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手趣頭條拍短劇IP,能像“贅婿”一樣上頭嗎?

快手趣頭條拍短劇IP,能像“贅婿”一樣上頭嗎?

最近有一類短視訊從抖音火到了B站,内容前部分屌絲男主因為各種魔幻的原因去一個小家族當上門女婿,然後被老婆和家中長輩各種冷嘲熱諷,但緊跟着一位身份高不可攀的大佬,突然對着男主單膝下跪,将男主身份揭開,啪啪啪打臉一衆勢利小人。

這就是由歪嘴戰神引爆的“贅婿”短視訊。這類短視訊雖然既土又尬,但扮豬吃老虎、屌絲逆襲等因素正中網友爽點,很多人看得欲罷不能、大呼上頭。

土味短視訊廣告的爆火,給了行業一個思考,既然以網文為背景拍攝的短視訊能夠獲得熱度,那直接把這個網文IP拍攝成微短劇是不是能行得通呢?業内人士有一種普遍觀點,網文IP以廣告形式短視訊化,其實是将其影視改編的效果前置化,這一市場的試探能減少IP影視化的風險。

快手和趣頭條合作的目的就在于此。9月3日,趣頭條旗下米讀宣布與快手就短劇IP開發達成戰略合作,米讀為快手提供平台原創熱門小說IP改編而成的短劇内容,快手則給予短劇更多的流量支援及宣發助力。

短視訊平台要迎來微短劇時代嗎?

抛棄沉浸感,看劇也碎片化?

據Quest mobile釋出的報告資料,截止 2019 年 6 月,短視訊行業的滲透率已達72%,月人均使用時長超22小時,同比增長8.6%,但線上視訊、線上閱讀以及手遊的月人均使用時長同比都在下降。

短視訊侵蝕其他内容使用者時長的背後,是使用者習慣和喜好的變化。

快手趣頭條拍短劇IP,能像“贅婿”一樣上頭嗎?

以追劇為例,對于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年輕人來說,當一部新劇播出,他們不會第一時間打開正片,而是先去微網誌、豆瓣等社交媒體上探探口碑。對于吐槽過猛的影視劇,他們一般會直接Pass。與此同時,劇集長短也成了年輕人追劇的重要影響因素,一位網友表示,以前總是追劇追到一半就棄了,現在隻能接受30集以下的電視劇。

這是年輕觀衆的普遍心理。根據愛奇藝公布的資料,長劇的棄劇率較高,對于45集以上的電視劇,2016年的觀衆棄劇率是47%,2017年為50%,2018年一季度高達56%。

劇集長短還直接影響口碑高低。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截至6月27日,2020年開播的109部在豆瓣顯示評分的劇集中,20集以下的劇集平均分為6.5;21集-30集的平均分5.8;30集以上的劇集平均分5.5。

不得不承認,使用者時間越來越稀缺,耐性也随之降低,這不僅導緻網民在視訊平台上習慣倍速看、跳着看,甚至劇情一注水就直接棄劇,而且還呈現出在社交媒體碎片化追劇的特點。

前段時間,《三十而已》爆火,“喜提”700多個微網誌熱搜,在抖音上也經常可以刷到電視劇的相關内容。一位熱衷追劇的上班族表示,“平時上班忙,沒有那麼多時間一集一集看劇,早晨在地鐵上刷刷微網誌就知道昨天演了什麼。一到公司同僚們也都在讨論,但其實沒幾個人看過全部内容”。

碎片化追劇對長視訊并不是一個有利信号,将劇中關鍵橋段轉化為熱點話題,固然能吸引觀衆追劇,可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隻在社交媒體上看看熱點,就滿足了他們對追劇的需求,進而可能喪失對正劇的熱情。

但是,這恰恰給微短劇的形成和拍攝帶來了想象空間,如果一部劇能夠把可有可無的支線内容一筆帶過,高度凝結、短小精悍,且自成一體,或許更能迎合使用者碎片化追劇的需求。

由此看來,抖音、快手等短視訊平台将成為承載短劇内容播放的最佳載體。

短劇IP隻能走土味路線?

事實上,微短劇從2017年就已經有了相關作品。比如愛奇藝獨播的《生活對我下手了》、騰訊改編自同名網絡漫畫的《通靈妃》以及B站和兔狲文化聯合投資的《不思異:錄像》,這些微短劇在内容品質和播放量上大多都可圈可點。

但有一點,目前始終沒有一個爆款能夠突破圈層,成為現象級作品。相反,贅婿類的小說廣告卻在抖音等短視訊平台蹿紅,經由B站的二次創作,反響激烈。

這是否意味着免費小說更适合改編為微短劇呢?

不可置否,米讀與快手聯合開發短劇IP,對雙方各有好處。一方面,七貓小說、番茄小說、米讀小說等免費閱讀APP,通常隻能通過廣告獲得營收,而短劇IP背後潛藏着一條更完整的商業鍊條。另一方面,短視訊平台的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凸顯,微短劇将作為短視訊内容的一種重要補充,讓内容更加多元化。

不過,開發短劇IP和小說廣告引流的邏輯不同,贅婿系列的出圈恰恰給這些非網文大IP的影視化帶來一些疑慮。

小說廣告的流行不是從“贅婿”開始的。去年,不少使用者發現每次刷着抖音、快手時,都會被一些“霸道總裁愛上我”、“灰姑娘逆襲吊打渣男”的土味資訊流廣告吸引。當時,這些資訊流廣告除了表演稍顯做作,最大的特點是留有懸念,引導觀看的使用者去下載下傳像米讀這類的免費閱讀APP。

快手趣頭條拍短劇IP,能像“贅婿”一樣上頭嗎?

而到了贅婿系列,“歪嘴戰神”之是以比以前的資訊流廣告更火爆,不僅因為表演的浮誇、做作和魔性“提升”到更高的程度,而且在于使用者接受了“尬”。換句話說,很多使用者就是沖着“尬”去的,這其中有一種審醜心理作祟。

是以,一旦微短劇不再放飛自我,變得“正經”起來,其反響可能未必如沙雕廣告,這就很容易陷入尴尬了。

當然,如果抛棄土味和尬演,短劇IP終究要依賴内容品質,從這個角度看,免費閱讀APP上的網文品質就不得不拿來吐槽一下。在抖音或B站搬運的這些歪嘴廣告的視訊下面,經常可以看到有人評論說,這些廣告看上頭了,結果真的去搜了小說來看,然後又被小說“毒”回來了。

短劇IP就是依照這些小說改編而來的,是以,小說的可看性或許也将影響快手和米讀聯合開發短劇IP的效果。

快手能拉動趣頭條嗎?

今年3·15晚會上,趣頭條推送虛假、博彩等非法廣告的現象被曝光,導緻其APP從應用市場下架。

這一次輿論危機說到底還是商業危機。

從2018年第四季度上市以來,趣頭條的廣告和營銷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均在95%左右,特别是在2019年第三季度,廣告和營銷收入一度占到了總營收的98.20%。過度依賴廣告收入的營收結構和持續補貼帶來的成本壓力,讓趣頭條不斷放低廣告投放門檻,各種三無産品及博彩網站在平台泛濫。

從商業角度來看,隻有解決了趣頭條的盈利困境,才能從根本上遏制虛假廣告“卷土重來”。也是以,趣頭條開發短劇IP,承擔着更多重的價值。

但是米讀能夠成為趣頭條新的盈利來源嗎?這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快手。

去年,快手上線了新功能闆塊“快手小劇場”,據快手大資料研究院釋出的《2019快手内容生态報告》顯示,快手小劇場已收錄1722部情景劇,累積觀影人次高達1.1億,平均每部有1.5萬人觀看。

快手趣頭條拍短劇IP,能像“贅婿”一樣上頭嗎?

作為日活超過3億的頭部平台,1.5萬人的播放量其實在快手上并不顯眼,而且一個尴尬的事實是,越是口碑和品質較好的短劇,播放資料似乎越是不盡如人意。以《不思異:辭典2》為例,8月26日,兔狲文化制作的《不思異:辭典2》在快手平台首發,根據目前已經更新的劇集,“畫像”的點贊量最高,為2.2w,評論有1855條,但是随後的資料一集不如一集。

短視訊平台固然更适合短劇分發,可爆款的出現仍然靠運氣。當然,這隻是其次,趣頭條能否靠拍微短劇減緩營收壓力,在于微短劇商業模式打通與否。

目前,微短劇的變現方式主要有三種:平台采買、短視訊付費分賬以及劇情廣告植入等,其中分賬是主流,今年7月,快手也曾宣布在短劇版權采購上加大投入,首推分賬政策。但是雖然分賬模式已經在長視訊和網大領域内相對成熟,但應用于短視訊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

一方面,長視訊已經形成穩定的會員付費模式,可微短劇将很長時間内無法培養使用者的付費意識。這是微短劇本身價值的局限所在,很少人會為了看幾部短劇,專門去開會員;另一方面,在廣告植入上,短劇本身時長有限,如果一個三四分鐘的短視訊中還要摻雜30-60s的廣告,使用者很可能不會接受。

2018年底,勿幕電影推出了第一部微短劇《我的廢柴超能力》,在B站的評分達到9.0,但是公司并沒有是以賺到錢。勿幕電影CEO張嚴西表示,“制作成本不高,回收方式就是TCL的品牌植入,隻能說剛好覆寫成本”。

長視訊的盈利模式探索了近20年,到現在也隻能靠着付費會員支撐,微短劇必然也要經曆一個類似且更加艱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趣頭條的營收壓力仍将持續。

同樣地,對快手而言,微短劇能否在短視訊的内容生态中繁榮,也是一個未知數。

歪道道,網際網路與科技圈新媒體。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資訊的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