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子牙的《六韬》簡介:政治史、軍事史上有極高的價值

姜子牙的《六韬》簡介:政治史、軍事史上有極高的價值

第一節 國務

呂尚,即西周開國功臣姜子牙。姓姜,亦姓呂,字牙,東海人。初事殷纣王,後隐于北海。在其八十高齡時,輔助周 文王,号太公望。滅商後,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封于齊國。《六韬》是他的一部政論和軍事論說集,以與文王、武王對話形式編寫,在政治史、軍事史上有極高的 價值。以下各篇均出自《六韬》。

姜子牙的《六韬》簡介:政治史、軍事史上有極高的價值

文王問太公曰:“願聞為國之大務,欲使主尊人安,為之奈何?”

太公曰:“愛民而已。”

文王曰:“愛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敢請釋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利時,則成之;省刑罰,則生之;薄賦斂,則與之;儉宮室台榭,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民失其務,則害之;農失其 時,則敗之;無罪而罰,則殺之;重賦斂,則奪之;多營宮室台榭以疲民力,則苦之;吏濁苛擾,則怒之。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 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于身,賦斂如取己物。此愛民之道也。”

第二節 六守

文王問太公曰:“君國主民者,其是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與也。人君有六守、三寶。”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是謂六守。”文王曰:“慎擇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觀其無犯,貴之而觀其無驕,付之而觀其無轉,使之而觀其無隐,危之而觀其無恐,事之而觀其無窮。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貴之而不驕者,義 也。付之而不轉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窮者,謀也。人君無以三寶借人,借人則君失其威。”文王曰:“敢問三寶?”

太公曰:“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農一其鄉,則谷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無亂其族,臣無富于君,都無大于國。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完,則國安。”

第三節 上賢

文王問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僞,禁暴亂,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賊七害。”文王曰:“願聞其道。”

太公曰:“夫六賊者:一曰,臣有大作宮室池榭,遊觀倡樂者,傷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農桑,任氣遊俠,犯曆法禁,不從吏教者,傷王之化。三曰,臣有結朋 黨,蔽賢智,障主明者,傷王之權。四曰,士有抗志高節,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主者,傷王之威。五曰,臣有輕爵位,賊有司,羞為上犯難者,傷功臣之 勞。六曰,強宗侵奪,淩侮貧弱者,傷庶人之業。七害者:一曰,無智略權謀,而重賞尊爵之故,強勇輕戰,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為将。二曰,有名無實,出入異 言,掩善揚惡,進退為巧,王者慎勿與謀。三曰,樸其身躬,惡其衣服,語無為以求名,言無欲以求利,此僞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帶,偉其衣服,博聞 辯辭,虛論高議,以為容美,窮居靜處,而诽時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寵。五曰,讒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輕死,以貪祿秩,不圖大事,得利而動,以高談虛 論,說于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為雕文刻镂,技巧華飾,而傷農事,王者必禁之。七曰,僞方異技,巫蠱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故民不盡 力,非吾民也;士不誠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潔夫妻,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國強兵,調和陰陽,以安萬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實,明賞罰,樂 萬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龍首,高居而遠望,深視而審聽。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極也,若淵之深不可測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殺而不 殺,大賊乃發。兵勢不行,敵國乃強。”文王曰:“善哉。”

第四節 文啟

文王問太公曰:“聖人何守?”

太公曰:“何憂何啬,萬物皆得;何啬何憂,萬物皆遒。政之 所施,莫知其化;時之所在,莫知其移。聖人守此而萬物化,何窮之有,終而複始。優而遊之,展轉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 勿複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救能長生;聖人不自明,故能明彰。古之聖人聚人而為家,聚家而為國,聚國而為天下;分封賢人以為萬國,命之曰大紀。陳其政教,順 其民俗;群曲化直,變于形容;萬國不通,各樂其所;人愛其上,命之曰大定。嗚呼!聖人務靜之,賢人務正之,愚人不能正,故與人争;上勞則刑繁,刑繁則民 憂,民憂則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天下之人如不充水,障之則止。啟之則行,靜之則清。嗚呼!神哉!聖人見其所始,則知其所終。”文王曰:“靜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與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靜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從政,是以天無為而成事,民無與而自富,此聖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協予懷,夙夜念之不忘,以用為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