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從未離開

作者:博愛雜志
愛,從未離開
愛,從未離開

全文共1479字,預計閱讀需要4分鐘

5年前,身患重病的歐陽海霞用生命完成了最美的綻放,成為舟山市第一位成功捐獻眼角膜的志願者;5年後,讓她戀戀不舍的女兒在衆多愛心人士的關心照顧下,從一個懵懂的4歲小童長成一位開朗堅毅的國小生。時間像一塊橡皮檫,擦去了歲月的風風雨雨,留下了愛。

你是媽媽最難舍的牽挂

2013年蛇年春節前夕,舟山市高亭鎮閘口社群興建路一間40平方米的小屋裡,歐陽海霞将填好的眼角膜捐獻登記表鄭重地交給了縣紅十字會的從業人員。這是她努力了很久,才說服家人做出的決定。

最後的心願終于傳遞,在生命的終點,如果說歐陽海霞還有什麼遺憾的話,那便是再也不能陪伴自己年僅4歲的女兒瑜瓊。

去世前,海霞一遍遍喊着瑜瓊的名字。那時的她,神情恍惚,聲音低的連自己都聽不見。丈夫戎天波俯下身子,告訴妻子會照顧好女兒。他握着妻子的手,直到慢慢變冷。

那一幕,讓在場的縣紅十字會從業人員、社群從業人員、義工們淚如泉湧。自海霞生病後,他們一路相伴她走到最後。

“海霞,孩子有我們。”為了向這位愛心媽媽緻敬,島城的愛心人士接過了照顧小瑜瓊的棒。這一接,就是5年。

堅守愛心承諾

2018年2月6日,高亭閘口社群安居家園小區裡,戎天波的家被熱鬧充盈着。

春節臨近,縣紅十字會志願者像往年一樣,帶着新年禮物來看望瑜瓊。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陽光敬老志願服務站的義工們。

因為拆遷,瑜瓊去年住進了新房。如今的房間,不再像以前那樣擁擠昏暗。

“阿姨,你們瞧,這是我的獎狀……”看到熟悉的“媽媽們”,已經9歲的瑜瓊習慣性地和她們分享自己的開心事。

“海霞去的時候,女兒才4歲,有時候會哭着要媽媽。”說起這些,戎天波忍不住紅了眼眶。他說,自己感念社會上的好心人,讓女兒在成長過程中不那麼孤獨。“王大姐每個月都會來一兩次,陪瑜瓊做作業、談心,拿點吃的用的過來。”

戎天波口中的王大姐就是縣陽光敬老志願服務站站長王婉貞。從歐陽海霞生病、離世到現在,整整5年的時間,她和她的團隊一直陪伴着這個家庭。

“海霞捐獻角膜是好樣的,我不能讓這樣的好人走得不安心,女兒是她的牽挂,也是我們的牽挂。”王婉貞摸着瑜瓊的頭說。

5年來,市、縣(區)紅十字會從業人員和志願者每年都去看望戎天波一家,送去慰問金、米油等生活用品,為孩子送上玩具、食品。他們及時了解這家人的生活狀況,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努力做到讓捐獻者走的安心,讓愛心得以傳承。

愛讓暖意再生

其實,沒有忘記小瑜瓊的還有很多。

高亭閘口社群是小瑜瓊的戶籍所在地,平日,社群從業人員們總是對小瑜瓊多份關心和偏愛。

“海霞把光明留給了别人,我們就把愛送給她的女兒。”閘口社群黨總支書記仇海躍感懷地說。

2013年,歐陽海霞在上海急需資金治病,戎天波向社群求助。當時是上午11點,仇海躍一路小跑到銀行,給戎天波彙去了2000元臨時救助款。

歐陽海霞去世後,社群從業人員一次次上門安慰照顧小瑜瓊。“不說節日裡仇書記總是不忘我們,就是平時,一有空就會來家裡坐坐,問問瑜瓊的生活,看看有沒有什麼困難。”戎天波說。

在社群的穿針引線下,舟山市岱山縣自來水有限公司也與小瑜瓊結對,為她完成學業提供幫助。

點點滴滴,小瑜瓊看到眼裡,記在心上。9歲的她雖然不完全了解“愛”的涵義,但她會拉着“媽媽們”手說:“以後,我要像媽媽一樣,像你們一樣,做一個有愛的人。”

又是一年春來到,瑜瓊說,祝“媽媽們”永遠年輕幸福。

(作者系浙江省舟山市紅十字會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