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遊泳世錦賽,“雙保險”任茜和司雅傑未能在女子10米跳台決賽中保險,中國跳水“夢之隊”已連續兩屆世錦賽與該項目的金牌失之交臂。
取代她們站上最高領獎台的,是27歲的馬來西亞老将張俊虹,這位祖籍廣東台山的華裔不僅為馬來西亞跳水帶來了世錦賽的曆史第一金,也讓為之付出多年努力的中國教練楊祝梁走到了前台。
當然,像楊祝梁這樣走出國門,遠赴海外執教國外隊伍,甚至最終帶領異國的子弟兵們實作“反戈一擊”的國産教練們,還有很多。

跳水:突飛猛進 打破壟斷
用楊祝梁自己的話說,在2001年執教之前,馬來西亞的跳水就是“跟滑稽跳水一樣”。彼時,整個跳水隊中隻有8個人能夠做完5套完整的比賽動作,甚至連參賽的運動服都是租借而來。
不過在楊祝梁等中國教練的培養下,馬來西亞跳水進步不小:從2009年首次收獲世錦賽女雙10米台的獎牌,到2012年潘德蕾拉摘取倫敦奧運女子10米台銅牌;從潘德蕾拉在2015年世錦賽再獲10米台季軍,到一年前的裡約奧運,潘德蕾拉又攜手張俊虹登上女雙10米台的領獎台……如今的馬來西亞跳水,已經力壓日韓兩國,成為中國隊在亞洲的頭号對手。
楊祝梁的成功,正是衆多國産跳水教練在海外執教的縮影。如今,這些海外兵團的身影遍布美國、澳洲、馬來西亞、加拿大、英國和墨西哥等國。特别是近年來,中國跳水“夢之隊”的失金,也都和執教海外兵團的國産教練息息相關。
從2004年雅典奧運力壓勞麗詩奪金的錢德勒·紐貝,到2008年北京奧運粉碎中國隊包攬8金夢想的馬修·米查姆,兩位阻擊過中國隊的澳洲勁敵,均是出自童輝之手。運動員時代的童輝曾多次獲得世界冠軍,而轉行教練之後,童輝的執教成績同樣不俗——憑借在雅典奧運創造的7人參賽6人奪牌的曆史,他也是以被國外媒體譽為“澳洲跳水之父”。
一年後的羅馬遊泳世錦賽,周呂鑫和邱波組成的“雙保險”,在男子10跳米台上敗給了英國的湯姆·戴利,神童的背後則是兩位北京教練陳文和李鵬的精心栽培;而在女子10跳米台上,同樣來自北京跳水隊的馬進,則帶出了墨西哥跳水公主埃斯皮諾薩·保拉,後者力壓奧運冠軍陳若琳奪魁。
最早來到海外執教的國産跳水教練,則要追溯到跳水皇後高敏的早期教練劉繼容。巧合的是,劉繼容執教的正是如今不斷崛起的馬來西亞。當時,馬來西亞在她的建議和指導下建立起跳水隊,并逐漸完善訓練場館。此後,包括任少芬、周希洋和楊祝梁等人也相繼來到馬來西亞,這才有了如今大馬跳水的突飛猛進。
體操:人數龐大 類型多樣
從最早的李小平文佳夫婦在美國創辦“南海岸體操俱樂部”,到李東華摘得亞特蘭大奧運鞍馬金牌,成為瑞士驕傲;從法國體操隊的“洋教練”蔡煥宗,再到貴為“澳洲體操之母”的田菊坪……相比于跳水項目,國産教練在體操項目上的規模和人數都更為龐大。
這其中,最為成功的國産教練無疑是為美國培養出兩位奧運冠軍的喬良。運動員時期,喬良曾獲得亞運會男團冠軍和世錦賽男團銅牌,然而傷病讓他過早地退出了競技的舞台。在退役之後,喬良選擇到美國發展,并在1998年後創辦了“喬氏體操舞蹈學校”。也正是在學校開辦的同一年,喬良遇到了6歲的肖恩·約翰遜,而後者在10年之後的北京奧運大放異彩。
那屆奧運會,北京人喬良時隔14年後重回家鄉,而愛徒肖恩·約翰遜則用女子平衡木冠軍、女子個人全能亞軍、自由操亞軍這三枚獎牌,為喬良的回家之旅錦上添花。四年後的倫敦奧運,喬良的另一位愛徒加布裡埃爾·道格拉斯又獲得女子個人全能冠軍。為了表彰這位金牌教頭做出的卓越貢獻,愛荷華州西得梅因市政府決定,将該市的一條道路命名為“喬氏奧林匹克大道”。
而今,美國女子體操隊在裡約奧運延續着奪金狂潮,她們包攬了全部6枚金牌的其中5枚,拜爾斯更是拿下了女團、全能、自由操和跳馬四枚金牌。這樣的成功背後,自然也離不開喬良、韓琦、張建華等中國教練悉心調教,中美女子體操對于最高榮譽的較量,也因他們的存在而更加精彩。
除此之外,以程亮、甯曉琳為代表的一批海外教練,則搭建起了中國與世界的體操合作之橋。程亮在加拿大的長期執教經曆,讓他對“快樂體操”的建設方面擁有較多的經驗,如今雙方正通過合作,準備将這一理念移植到中國體操中。擔任法國體操隊教練的甯曉琳,總會利用當地的資源為來訪的中國體操隊提供良好的訓練和生活環境,作為回報,中國體操隊也會為法國提供一些技術指導。
澳洲的俞波和克羅地亞的黃衛東,則分别在體操基礎較為薄弱的兩個國家展開“拓荒”與“扶貧”的道路,他們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體操項目的發展。
乒乓球:人才濟濟 虎視眈眈
作為中國一貫的優勢項目,乒乓球的海外執教兵團已無需贅述。衆多國産教練當中,最著名、也是最傳奇的,當屬曾經國乒總教練劉國梁的哥哥——劉國棟。
早在球員時期,這對兄弟就與乒乓球結下不解之緣。為了實作父親劉占勝制定的奪取世界冠軍的目标,兩人十分努力。作為弟弟的劉國梁,在乒乓球的天賦方面更勝一籌,于是他早早就進入了國家隊,并最終實作了職業生涯的大滿貫。而為了支援弟弟的夢想,劉國棟逐漸将精力轉移到了教練的工作。
當時,劉國棟經過艱辛的準備和探索,在2003年創辦了陝西銀河國梁俱樂部,球隊則在三年的時間裡完成了沖超、季軍直到冠軍的三次飛躍。此後,劉國棟應邀擔任新加坡乒乓球隊的主教練,他秉承着俱樂部中從嚴治軍、規範訓練的原則,将李佳薇、馮天薇等球員培養成了世界級的名将,并率隊連續獲得了北京奧運會和世乒賽女團的亞軍。
巧合的是,北京奧運的女團決賽中,哥哥劉國棟率領的新加坡女隊,正是同弟弟領軍的中國女隊狹路相逢。盡管在教練時代的直接對話中,哥哥依舊稍遜一籌,但這枚銀牌已經是新加坡48年以來的首枚奧運會獎牌。
除了“棟梁”兄弟的傳奇佳話,國産教練還在近年來中國女乒與日本女乒的直接對話中扮演着關鍵角色。随着日本成功申辦2020東京奧運,日本政府和奧組委啟動了針對乒乓球項目的“2020年後備人才培養計劃”。其中,聘請技術先進的中國教練,便是這個計劃的重要環節之一。
如今,日本隊頻繁從中國各省隊“挖角”教練和陪練,甚至連陪練都被日本開出一年20萬人民币的薪水——相比于省隊每個月隻有幾千元的工資,這樣的薪金頗有吸引力。于是,諸如劉潔、王銳、張成都先後遠赴海外任職,他們的弟子不乏石川佳純和平野美宇這樣的國家隊主力。而在今年4月的亞錦賽上,當平野美宇連勝三位國手奪得女單冠軍時,日本女乒“用中國模式戰勝中國”的計劃,已經初見成效。
而就在7月21日,曾在國家隊執教過張繼科一段時間的鐘金勇被南韓女乒簽下,擔任技術指導。在亞洲範圍内,難以和中日抗衡的南韓女隊,也踏出了向中國偷師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