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技術可讓資料存儲時間逼近“永恒”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日前釋出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稱作“五維資料存儲”的技術,不僅可以存儲海量資料,存儲時間還可以超過百億年,可以說是逼近“永恒”。

據介紹,使用這種技術的單個存儲媒體資料容量高達360太位元組,遠遠高于目前主流硬碟的容量。而且存儲媒體在高達1000攝氏度的高溫下依然保持穩定,如果是在190攝氏度狀态下可将資料儲存138億年,室溫條件下可說是接近永恒壽命。

這項技術利用飛秒雷射在透明的石英媒體中寫入資料。飛秒雷射是一種以脈沖形式運轉的雷射,持續時間非常短,隻有幾個飛秒(1飛秒為10的負15次方秒)。石英媒體中有納米結構點,這些結構點的空間三維位置、大小和朝向這5個性質都能被用來儲存資訊,是以被稱作“五維資料存儲”。光在經過這些結構點時,其偏振特性等性質會被改變,是以借助光學顯微鏡和偏振鏡就能讀取相關資料。

研究人員說,這項技術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才能推向市場,屆時可用于檔案館、博物館和圖書館等有特殊資訊儲存需求的機構。研究者已經用這項技術儲存了一些重要曆史檔案,如牛頓的著作、英國的《大憲章》等。他們還利用這項技術對《世界人權宣言》做了一份拷貝,并遞交給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參與這項研究的南安普敦大學教授彼得·卡贊斯基說,這項技術有助我們儲存人類文明的重要資料,人類的知識從此再也不會被遺忘。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