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11月8日發表題為《歐洲在台灣問題上雙倍下注》的文章,作者是德國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創始人兼所長本納·索斯藤。全文摘編如下:
上周,由歐洲議會議員組成的“官方代表團”有史以來首次抵達台灣。
這些史無前例的通路是歐洲對台政策發生重大轉變的迹象,這種轉變由歐洲議會和一些成員國推動,日益得到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對外行動署的支援。
上個月,歐洲議會通過加強與台灣關系的“全面藍圖”,呼籲建立“全面強化的夥伴關系”。
歐盟委員會和對外行動署的許多人一直對加強對台關系持懷疑态度,擔心惹惱北京。但是,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進階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和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韋斯塔格都支援歐洲議會有關台灣問題的檔案。
這對歐洲議會中以德國資深議員賴因哈德·比蒂科費爾為首的主張改變對台政策的關鍵人物來說是一大勝利。他們認為該檔案完全符合歐洲一個中國政策架構。他們不是主張“台獨”,而是主張所謂“捍衛”台灣海峽的現狀。
經濟因素也在推動雙方關系不斷深化。有約2400萬人口的台灣是一個大市場。更重要的是,台灣有高科技産業基地,可提供許多經濟和科學合作機會。僅台積電就占全球先進晶片産量的50%以上。博雷利和韋斯塔格認為,“台灣是實作歐洲晶片法目标的重要夥伴”,該法案尋求增加歐洲在整個晶片價值鍊中的份額。
現在的挑戰是讓成員國共同支援布魯塞爾有關台灣問題的新共識,同時確定歐洲做好準備,對于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強硬舉動作出“統一果斷”的回應。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