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崇禧勸李宗仁去台灣,李回複六個字,氣得蔣介石罵他卑劣無恥

1948年,國民黨副總統選舉,李宗仁當選副總統。後來蔣介石下野,李宗仁更是一度成為國民黨的“代總統”。當時正值解放戰争後期,李宗仁想以和談方式來解決内戰,但談判卻失敗了。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李宗仁多年的好兄弟白崇禧來找到李宗仁,想勸說他去台灣。在和蔣介石多年對立的過程中李宗仁深知蔣介石的脾性,倘若真去了台灣,斷然沒有什麼好果子吃。是以在白崇禧來勸說的時候,李宗仁勃然大怒罵道:“混蛋才去台灣。”後來國民黨敗退台灣時,白崇禧跟着蔣介石去了台灣,而李宗仁這位國民黨“代總統”卻去了美國。

而這邊,剛到台灣的蔣介石就企圖從李宗仁手中拿回總統的頭銜,但李宗仁卻不願意放手。蔣介石本就對李宗仁有些不滿,再加上這麼一出,對李宗仁就更加厭惡了,他還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德鄰出國,既不辭職,亦不表示退意,留居國外不返,而置黨國存亡于不顧其所作所為,實卑劣無恥極矣!”

本期,筆者為大家介紹桂系軍閥李宗仁的一生,看看他與“拜把子兄弟”蔣介石的仇源于那裡?

白崇禧勸李宗仁去台灣,李回複六個字,氣得蔣介石罵他卑劣無恥

李宗仁出生在廣西,當時正值清朝末年,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起源地,廣西當地的百姓民族思想較為濃厚。廣西人對清政府的腐敗深感不齒,李宗仁家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耕讀之家,但是李宗仁祖父和父親都屬于思想開放的一類人,喜好四處結交。李父更是在年輕時出洋打工,後來李父還被推舉為華工代表與英國資本主義商人交談。

相較于其他民國名人相比,李宗仁幼年成長的環境也算得上是富足的。他至少不用為吃穿發愁。

李宗仁先進入了私塾學習,後又進入縣立兩等國小就讀,李宗仁17歲時又進入了廣西陸軍國小就讀。在陸軍國小畢業時,李宗仁對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當上一名上尉階級的隊長。提起那些年少有大志的人,李宗仁卻認為這些少年大志的故事是作者杜撰的。那個時候的他,沒想到,将來自己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甲午戰争之後,清王朝搖搖欲墜,各地革命黨人都在秘密準備起義。

1910年,李宗仁參加了同盟會,從此他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個胸無大志的少年郎,在曆史的洪流中成為了桂系三大軍閥之一,也一度被推上了國民黨“代總統”的位置。

1920年,29歲的李宗仁又曆任廣西将校講習所準尉見習(助教),李宗仁優秀的軍事才能也逐漸顯現出來,最終在軍閥混戰的局勢中脫穎而出,成功成為粵貴川邊防軍司令,并逐漸統一廣西。

李宗仁治軍極為嚴厲,他所率領的部隊駐軍有着嚴苛的條例 :“不住民房、不派捐稅、公平買賣”,曾經有一次,李宗仁所帶領的部隊饷源斷絕,萬般無奈下,李宗仁毅然決定向民團賣槍換衣換糧。

還有一次,李宗仁的部隊進駐湖北後,将士們的生活水準還是和以前一樣。一天一位連長向營長報告要回家,問及理由,那位連長說:“部隊裡兩個人用一床被子。”後來這件事情被報告給李宗仁,但李宗仁卻覺得這沒什麼。

李宗仁是一個有新式思想的職業軍人,在廣西統一後,他沒有關起門來當“山大王”,相反還将部隊自動歸于國民黨政府的上司之下,并堅定地推動北伐。

在軍閥割據的時代,桂系幾乎是唯一一個自願加入全國統一程序的地方勢力,當然,李宗仁也有私心,他的權力欲望不斷增加,他想要問鼎輕重,窺測神器。

白崇禧勸李宗仁去台灣,李回複六個字,氣得蔣介石罵他卑劣無恥

1926年7月,北伐軍出征,在北伐過程中,桂系組成的第七軍表現最為突出,戰鬥力最強。當時葉挺所在的部隊被稱為“鐵軍”,而第七軍被稱為“鋼軍”。

蔣介石也在北伐過程中看到了桂系的本事,他一邊軟磨硬泡要和李宗仁拜把子,一邊又将主要戰役交給桂系軍區打,好儲存自己的嫡系。

而在北伐期間,李宗仁發現蔣介石對北伐大計并不堅定,反而忙于争權奪利。此後種種事情更加讓李宗仁确定了蔣介石“不足以表率群倫,才過于德,不能服人之心”。

國民黨三年中原大戰之後,蔣介石取勝,而李宗仁敗退廣西。此後以李宗仁為代表的桂系提出“建設廣西、複興中國”。在此宗旨之下,廣西緻力于自衛、自治、自給,交通、教育、民團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就。

就連毛主席也曾經誇贊過李宗仁說他是個“有本事的人”,“沒有南京政府的财政支援”還将廣西建成了模範省。

而中國的抗日局面卻一塌糊塗。看到國家遭受摧殘,而蔣介石等人卻無作為的時候,李宗仁義憤填膺,發表了《焦土抗戰論》并公開說明了自己的抗日主張:“發動敵後區域遊擊戰。”

李宗仁發表這一番言論後,蔣介石連下兩份調令,企圖将白崇禧和李宗仁調出廣西。當然蔣介石這一舉動也惹怒了二人,他們公開抗命,但蔣介石卻以此為借口調集各路軍隊圍困廣西。外敵未除,内憂不斷。當時的中國黑暗得讓人看不見明天。

但桂系在輿論上始終占據正義立場,各方勢力紛紛表示支援李宗仁等人,最終李宗仁和蔣介石雙方各退一步,蔣介石做出抗日承諾,而李宗仁宣布服從國民黨指揮共同抗日。

白崇禧勸李宗仁去台灣,李回複六個字,氣得蔣介石罵他卑劣無恥

身為中國人,李宗仁等人,在抗日這件事情決不馬虎。以李宗仁為代表的桂系軍閥從來都是抗日最堅決的力量之一。“西安事變”後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就立即公開表示“主張和平解決兵谏,建立抗日政府。”

而李宗仁人生的輝煌頂點便是著名的“台兒莊大捷”。在抗戰時期,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守徐州。台兒莊戰役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中國革命軍取得的最大一次重大勝利。

犧牲三萬人殲滅敵軍一萬人,可能有人認為這場戰役在戰術上并無什麼值得誇耀之處。但李宗仁指揮的軍隊,武器裝備奇差,甚至可以說他指揮的是一支“雜牌軍”。在武器沒優勢的情況下,李宗仁卻能指揮着将士們以血肉之軀拼出勝利,不難看出李宗仁的确有着過人的軍事才幹,就連蔣介石聽到台兒莊大捷後,都十分驚訝地說:“(李宗仁)還能指揮雜牌部隊?”

經此一戰,李宗仁名滿全國。這一年,李宗仁46歲。

1948年,國民黨内部舉行了“副總統”的選舉,一向醉心權術的蔣介石又怎麼會允許他人沾染本屬于自己權利,但李宗仁偏偏不信這個邪,他不僅參加了選舉,還在選舉中壓倒性的優勢擊敗了孫中山的兒子孫科。

解放戰争後期,國民黨敗局已定,在和解放軍的對戰中,也是連連敗退。蔣介石也是以失去了美國人的信任。在國民黨内憂外患之際,蔣介石被迫退位,1949年初,蔣介石不得已通電下野。而身為國民黨副總統的李宗仁自然而然成為了國民黨的“代總統”。李宗仁在接手總統之位前,蔣介石還曾一再對李宗仁強調自己“五年之内不會幹預政治。”然而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卻與他的話背道而馳。

李宗仁這“代總統”雖然聽着好聽,是國民黨的一把手,但“總統”前還有一個“代”字,李宗仁也終究不是國民黨的總統。即使蔣介石下野了,但大部分軍隊依然掌握在他手中。國民黨上層許多軍政要員也都是蔣介石的人,李宗仁即使身為“代總統”,但卻做不到手握實權,他唯一能調動的隻有自己的桂系軍隊。況且此時的國民黨搖搖欲墜,李宗仁有心挽救卻也無能為力。

白崇禧勸李宗仁去台灣,李回複六個字,氣得蔣介石罵他卑劣無恥

在接手總統之位後 ,李宗仁立馬拟定了“三大任務”:第一,和中共和談,結束内戰;第二,謀求内部團結,收拾民心;第三,謀求美援,遏制更大的通貨膨脹。李宗仁的想法是好的,這三件要務無一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他手中的權利有限,這三件事情無論那一件事他做起來都很困難。當時李宗仁也想得很簡單,想通過談判和共産黨劃江而治。

然而,他終究還是不夠了解國民黨,國民黨上次A錢腐敗,軍隊潰敗,政治體系糜爛,這樣一個政黨又怎麼有實力與共産黨談判?完全處于劣勢的國民黨根本不可能談判成功。況且李宗仁這個“代總統”手中根本沒多少實權,他又能允諾什麼呢?

為了表達自己的談判誠意,李宗仁釋放了一萬多名被國民黨關押這監獄中的共産黨人以及愛國人士。

在釋放這一萬多人時,李宗仁還點名要釋放楊虎城和張學良兩位愛國将領,自從西安事變之後,二人就一直被蔣介石囚禁,蔣介石對二人也深感厭惡。李宗仁欲釋放二人的事情卻因為蔣介石的阻撓而不了了之,二人被關押在何處,除了蔣介石和其心腹,誰也不知道。在釋放楊虎城和張學良兩位愛國将領這件事情上,李宗仁也是有心無力。

後來,因為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高層拒絕在和談書上簽字,最終談判失敗。而面對這一切,李宗仁什麼都做不了。而此時,身為李宗仁多年的戰友白崇禧也不支援他。白崇禧認為自己手中還有幾十萬的部隊,美國也承諾過會給予幫助,白崇禧是以認為自己有實力可以和共産黨相抗衡。

白崇禧勸李宗仁去台灣,李回複六個字,氣得蔣介石罵他卑劣無恥

這一刻,李宗仁仿佛站在了世界的對立面,所有人都棄他而去,他隻是想國家和平,隻是想百姓安穩。可卻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在他背後支援他。眼見和談失敗,李宗仁除了歎息,什麼都做不了。

李宗仁需要的是全權,而不是一個外表光鮮亮麗的稱謂。沒有權利,他這個“代總統”什麼都不是,然而蔣介石卻打定主意不放權,就連李宗仁組織的幾次内閣都在蔣介石的暗箱操作下先後倒台。而美國也看到了李宗仁的“有名無實”,不願意出手相救。而此時國民黨内部也分崩離析,許多國民黨有名将領紛紛倒戈。

全盤敗局已經顯現,誰都無力回天,李宗仁開始仇恨蔣介石,怪他暗中掣肘,而蔣介石也對李宗仁恨得咬牙切齒,他在日記中寫道:“革命紀律與黨德全為李宗仁等掃地殆盡,白逆之罪惡更大。”

而與此同時,蔣介石等人已經做好了退守台灣的裝備,大量的黃金被悄悄運至台灣。

1949年4月22日,南京城響起了槍炮聲,人們都紛紛收拾包裹逃逃離。而李宗仁也在第二天一早乘飛機離開了南京。原本李宗仁是準備去廣州的,但是飛機起飛後,李宗仁在飛機上思考了許久,最後他指令飛行員轉向去了桂林。

在解放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下,桂林、重慶等地相繼失守。李宗仁感到國民黨大勢已去,便離開大陸前往香港。此後又稱病赴美,一去不歸。

蔣介石到台灣後,一直想重新坐上總統的寶座,但奈何還有一個名存實亡的“代總統”,李宗仁不肯辭職,蔣介石當總統就非名正言順。于是台灣“檢察院”就多次緻電李宗仁,讓其傳回台灣。

李宗仁也不是傻子,回台灣無異于“羊入虎口”,現在隻能待在國外才能保證自己的平安。于是李宗仁以國民黨“代總統”的名義向台灣“檢察院”回電稱:自己的病體尚需要休養,不能立即返台,在美國就醫也沒有耽誤政事,還可以洽談援助之事。

在回憶錄中,李宗仁也說道了自己不願意回台灣的原因:“台灣是蔣介石的天下,他掌握了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我如果貿然回台灣,無異于自投羅網。”

白崇禧勸李宗仁去台灣,李回複六個字,氣得蔣介石罵他卑劣無恥

李宗仁一日不回台灣,一日不宣布辭去“代總統”之職,那麼蔣介石就不能名正言順地當上總統。但李宗仁如今是鐵了心不回台灣,在此情況下,蔣介石決定當機立斷,他聲稱:“倘若我去年不下野,無論如何想象不到大陸各省會在一年之内斷送幹淨。我下野的後果,終意如此,殊為痛心,現在國家情勢危急非常,如果我再不負起政治軍事的責任,在3個月之内,台灣一定完結。我出來之後,台灣可望確定。”

此後,蔣介石又一手操縱了“一屆二次國民大會”第六次會議,并通過“國大”代表之手将李宗仁的職權剝得一幹二淨。自此,這場總統之争的鬧劇終于落下帷幕。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在台灣宣布“複職”,同日,李宗仁在美國舉行記者招待會宣稱蔣介石“違憲”。

李宗仁在美國的生活過得也并不好,但卻不得不留在美國,因為他已經沒有地方可去了。他還曾經自嘲道:“欲求張漢卿第二也不可得。”

在美國的日子裡,李宗仁時常關注着國家的消息。在得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後,這位年七旬的老人激動萬分,當即感歎地說道:“有了原子彈,這是多大的變化!我們國家多少年,連一部像樣的單車都造不出來。”

看到國家如此之大發展,身在異國他鄉的李宗仁思鄉的情感越來越濃烈,到了古稀之年的李老先生也想落葉歸根。而他想歸國的消息也傳到了中央的耳中。為此,周總理還特意托程思遠帶話給李宗仁,并提出了“四可”:“可以回來定居;可以回來,也可以再去美國;可以現在歐洲暫住,再定行止;回來後可以再出去。總之來去自由。”

白崇禧勸李宗仁去台灣,李回複六個字,氣得蔣介石罵他卑劣無恥

一個星期後,程思遠飛抵蘇黎世與李宗仁見面,并向他轉達了周總理的問候以及中央提出的“四可”。李宗仁聽完後說:“這‘四可’,我隻要‘一可’,回到祖國定居晚年。”

1965年7月12日,李宗仁夫婦登上飛機飛往香港,然後香港乘坐飛機前往大陸。在上海機場,周恩來帶着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以及前國民黨起義将領等111人在此迎接李宗仁。

在機場大廳的歡迎儀式上,75歲的李宗仁鄭重地宣布:“親愛的同胞們,在過内外一片大好的形勢中,我已經從海外回到人民祖國的懷抱裡來了。” 晚上周總理設宴歡迎李宗仁一家,總理在宴會上高興地說道:“回來就好,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

這位在異國他鄉漂泊了整整十六年的老人,終于回到了故鄉。

在解放初期,李宗仁的幾個妹妹妹夫因為是大地主而被解放軍槍斃了,很多年後,有人提起這件事情。李宗仁卻平靜地回答道:“過去我也殺過共産黨,這麼多年過去了,就不要去記仇了。”

曾經水火不容的敵人,如今也能坐在一起把酒言歡,相逢一笑泯恩仇。

半年後,李宗仁和夫人回鄉參觀,在南甯、柳州、桂林等地,李宗仁參觀了當地的工廠、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看望這一切,李宗仁感慨地說道:“我是廣西人,我深知廣西過去的貧窮,還鄉前,朋友告訴我,廣西這幾年建設得還不錯。現在看來,的确不錯。”

1969年,李宗仁先生遭受病魔的摧殘,在彌留之際,他給毛主席和周總理留下了一份信,在信中他說道:“我在1965年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所走的這一條路是對的。”

這一年1月30日,午夜12點,78歲的李宗仁先生與世長辭,

李宗仁的一生波瀾壯闊。李宗仁幼年時,母親問他長大後的志向,他說自己要當“養鴨的”,因為在他看來“鴨養蛋,蛋變鴨,十分可羨。”而在曆史的洪流之中,這位胸無大志的少年郎,最終卻成為了名滿天下的“代總統”。雖然他的一生有過有錯,但他的愛國情懷卻始終如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