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業九死一生 ,為什麼技術人創業更容易成功?

創業九死一生 ,為什麼技術人創業更容易成功?

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今天,創業二字承載了太多人的夢想,多少人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多少個難關日夜鏖戰攻守,期待轉機;多少idea已具雛形卻因資源匮乏胎死腹中。好像創業人永遠都是苦逼的角色,成功卻永遠在看不到的盡頭。

而在網際網路領域想要創業成功,除了你骨骼清奇、天賦異禀,有自成一派的奇葩氣質(呵,論奇葩氣質,小編就沒服過誰~)也許還需要有點技術背景。

小編聽說玩兒紙上談兵無法服衆,特意帶來了一組資料。

排名

公司名稱

主要品牌

主要創始人、教育背景

1

騰訊公司

騰訊、QQ、微信

馬化騰  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2

百度公司

百度

李彥宏  資訊管理、計算機科學

3

巨人網絡集團

球球大作戰、WiFi共享大師

史玉柱  深圳大學軟體科學系

4

金山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金山毒霸、WPS

求伯君  國防科技大學資訊系統專業

5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

360安全衛士

周鴻祎  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系

6

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小米、MIUI、多看

雷軍  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7

網易公司

網易、有道

丁磊  電子科技大學

8

攜程計算機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攜程旅行網、途風旅行網

梁建章  複旦大學計算機系

9

北京新美大科技有限公司

美團、大衆點評

王興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

10

新浪公司

新浪網、新浪微網誌

王志東  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是不是覺得有點兒意思,這些響當當的網際網路企業創始人都有靠譜的技術背景。(技術大牛們還不創業想啥呢!)

90年代末20世紀初,正是網際網路行業發展之際,這些了解技術的人也普遍在這時創業,他們能發現行業未來的趨勢并勇于挑戰。當然,除了有想法、懂技術之外,小編也收集了他們之是以成功的關鍵因素。

很“傻”、很執着

技術人在我們印象中,不善談判也不圓滑,不會像銷售人那樣長久的處于商業場中,熟悉各路江湖的規矩。但他們的那份專注和執着顯然更适合今天的商業市場。

美團CEO王興,業界稱為“史上最倒黴連環創業者”。

創業九死一生 ,為什麼技術人創業更容易成功?

他是人人網的創始人,卻沒能等到網站上市收獲财富。他推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微網誌網站,卻意外關停被新浪搶奪先機。創業十年,王興成也執着、敗也執着。

曾經的飯否網與其說是敗于政治上的天真,不如說是敗于王興自身的決策失誤。即使面臨團隊和事業的雙重壓力,他始終遵循内心。王興知道自己做事的方式不夠本土化,但依然不願意去改變。飯否被關半年後,有人問他還能否重開?他回答:“關鍵取決于我能如何改變自己”。

王興的每次創業,都是自我與外界互相接觸尋求變化的過程。創業對他來說就是改變世界的方式,他希望活在一個更希望生活的世界裡,也等不及讓别人去打造那樣的一個世界。美團也是在他不斷地執着下改變了商業的産物,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他也終被商業改變,隻是,美團成功了。

注重産品品質、使用者體驗

創業不僅需要客戶資源、内部營運、資金資源這些因素,最核心的是需要有優秀的産品輸出。

技術型創始人懂得如何做産品使用者會更喜歡,微信誕生5年,如此勢如破竹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或許就是因為設計者始終注重使用者體驗。搖一搖搜歌、打車、買車票、交通違章、看電影、付款、投資……有了這個平台,耗費我們許多時間精力的事情一下子便捷了,光是省去排隊時間就令我們解放了許多。

微信之父張小龍還表示,希望每一個微信使用者都能夠盡快地離開微信。如果你每天在微信裡花太多時間,“我們很擔心”。網絡社交退化了人的現實社交能力。越來越多的人有這種感覺:微信裡聊得火熱,見了面反而不知聊些啥,甚至連寒暄都陌生了。

在小編看來,即使是呼籲大家“離開”微信,也是張小龍團隊遵循使用者體驗的一種比較極緻的結果。像這樣的明星級産品,除了專注的做産品之外,事實上也承擔了一份社會責任。

創業九死一生 ,為什麼技術人創業更容易成功?

企業文化更人文、更樸實

創業不易,守業更難。一個不想做百年品牌的創始人不是一個好老闆。創始人的風格往往也決定了企業的文化。在這個唯快不破的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網易是個烏托邦,保守又獨特,而丁磊作為網易CEO對企業的影響要超過馬雲對阿裡、劉強東對京東。

作為曾經的中國首富和締造網易的創始人,丁磊是穩中求勝的謹慎性格,以産品經理自居,信奉的是技術為“王”,也講究穩中求勝。他的網際網路思維不是“快”,而是“精”。

丁磊個人的價值觀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網易産品的發展。網易養豬、網易公開課完全是丁磊随性而發,與主業和盈利并無必然關聯。這點對技術型創始人來說也是一個賺人心的優勢,畢竟這樣的環境下企業文化會比較包容。非遊戲類産品百花齊放也是放權給團隊的結果。丁磊的情懷同樣也決定着網易的産品基因,無論是網易雲音樂,還是LOTFER,網易的使用者都是白領人群。

總之,網易的産品仿佛骨子裡透露着自然生長又與衆不同的性冷淡氣質,尤其是對比阿裡、騰訊出品的同類産品,網易的設計顯然更陽春白雪。這也許是網易能在網際網路快節奏下逆風而行、突圍成功的原因吧!

既懂謀略,也會武功

相比而言,技術人轉型創業比較傳統的管理人更容易使公司快速步入成功。因為網際網路本身就是IT技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所衍生出的平台。

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在學生時代就很喜歡程式設計,特别是溝通工具。在哈佛時期,他曾開發出名為Facemash 的程式,讓學生可以在一堆照片中選擇最佳外貌的人。沒想到這樣一個網站,不僅讓哈佛的伺服器癱瘓,後來也一直被學生要求,要發展出一個包含照片與交往細節的校内網站。根據紮克伯格的室友Hasit的回憶,“馬克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并且決定如果學校不幹的話,他要幹,他将會建一個比學校更棒的網站。”

Facebook的成就,就是因為創始人基于對技術的了解,同時有絕對的優勢發現這個平台急需解決的市場痛點也有評估成本和優化項目的本領,又根據使用者需求的變化逐漸引申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創業九死一生 ,為什麼技術人創業更容易成功?
創業九死一生 ,為什麼技術人創業更容易成功?

最後,小編想說,網際網路行業的未來變化莫測卻也清晰明朗,差別隻在門裡門外,你在門裡,行業趨勢的洞察就是最好的機會。你在門外,就隻能在已開發的市場上做後起之秀,乘勝追擊。舉個例子來說,淘寶之前,網購模式已經存在,隻是在馬雲時代做大做強,“雙十一”的重新定義也是資本運作的必然出路,使用者形成儀式觀實在是意外驚喜。

創業九死一生 ,為什麼技術人創業更容易成功?

我們沒有談具體的技術問題,而是做了簡單的行業分析;我們沒有判定誰好誰壞,而是分享每個故事;我們也沒有停下努力的腳步,而是希望出發的每一次都是故事。

最後的最後,我還想說,

創業之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你羨慕我能獨當一面、實作夢想的風光,

我卻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經曆了大大小小的踉跄。

你想艱難之路有枝可依,我能敞開懷抱伴你成長。

願助每個追夢的創業者成為自己的英雄!

來源:中生代技術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eIPF9hP-INF0nPvwBpA1Q" target="_blank">原文連結</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