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拉薩5月25日電(記者曹健 劉洪明 格桑邊覺)随着旅遊旺季的到來,越來越多遊客進藏,感受西藏獨特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尼木縣卡如村“老阿媽青稞酒坊”的德慶白珍一家最近非常忙碌。“雖然酒坊布置簡單,但遊客在這兒可以品嘗道地的青稞酒。”她說。
抓住旅遊發展的機會,除經營酒坊外,聰明的德慶白珍還把家裡多餘兩間房子租給旅遊公司,女兒次仁卓嘎也在旅遊公司找到了工作。德慶白珍給《經濟參考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出租房屋月租金2000元,女兒月工資2800元,僅這兩項一年就能收入近6萬元。
“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感覺青稞酒的味道也變香了。”德慶白珍笑着說。
近年來,西藏以生态保護為前提,将旅遊文化與高原生物、綠色工業、清潔能源、現代服務、高新數字、邊貿物流,同列為“七大産業”大力推進。“十三五”期間,西藏産業建設駛入快車道,七大産業實作增加值超1900億元,發展效益逐漸顯現。
對于不少内地遊客來說,西藏是心中永遠的“詩和遠方”。擁有深厚曆史底蘊的尼木縣,依山傍水,富有藏民族特色的樓房點綴于青山綠樹間,宛如畫卷,加之位于318國道旁,距拉薩市僅80多公裡,交通友善,成為不少遊客“打卡”之地。近年來尼木縣依托藏家民宿、非遺産品制作等優勢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引導建檔立卡戶以土地、勞務等形式入股旅遊産業項目,進而帶動就業、增收。
随着旅遊産業發展,“吃旅遊飯”的群衆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以前我們家以種地、放牧為生,再加上女兒身體不好,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德慶白珍說,如今依靠旅遊,生活真是大變樣。
卡如村宣傳專幹蘇楚說,近幾年來,該村大力發展旅遊,加上組織村民承包附近建築項目等,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2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6萬元。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西藏累計接待國内外旅遊者15763.26萬人次、完成旅遊收入2125.96億元,分别是“十二五”時期的2.3倍和2.4倍,帶動7.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作脫貧。
數字産業也是近年來西藏發展勢頭較快的産業之一。大力完善資訊基礎設施,2020年底,西藏資訊化指數從2015年的63.3增長到75.8;西藏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企業超過300家,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30億元,成為推動全區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
坐落于拉薩市高新區的西藏甯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目前西藏最大的雲計算資料中心。該公司總裁蔣甯說,由于西藏氣溫低,這能讓他們的資料運作成本低于内地省份及世界大部分國家。
該公司于2015年入駐西藏,其資料中心占地面積64.5萬平方米,總投資118億元,可容納7萬個機櫃。根據規劃,整個項目三期分别投入28億元、30億元和60億元,目前一期一階段項目已完成建設并投入試營運。
甯算公司的迅猛發展,離不開西藏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打出的“組合拳”。為保障企業後續的建設和發展,西藏從地方政府債券中劃撥2億元,還在電價、基礎設施等方面給予企業全方位支援。
光伏電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數千頭牦牛或奶牛的規模化養殖場不斷出現、熱帶水果和時尚花卉産自高原大棚、珠峰腳下也能收到快遞,越來越多農民變身“職業農人”、大學生實作家門口就業……随着“七大産業”發展,西藏各地産業發展正不斷出現令人驚喜的新景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