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全是物聯網的必選項

安全是物聯網的必選項

 

在日前舉辦的CeBIT2017(漢諾威消費電子、資訊及通信博覽會)上,從智能家居到智能城市、從互聯汽車到互聯電表……豐富多彩、充滿魅力的物聯網(IoT)應用,向人們充分展現出了一個美好的萬物互聯的世界。但是,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美好的互聯世界,都離不開安全這一塊最重要的“基石”。沒有安全保障的物聯網,不僅是空中樓閣,甚至會給人們的生産生活帶來緻命性的打擊。

目前,伴随着物聯網應用在各行各業的滲透,伴随着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的蓬勃發展,物聯網的市場空間正處于快速擴大之中。據Gartner 預測,到2020 年全球IoT 裝置數量将增至208 億台,複合增速高達34%。IoT将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廣泛進入各行各業,衍生出諸如智慧家庭、智慧教育、智慧醫療、可穿戴裝置、車聯網等多種場景……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聯網的裝置越多,安全事件的影響力就越大。2016年10月,黑客們通過使用一種被稱為“物聯網破壞者”的Mirai病毒造成了近半個美國的網絡癱瘓,攻擊流量超過了1Tbps,一共有超過100萬台的物聯網裝置(主要是用于監控、使用者可聯網檢視視訊的DVR數字錄像機)參與了此次DDoS攻擊。Mirai病毒可通過網際網路搜尋物聯網裝置,當它掃描到一個物聯網裝置,例如網絡攝像頭、智能開關等,就嘗試使用預設密碼進行登入,一旦登入成功,這台物聯網裝置就進入“殭屍電腦”名單,就可以被黑客用來攻擊其他網絡裝置。

此次大規模的攻擊事件,暴露出物聯網裝置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也暴露出業界對于物聯網安全缺乏必要的重視,可謂大聲敲響了“警鐘”。在這次事件中,物聯網裝置廠商對于安全的輕視可謂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許多公司開發數字錄像機産品時,一般會采用通用的賬戶名和密碼,并且會将模組中的密碼寫入到固件中,并且使用者也沒有途徑更改密碼,這樣一來黑客隻用簡單嘗試通用的賬戶名和密碼(Mirai病毒自帶60個通用密碼),就有可能控制一台數字錄像機,而這正是短時間内超過100萬台物聯網裝置被控制的根源所在。

物聯網的安全威脅将長期存在,這是ICT産業必須面對的現實。客觀來看,傳統通信網絡乃至計算機網絡經過多年的發展,盡管已經擁有了豐富的安全手段,但依然存在着大量的安全問題。可想而知,聯網種類更加豐富、應用場景更加複雜的物聯網,其面臨的安全形勢是何等嚴峻了。事實上,Forrester 對全球組織的一項調查表明,47% 使用或計劃使用物聯網的商業組織,在行業應用過程中都曾經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包括控制系統被攻破、聯網裝置采用簡單密碼、通信過程未加密……

物聯網的安全威脅還将是多層面的,需要産業參與各方給予全方位的重視。其一,在物聯網的感覺層,數量衆多、無所不在的傳感器,是很容易被攻擊的薄弱環節;其二,在物聯網的傳輸層,伴随着IP化和融合化大潮,無線協定本身的缺陷、封閉的工業應用和協定無法被安全裝置識别、通信過程不加密、IP體系自身安全問題等導緻安全威脅的大門大開;其三,在物聯網的平台和應用層,伴随着開放化趨勢,産生了新的安全風險,例如新平台的自身漏洞、新的通信協定可能帶來的安全問題等。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由于聯網的裝置數量更多、資料量更大,安全挑戰必然會更大。確定物聯網的安全,對于任何一家試圖進入該領域的企業而言,都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從産品出廠時就應被打上“安全”的烙印。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