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麥田裡的守望者》

讀《麥田裡的守望者》

今年是《麥田裡的守望者》,出版的第70周年,我有幸獲得一本專屬于我的紀念本,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本書。第一印象,我是不喜歡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沒有具體統計過本書到底出現“他媽的”有多少個,從霍爾頓、計程車司機再到他所遇到的大多數人,這三個字似乎成為口頭禅式的貫穿全書。這位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從學校開除後三個日夜裡,不同場所、城市的經曆,渴望被當成成年人,過自己希望過的生活,格格不入碰釘子,讓他想隐姓埋名走天涯。霍爾頓是兄妹四人中,最不具才華,也讓父母最不省心的一位,不過對可愛的妹妹菲比最上心,在遠走他鄉前一定要見妹妹菲比,故事在霍爾頓看到妹妹在旋轉木馬上快樂的情形,在大雨中仿佛突然頓悟收尾,留給我們無限瞎想的空間。

大概十六歲的年紀,都會有過如此迷茫和求索,隻不過我在這個年紀時,還是如今而立的年紀,也沒有全部經曆過主人翁霍爾頓三天的所遇。這是慶幸或者也是缺失,我隻是一直在按合适的年紀做恰當的事步驟,做一個尋常的讓老師、家人、社會都省心的普通人。

書中的語言,對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可能面臨的形形色色,無數次的被問及年齡多大,而假裝起來早已成年,喝酒約會,尋歡作樂,總是無法掩藏心中的孤獨,數次要給惦記的女孩簡打電話,但種種顧慮之下,電話終究沒有打,或許與簡的過往,都是屬于他的美好記憶。電話打通了,大概記憶的美好,也消散了。

他數次詢問,紐約中央公園湖裡的鴨子,在畫面結冰之後,會去向何處。當醉醺醺的抹黑去公園探索之後,他發現湖面結冰,鴨子不知在何處?他仍然有着純真的想法,他希望做一個啞巴在加油站裡掙錢,遇見同樣的女孩結婚生子,建一個木屋,隻允許哥哥還有妹妹去探望他。他充滿着愛心,毫不猶豫的把十元錢,獻給兩位修女老師;他又是不畏強暴的,他看不慣室友的作為,對電梯工的敲詐,哪怕力量懸殊,他一樣的敢抗争,甯願被挨揍的鼻青臉腫,也奮起反抗。他崇尚美好,課堂上老師以及同學們的行為,霍爾頓不願與之為伍。你會分不清,霍頓這幾天不分白天與黑夜的混沌着,關于睡覺的描寫幾乎很少。反而,他在不斷的拜訪着入睡的人。是不是也有衆人皆醉,我獨醒之感。

書中,妹妹菲比不止一次的教育霍爾頓,不要說髒話,這也說明霍爾頓眼中純真、可愛的妹妹形象,她知道哥哥的想法,甚至想到與哥哥一道去西部。菲比與霍爾頓的對話,堪稱書中靈魂的部分,通過幾天遭遇以及家庭經曆,霍爾頓有着最純真的理想。

讀《麥田裡的守望者》

“律師還行,我想是吧——可是我也沒興趣。我是說如果律師一天到晚到處去搭救無辜人們的性命什麼的,那樣倒還不算壞,可是真當了律師,你就不會去做那些事了。整天所做的,就是掙很多很多鈔票,打打高爾夫球還有橋牌,買名車,喝馬提尼酒,讓自己的樣子像是個有頭有面的人物。”

“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就整天幹哪種事,就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唯一真正想當的,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

此外,老師安托利尼,是霍爾頓最崇敬的老師,面對霍爾頓的求助,他敞開懷抱,接納并耐心開導着:

“我覺得你再這樣下去,吃到的不是一般的苦頭,是要命的苦頭。吃苦頭的人感覺不到,也聽不到什麼時候苦頭就這麼大了。而隻是一直吃下去,吃下去。對一個人來說,一輩子裡注定會不時去尋找一些他們自身周圍所不能提供的東西,要麼他們以為自身周圍無法提供,是以放棄了尋找,他們甚至再還沒有真正開始尋找前,就放棄了。”

讀《麥田裡的守望者》

“首先就會在學校裡用功學習,你必須這樣,你是個學生——不管這點對你來說有沒有吸引力。你追求的是知識。”

“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願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轟轟烈烈地死去,而一個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願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謙恭地活下去。”

與霍爾頓一樣,我也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至于《永别了,武器》還沒有讀。記得聽一位朋友說過,想想還是可以的,說不定哪天實作了,如果連想法都沒有,那大概永遠不會實作。除了書中太多的“他媽的”這還是一本很不錯的書,願年輕過的你我,都還有純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