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至少有5個月大雪封山,守護95萬公頃原始森林,人均防火面積相當于2萬多個标準足球場,各種險要地形林型應有盡有……
6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辦“為安全守護、為生命逆行”中外記者見面會,内蒙古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奇乾中隊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指導員王德朋向人們講述了這群“北疆森林衛士”的故事。

王德朋。
自2018年森林消防隊伍轉制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以來,“老森警”如何适應新戰場?奇乾中隊中隊長王永剛表示,轉制後,指揮協調更順暢,火災救援“如虎添翼”。“現在我們天上有無人機,空中有直升機,地面有滅火裝甲車,這些新特裝備的配備,讓救援效率大大提高。”他說。
奇乾中隊在界碑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呂肖楊 攝
駐守“風停止的地方”
森林消防隊伍大多數都駐守在祖國最廣大的林區,奇乾中隊就是常年獨立駐守在原始林區腹地的典型代表。
據介紹,奇乾中隊所在的内蒙古額爾古納市莫爾道嘎鎮奇乾鄉每年至少有5個月大雪封山,被稱為“風停止的地方”。這裡的工作可以用“苦、累、險、遠”四字概括:戰士們常年忍受着“北緯53度”和“零下53度”的極端氣候,守護95萬公頃原始森林,人均防火面積相當于2萬多個标準足球場。此外,奇乾素有“火窩子”之稱,高山峽谷、偃松灌叢、石砬溝壑,各種險要地形林型應有盡有,而且距離最近的城鎮都有150多公裡……
不僅如此,這裡每年防火期高達6個月,中隊隊員們需要24小時戰備,大夥調侃說,“連睡覺都要睜一隻眼睛”。“冬天,冰雹加上零下40多度的低溫,要想進山是難上加難。夏季,蚊子、小咬、瞎蜢‘三班倒’,誰來給誰送‘紅包’。”中隊戰士們說。
這種情況下,“見面看火情,探親查路況”就成了中隊家屬來隊的無奈之舉。有年夏天,時任中隊指導員趙國明的夫妻陳麗帶着女兒來隊探親,剛走到中隊大門,趙國明身穿防火服與妻女擦肩而過。“好像一條桔紅色彩帶從眼前飄過,我也沒看清哪個是他。”轉眼間,陳麗7天假期到了,丈夫還未歸來,她隻能遺憾回了家。
2019年6月19日,林區火借風勢迅速蔓延,奇乾中隊指戰員合理運用戰術奮力撲救。溫柏志 攝
脫下“橄榄綠”,換上“火焰藍”
2018年,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轉制,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奇乾中隊也脫下“橄榄綠”,換上了“火焰藍”,新組建成為守護綠水青山的“專業國家隊”。
“轉制後成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後,意味着使命任務有了新拓展,要全面承擔各類災害救援工作,這是機遇更是挑戰。”中隊長王永剛說。
這種情況下,“老森警”如何适應新戰場?比如,從訓練内容來說,地震救援原本不屬于森林消防隊伍職責,如今已成為森林消防員“一主兩輔”訓練内容的必修課。而“一主兩輔”指的就是以森林防火滅火為主,以野外地震救援和水域救援為輔。
此外,為了适應從“單一災種”到“全災種”“大應急”的轉變,中隊開展水域、山嶽、地震等救援專業訓練,同時還與駐地應急、林業、氣象和防火等部門,定期會商研判防火滅火形勢。半年後,中隊探索出原始林區野外實戰滅火救援、水域綜合救援等訓練方法,并在總隊推廣。
奇乾中隊開展繩索救援訓練。呂肖楊 攝
指揮協調更順暢,火災救援“如虎添翼”
“我們向火場開進過程中,就看到火場上空濃煙遮天蔽日,不時還翻滾出紅色的火舌,這已經說明了火場上形成了立體燃燒的态勢,火勢異常兇猛。”王德朋至今還記得2019年“6•19”内蒙古大興安嶺金河林場森林火災,那也是中隊轉制以來撲救的第一起北部原始林區重特大森林火災。
他介紹稱,北部原始林區尤其是無人區的火災,大多數都是由雷擊産生的,看似晴空萬裡,一個幹雷暴下來,就有可能引發森林火災。這場火災的植被是高山偃松灌叢,含油量非常高,一遇到火就着,一着就大,是以這種火災是出了名的難打難救。
當時,中隊負責的區域是整個火場火勢最為激烈、地形最複雜、條件最艱苦的東南線。經過兩天兩夜的奮戰,中隊與友鄰機關實作了合圍。
“但如果以前發生這樣的火災,我們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才能實作火場的封控。”在王德朋看來,這得益于改革轉制以後,指揮機制和協調調動變得更加順暢。而且中隊建立了更加高效的指揮平台,可以随時知道自己和友鄰機關的位置,友善掌握瞬息萬變的火場情況。
“現在我們天上有無人機,空中有直升機,地面有滅火裝甲車,這些新特裝備的配備,讓救援任務如虎添翼,效率大大提高。”王永剛說。
據統計,中隊建隊以來,累計防火執勤500餘次,巡山護林10萬餘公裡,撲救各類火災400餘起,被内蒙古自治區政府授予“北疆森林衛士”榮譽稱号。
南都記者 王凡 通訊員 杜向龍 付憲宇 姚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