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的大中國小生到五一假期前後才陸續迎來開學,各地很多用人機關也沒徹底恢複到春節前的正常上班狀态。

由于人們在疫情期間很少出門,待到一出門,很多人突然意識到2020年的春季竟然靜悄悄地從身邊溜走了!溜走了!溜走了!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

往年的春天,人們更多感受的是萬物複蘇、春意盎然,是出門踏青賞花親近自然的最好季節。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

對于職場人士而言,春天可以讓大家脫去厚厚的棉衣羽絨服,穿上輕薄的春款職業裝或休閑服,是Mary、Vivian和David們展示社會精英、職場白領精神風貌最好的季節,想想都有點小激動呢!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

然而2020年的春天,突然讓這一切都變得不可能。

實際情況是,對于我國大多數地區的廣大人民群衆而言,很多人過年的新衣還沒穿幾次,為了複工或開學準備的漂亮春裝也還沒來得及美美穿上兩天,就要心急火燎地翻出夏裝了。否則,怎一個熱字了得?(每年全國各地的人民都抱怨春、秋季太短,固定格式“××市春(秋)天為什麼這麼短”,感興趣可以求助度娘)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

更為可悲的是,對于很多“宅”們——人在家中宅,悲從天上來,脫了冬裝就隻能穿夏裝,春裝徹底“居櫃”隔離。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

立夏已過,夏至未至。天氣越來越熱,白天越來越長。上學時地理老師一定給大家普及過地球上為什麼有四季的變換,而一年當中天亮的時間并不一緻。

隻是,你現在還能想的起來嗎?原理還解釋得通嗎?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

其實,說起來也簡單,這全是地球的軸傾斜惹的“禍”!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

1. 地軸:地球POSE幅度是23.5°

地球的軸,即假想的南北極連線,與鉛垂線大約傾斜成23.5°。地球每24小時環繞地軸自轉一圈;地球自轉的同時,又每年沿着近似圓形的軌道環繞太陽緩慢地公轉。如果地球不是偏離鉛垂線而傾斜,那麼在一年的公轉過程中,在給定緯度上所接受的太陽能是沒有變化的。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

2.夏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

但是,由于地軸是傾斜的,太陽能入射的最高位置在一年中就會有所變化。當北半球向太陽傾斜時,太陽的直射光線向北可以遠達北緯23.5°(北回歸線)。地球的這種位置大約出現在6月21日,也就是北半球的夏至點和南半球的冬至點。大約在12月21日,當太陽光線直射點到達南緯23.5°9(南回歸線)附近時,就是南半球夏季的開始和北半球冬季的來臨。在一年中的其他時期,地球相對于太陽的位置直接導緻太陽光線從大約北緯23.5°向南緯23.5°移動,然後再傳回。大約在3月21日和9月21日(春分點和秋分點),太陽光線垂直射向赤道。這就是四季變換的原因。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

3.白天為什麼不懂夜的黑?

地軸傾斜也意味着晝夜長度在一年中會發生變化。地球的一半總是在接受光照。但是隻有在赤道上,全年的每一天白晝都是12小時。随着離赤道的距離增大,白晝或黑夜的時間也随之變長,這取決于陽光直射赤道以北還是以南。在北半球的夏季,白晝長度從北極圈向北極逐漸增加,在北極達到最大值——24小時。而在同一時期,黑夜時間的長度從南極圈到南極最終可以達到24小時。

由于極地夏季白晝有24小時,看起來應該有充分的太陽能可資利用。但是,由于太陽的入射角極為狹小(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低),是以所有太陽能分攤在寬廣的地面。相比之下,南北緯15°~30°之間的地區,夏季白晝時間較長且陽光入射角接近90°,兩者結合使這兩個地區有大量的能量可供利用。

4.這個角度很完美

地軸的這個傾斜度實際上在地球上的生态圈造就了很多的好處。首先就是地球上面可以讓生物生存的地方更多了,地球上絕對的寒冷地區少多了,地球絕大部分的表面都适合生物生存,而且在溫帶地區出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現象,大氣環流也更加的活躍和廣泛,水汽和降雨也分布得更加均勻,這些無疑都是有利于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如果地球不是傾斜的,那麼地球的生态圈将會小很多。對于廣大群衆而已,就不單純是春秋季短,冬夏季長的問題了,很有可能一年都隻有一個季節,問題大了去了。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

對于大多飽受996摧殘的職場白領,如果有一本茶餘飯後讀起來不費勁,甚至很有趣的地理學通俗讀物,幫我們系統回憶起地理老師曾經的敦敦教導,并把相關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給我們答疑解惑,豈不是很好?《地理學與生活》就是這樣一本讀物,與地理有關的問題,都能友善地從中找到滿意而權威的答案,稱得上是居家旅遊必備之良品。

做一個有趣的職場人,一定要懂這些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