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

艦載戰鬥機,是航母在進攻與防守時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在二戰初期的美國航母上,F4F“野貓”戰鬥機與它們的飛行員為了保護攻擊機群和航母艦隊,在遼闊的大洋上與軸心國的戰機展開厮殺。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

也正是從F4F開始,格魯曼公司開始以各種“貓”作為自家艦載機産品的昵稱,而随着格魯曼公司産品的不斷疊代,“貓”家族也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了美國航母甲闆上耀眼的明星。

F4F誕生之時,恰逢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從雙翼結構向單翼結構的轉型期。格魯曼公司以先前為美國海軍生産的F3F雙翼艦載戰鬥機為基礎,打算繼續以雙翼布局生産下一代戰鬥機。但是格魯曼的競争對手——布魯斯特公司的F2A“水牛”戰鬥機直接采用了全金屬單翼設計,一下就抓住了正在為艦載機謀求更新的美國海軍軍官的眼球。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

布魯斯特F2A“水牛”艦載戰鬥機

在這樣的壓力下,格魯曼公司匆忙拿出了采用單翼結構的XF4F-2設計案,但由于試飛中發生的各種事故層出不窮,美國海軍最後還是宣布F2A“水牛”成為獲勝的一方,被選為美國航母下一代的主力艦載戰鬥機。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

F2A戰鬥機不僅生産速度慢,在實際登艦測試後也被證明實際性能較差、事故多發,在随後爆發的太平洋戰争中更是被美英飛行員痛斥為“飛行棺材”,很快退出了現役

不過由于布魯斯特公司缺乏飛機大批量生産的經驗,是以F2A的交貨進度非常緩慢,逐漸磨光了美國海軍的耐心。而此時格魯曼公司經過設計上的不斷改進,通過換裝擁有二級機械增壓器的普·惠“雙黃蜂”1200馬力發動機,使F4F的可靠性和性能都有了大幅提升,最高飛行速度可達560公裡/小時。最終改進完成的F4F-3被美國海軍重新相中,很快就進行批量采購,投入服役。1941年10月1日,F4F被命名為“野貓”(Wildcat),正式開始了自己作為航母艦載機的生涯。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

1939年,試飛中的XF4F-3原型機

就在“野貓”入役2個月後,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争爆發了。初出茅廬的F4F和它的飛行員們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就卷入了戰火之中,而他們要面對的則是以機動靈活,火力兇猛著稱的日本零式戰鬥機,以及擁有豐富飛行和戰鬥經驗的日本戰鬥機飛行員。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

從“企業”号航母上起飛的F4F-3戰鬥機

太平洋戰争初期,日軍航空兵橫掃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叫嚣着“零戰無敵”的神話。但這并沒有吓倒F4F的飛行員們,很快他們就找到了對付零戰的方法。時任的F4F飛行員,美國海軍少校約翰·薩奇與自己的僚機配合,成功開發出了著名的“薩奇剪”(Thach Weave)戰術:1架飛機充當誘餌,吸引敵機進行咬尾,另一架僚機則緊随其後交叉飛行,抓住交彙射擊的攻擊視窗一舉将咬尾的敵機擊落。中途島海戰後,這一戰術被大力推廣,“零戰無敵”的神話也漸漸被打破。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

“薩奇剪”(Thach Weave)戰術示意圖,通過雙機配合,進行交叉飛行尋求擊落敵機的時間視窗是此戰術的要點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

坐在F4F戰鬥機座艙内的“吉米”薩奇少校,他最後官至美國海軍上将,于1981年去世

早期的F4F-3雖然勉強夠用,但是作為一款艦載機,沒有折疊機翼一直是它的一大“痛點”。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爆發前,美國海軍接收了最新改進的F4F-4型戰鬥機,與前代相比,F4F-4改用折疊翼設計,使得航母能搭載的飛機數量極大提高,火力也從先前的4挺12.7毫米機槍增加到6挺。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

可折疊機翼的F4F-4戰鬥機,于中途島海戰前登場服役,但卻并未受到飛行員的好評

但在實戰中,折疊翼設計和機槍火力的增加反而遭到了飛行員的排斥,折疊機構和機槍的增加導緻飛機全重上升,戰鬥機的巡航速度和爬升率也有所下降。同時“野貓”原先的4挺機槍,每挺備彈450發,可以連續射擊34秒。而改為6挺機槍後,每挺備彈縮至240發,連續射擊時間減少至20秒,相當于減少了飛行員擊落敵機的時間視窗。薩奇少校對此事嘲諷道:“一個用4挺機槍都打不中目标的家夥,就算給他8挺機槍也是打不中的。”

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駕駛F4F戰鬥機的美軍“仙人掌”航空隊,以瓜島亨德森機場為據點,與來襲的日軍機群展開了數個月的殘酷厮殺。他們以陣亡94名飛行員,損失148架飛機的代價,成功擊落數百架日軍飛機,為盟軍最終奪取瓜島上空的制空權,乃至扭轉南太平洋戰區的戰局做出了巨大貢獻。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

1942年,駐紮于瓜島亨德森機場上的美軍“仙人掌”航空隊的F4F戰鬥機群

1943年以後,随着F6F“地獄貓”、F4U“海盜”等新銳艦載戰鬥機陸續登上航母服役,F4F也逐漸被替換,進入二線部隊服役。但是美國海軍發現,由于F6F戰鬥機重量實在太大,很難在甲闆短小的護航航母上使用。于是重量較輕,起降距離較短的“野貓”又重披戰袍,成為了護航航母的“座上賓”。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

在護航航母上作戰的FM-2戰鬥機,在1944-1945年的登陸戰支援任務中表現出色

通用公司為了更好地滿足海軍對于護航航母艦載機的需求,基于F4F改進出了FM-1/2型戰鬥機,将機槍從6挺降至4挺,同時還加裝了炸彈和火箭彈挂架,換裝了馬力更大的發動機。使其不僅能勝任護航航母的空中護衛任務,還能作為戰鬥轟炸機參與登陸戰鬥支援任務。

在1944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中,為了掩護“塔菲三号”護航航母群撤退,美國護航航母上的FM-2戰鬥機在缺乏炸彈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起飛,用機槍掃射“大和”等艦的艦橋,而它們兇猛的空中攻勢也成為了栗田艦隊最終停止追擊“塔菲三号”,選擇調頭逃跑的重要影響因素。

小心薩奇剪!美國海軍航母上的兇猛“大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