市偃師市佛光村烈士陵園的一處無名烈士墓前,今年66歲的村民裴獻周正忙着擦拭墓碑掃墓、清理雜草。為這座無名烈士墓守墓、掃墓,裴獻周和父親裴麥鬧兩人已經接力進行了53年,其間從未間斷。

諾言:89歲老人守護無名烈士45年

在偃師府店鎮佛光村北的烈士陵園,有13名抗日無名烈士長眠于此。陵園内翠柏長青,門前立着一塊“抗日十三無名烈士紀念碑”。在紀念碑後面,十三座墓碑呈“一字形”排列開。每座墓碑上都刻有同樣的紅色五角星和“烈士之墓”四個字。這些無名烈士是誰?為何會埋葬在這裡?故事還要從1945年的那場戰鬥說起。

據《偃師縣志》記載,1944年12月,侵華日軍占領偃師佛光峪,将據點紮在佛光寺。1945年1月2日,由皮定均、徐子榮上司的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決定拔掉佛光峪日軍據點。當晚“佛光峪之戰”打響。

戰鬥中,負責掩護部隊撤退的三團六連二班戰士與敵人展開肉搏戰,13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了。由于犧牲時沒有留下任何能夠證明身份的物件,緻使這13位勇士成了無名烈士。

當年僅有21歲的裴麥鬧不僅目睹了這場戰鬥,而且事後他還參與埋葬了這13位無名烈士。

在當時的情況下,由于無名烈士的墓地常年沒有人管護,周邊荒草叢生,村裡的老農會主席王豐社找到裴麥鬧。

“這(烈士墓地)得有人看啊。”“那誰來看呢?”“那就你來看吧。”“我看就我看吧。”

就是這樣一段簡單的對話,竟成了裴麥鬧信守半輩子的諾言。兩人經過簡單交流後,裴麥鬧主動擔起了義務為守護無名烈士守墓的重任。除草、栽樹、建籬笆牆,數十年如一日,裴麥鬧将後半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守護這13位無名烈士的工作中。

接力:66歲老人遵照遺願持續守護

2013年,裴麥鬧因心髒病離世。在彌留之際,他心裡仍然惦記着烈士們,他把兒子裴獻周叫到身邊,希望他能繼續守護烈士墓,并再三囑托:咱家以後世世代代都要像看護祖墳一樣看護烈士墓!

裴獻周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自2013年開始,他和妻子李婨歌每隔幾天都要來到烈士墓前清理雜草、擦拭墓碑。

裴獻周說:“感覺一天不來,心裡就少點啥。”裴獻周來陵園的時候肩上總是扛着一把鐵鍁,每次開始工作前他都要先朝着墓碑深深地三鞠躬。

8年過去了,裴獻周家裡至今還保留着父親生前使用過的鋤頭、鐵鍁和镢頭。“用這把镢頭幹活的時候,感覺父親就在身邊看着我”,裴獻周告訴記者,這些物件都是父親留下來的“寶貝”,他會當作傳家寶傳給後代。

未來:将會世世代代義務守護下去

裴獻周今年66歲了,育有三個兒子,有2個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外地工作。孩子經常打電話想接裴獻周去外地享福,都被他一一拒絕了。“烈士們都還在這裡,我不能走。”

近年來,裴獻周身體也每況愈下。談及将來的打算時,裴獻周說,小兒子裴偉超現在洛陽工作,他每隔1-2個月回來一次,經常來陵園幫忙澆水除草。“幹一天說一天,等我幹不動了,就讓小兒子接我的班。”裴獻周告訴記者,他已經和孩子們商量好了,将來由小兒子裴偉超繼續守護無名烈士墓。

近年來,洛陽父子倆接力守護烈士墓的事迹被衆多媒體報道,有人稱贊他們也是“英雄”,面對大家的稱贊,裴獻周總是笑着說“俺們都是農民,隻不過做了一點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