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周一本周院線新片前瞻的都知道,這周五值得關注的新片其實有很多,有《太空旅客》這種好萊塢大片,也有《少年巴比倫》這種華語小片。不過,這其中,我最想推薦,可以給到四星的,大概就是這部了。

沒錯,就是天空之眼,豆瓣評分剛好也是8分,四顆星。
本片之前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就做過展映,反響很不錯。如今在院線正式上映,倒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雖然關于影片的主題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不過,起碼在影片觀賞性上,觀衆的意見還是相當統一的。
差不多所有人都認為這部電影很緊張、很抓人、也很好看。
作為一個對政治向來不敏感的人,我能關注的,大概也隻有觀賞性了。
也是因為對這些不太敏感。是以這種電影我不太敢自己寫,總怕說出些傻話被人笑話。于是,我找了個擅長這類題材的朋友,幫我做的這篇推薦。
《天空之眼》的導演加文·胡德是南非人,早期作品多是立足本土的聯合制作,他與許多第三世界導演一樣,靠着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獲獎而進入好萊塢主流體系,在美國的三部A類制作雖缺乏特色,但也都算得成功。
《反恐疑雲》(2007)
其中有一部《反恐疑雲》同樣是是關于反恐議題,許是厭倦了好萊塢的規條,這部新作《天空之眼》在制作上重回到早期作品路數,故事則是關于時下熱門的反恐戰争。
電影開始于一場英美聯合的斬首行動,目标是索馬裡的東非恐怖分子,而電影絕大部分時刻都是在争論要不要實行這次行動。各部門負責人互相推诿,拒絕擔起責任,使得行動一拖再拖。
有意思的是,電影中的英美關系倒跟現實如出一轍,美國永遠是堅定的執行者,永遠的山巅之城。英國則是……
外交大臣甚至在美國總統已經許可的情況下,仍猶猶豫豫,還要征求美國國務卿的意見。
而這些官員在會議室内為了一項軍事行動執行與否争論不休,倒也非常常見,尤其在核恐懼最盛的六十年代諸多作品中,比如庫布裡克的諷刺傑作《奇愛博士》,你們一定覺得似曾相識。
我如何學會停止恐懼并愛上炸彈
比起《奇愛博士》對莫須有事件的争論,顯然《天空之眼》這種現實中正發生的事更令人動容。近年恐怖活動越發猖獗,反恐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問題。在西方各大國競選中,如何應對恐怖襲擊也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雖處和平時代,卻又人人自危。這就是《天空之眼》能夠受歡迎的原因,這是個通用的背景。
當然,劇情不會那麼簡單。影片的波折也在于在通向最終目标時,角色們會遇到一個又一個選擇,非常難的選擇。
當官員們終于通過行動決議,打算用飛彈定點消滅恐怖分子的聚集地的時候,卻遇到新的狀況。
原來是飛行員拒絕執行任務,理由是他們的爆炸襲擊能會被炸死目标附近一個賣面餅的小女孩。
于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道德困境出現,即便你可以吐槽他們SMB。但這确實是一個非常有效且抓人的劇情推動力。到底是眼前這個小女孩的生命重要,還是那些馬上會因為恐怖分子制造襲擊而犧牲的普通群衆更重要?
于是,擺在這些軍人與政客面前就是一個選擇題,要權衡利弊,還要顧及良心,當然,還要關注各自的仕途。
亞倫·保爾飾演的美國飛行員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性角色,他在其中表現出了一個人的性格多面性。
需要注意的是,推辭行動的都是沒有上過戰場沒有戰争經驗的人,而結尾行動完畢後,艾倫·裡克曼飾演的軍方将領更直接跟最堅定的反對者女政治顧問說,永遠不要以為戰士不知道戰争的代價。歸根結底,這是一群沒有大局觀和擔當的人與一群堅定的行動者之間的鬥争。
此外,電影中通過通訊設施将索馬裡和美軍基地與倫敦三地連接配接起來。
現代通訊使觀衆更明顯感覺到大家處在不同的世界當中,最直接比照的是艾倫·裡克曼未現身的小女兒和最終死在醫院的非洲小女孩。一個是生活在發達國家期待着新玩具的可愛女孩,另一個則在槍口下生命永遠在旦夕間。
為更能激起觀衆的同理心,電影将小女孩一家設定成向往西方文明的一家人,父親偷偷教女兒數學,電影甚至安排了一位極端分子訓斥玩呼啦圈小女孩的戲來凸顯他們一家在自身族群中尴尬的位置。
政治正确與多元文化是這個時代的主題,甚至連恐怖分子的襲擊也有西方知識分子将其譽為謀求民族自立之舉。
電影也以此做文章,加文·胡德總是站在個體的人道主義立場上。同樣牽涉到反恐主題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近年力作《美國狙擊手》則堅定直接得多,電影開場不久就安排男主角狙殺了一個兒童恐怖分子和一名孕婦恐怖分子,打破電影中正派人物不殺兒童女人的慣例,直接與氣質溫吞的好萊塢慣常人道主義樣闆戲拉開距離。
加文·胡德看到了對待恐怖分子時面對的關鍵問題,看到了政治正确的危害,卻似乎總想繞過去。電影最終也是落到人道主義上,然而這世上正義面對邪惡的對抗中從來沒有恰到好處的犧牲這一說,完美的選擇隻存在于創造出的藝術世界中,這也是人們需要藝術的原因。
《天空之眼》是英文片名的直譯,英文原詞本就是監視的意思。電影中大量場景都由監視鏡頭構成,這既帶來了緊貼的危險感也帶來了無力感,看的到卻不能立刻給出回應,恰如人們生活中對電視裡的那個世界一樣。
片中各種仿生監視設施層出不窮,以各種螢幕材特點所帶來的不同視角也都有不同的視覺呈現。這是這個時代的特點,遍布各地的攝像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處處皆是,而手機相機的普及也使得任何人留存影像記憶成為可能,電影中戰略室裡人們争論時也有一個擔心便是小女孩若被炸死,這一現場爆炸視訊流傳出去,将對政府造成災難性影響。
得益于網絡媒介,輿論比任何時代都易形成,也易于被引導。電影中沒有談及媒體可能對此的反應,現實中一些政治傾向嚴重的媒體則一直在制造各種輿論災難,無論如何作為一部一百分鐘容量的電影,它承載的内容和情緒已足夠多了。
當然,除了劇情本身,我們對這部電影的關注,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艾倫·瑞克曼,算起來,他已經快離開我們一年了。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