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華與中标分手 國産作業系統市場呈現新格局

2016年開年,普華軟體和華東是以2.2億元高價轉讓中标軟體50%股份(其中普華46.5%,華東所3.5%)的新聞,成為國産基礎軟體圈裡被熱議的話題。接盤方一蘭科技是一家2014年成立的高科技企業。從此普華與中标撇開了理不清的既是股東、又是競争對手的關系,橋歸橋、路歸路,各自發展,兩不相幹。

源起:一面紅旗的倒下,給普華和中标帶來的機遇和變數

普華基礎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華軟體)與上海中标軟體有限公司(簡稱中标軟體)能有今日之變,還要從2014年說起。2014年初,也是在寒冷的冬天,國産基礎軟體圈裡發生了一件頗受關注的新聞事件,那就是中科紅旗員工讨薪,在工信部門口拉起了橫幅。從此國産作業系統陣營裡的一面旗幟——中科紅旗就這樣倒下了,員工解散,資産清算。站在競争對手的角度,這件事倒是給普華和中标都帶來了發展的機遇。

普華原本沒有作業系統,中科紅旗清算之後,普華開始接收中科紅旗的團隊,包括研發、技術支援和銷售人員。從此,普華有了作業系統産品。2014年8月,中科紅旗資産拍賣,普華是主要競拍方之一,普華的競拍對手就是最終接手紅旗的五甲萬京。

拍賣當天,雙方在1862萬元的底價上,按照每次增加100萬元展開競購。普華軟體最後一次給出了3762萬元的報價,五甲萬京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100萬,即3862萬元,普華決定不再加價。最終,五甲萬京獲得了中科紅旗的資産。當時,媒體對此事的評價是,“普華軟體遺憾出局”。那個時候,業内“普華軟體是中科紅旗最佳接盤者”的呼聲不絕于耳,并且中科紅旗的很多員工也這樣認為。

紅旗一度是業内公認的能夠代表國産作業系統實力的一面旗幟。對中标而言,紅旗清算也給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标軟體成立于2003年,股東分别為:中國軟體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軟),是中國電子資訊産業集團公司(CEC)控股的大型上市軟體企業;普華軟體,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整合集團優勢資源投資設立的,注冊資金2.89億元人民币;還有一位股東是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紅旗的衰落也并非一朝一夕,從紅旗開始呈現出頹勢,普華尚未組建團隊,市場上沒有和中标體量相當的競争對手,需要采購國産作業系統的使用者沒有别的選擇,隻能選中标,中标在這個階段迅速發展。目前,已占國産作業系統市場的半壁江山。

其實,從2014年普華軟體對外正式宣布做國産作業系統以來,普華軟體對中标軟體來說,其身份和地位就變得有點尴尬,既是股東,又是競争對手。也許從那時起,普華軟體就已經萌生退意,要專注于做普華自己的作業系統。

由于曆史原因,CEC和CETC各自出資一半(華東所也是CETC的下屬機關)投資中标做作業系統,原因當然是看好自主可控市場,希望能夠從作業系統層面,更好地配合旗下軟體資訊企業開展業務。但CETC的這一目标始終難以實作,感覺對中标難以駕馭。比如,普華已經控股人大金倉資料庫,從整合效應來說,CETC肯定希望中标作業系統可以更多地與人大金倉綁定,但在實際業務中中标作業系統還是更多地和達夢資料庫(CEC旗下基礎軟體企業)綁在一起。

與其受制于人,不如有自己的作業系統,筆者認為,這是普華做作業系統産品的初衷,也是今日轉讓中标軟體股權之變的起源。

從公開的财務資訊來看,中标軟體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都還沒有實作盈利,普華的這筆投資在過去12年中難以實作投資回報,但僅此次股權轉讓一項,就能收回所有投資,并實作投資盈利。

機遇:一面旗幟倒下,總要有另外一面旗幟接替。中标、普華,誰執鹿耳?

如果中科紅旗能撐到今天,會不會賣更多的錢?當然,這個假設不成立,若中科紅旗能撐到今天,就不會賣了。

雖然自主可控市場一天比一天受關注,但是這個領域裡的企業還是一如既往地虧損不賺錢。即便如此,筆者還是認為,今天國産基礎軟體的市場環境和兩年前不同了。

安全可控一直是國家強調的,近兩年,政府部門出台的相關政策越來越細化,甚至給出了國産化替代的時間表和替代比例。比如,銀監會規定:到2019年安全可控資訊技術在銀行業總體達到75%左右的使用率。這是公開出台的政府檔案中首次對自主可控的目标做出明确規定。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釋出中央機關采購計算機禁止安裝win8系統。《國家安全法》第25條有明确規定,要實作網絡和資訊核心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資訊系統及資料的安全可控。看到這樣的市場機遇,國産作業系統市場開始有純粹的民營企業、民營資本義無反顧地自願加入進來。

除了對自主可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國産作業系統企業已經可以從資本市場獲得投資回報了。眼前普華能夠通過轉讓中标股份進而獲得投資收益,就是最好的佐證。

這次接手中标股份的一蘭科技不僅是一家2014年才成立的新企業,并且起初的業務在于金融資訊化。2.2億元!如此大手筆的投入,肯定是看好國産作業系統市場,看好中标未來的發展。我們再來看看一蘭科技的母公司:一蘭投資集團。一蘭投資集團是一家涵蓋私募基金、商業投資、資訊科技三大業務範圍的綜合性管理機關,旗下有主營基金管理、投資擔保、科技資訊安全、藝術品投資等業務。也就是說,一蘭科技從成立之初,身體裡就流動着資本的血液。資本的運作方式,大家是懂得的,一定不會單純地靠做實業去實作投資回報。

前景雖好,但是還是那句老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國産作業系統廠商多年來靠國家扶持,還沒有自我形成良好的造血機制。紅旗的倒閉就是最好的例證。有一蘭科技這樣的民間資本介入這個市場,應該是國家希望看到的。對于國産作業系統的發展,需要長期的投入,一味依靠國家是不現實的,探求社會資本的路會讓國産作業系統從其他途徑獲得資金來源,更利于行業發展。純靠國家投入,出不來像Windows那樣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産品,那企業你就自己去市場摸爬滾打吧,你長起來沒夭折,總有一天能出來個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産品。

同時,與基于開源技術發展基礎軟體不同的,似乎還有另外一條曲線救國的路線,那就是CETC與微軟成立合資公司,為中國政府和國企定制Windows10。既然你說你開放,那你就開放出來看看我能不能用。這似乎也能給難以一下子成熟起來的國産桌面作業系統一個過渡的階段。微軟若真能開放代碼,那我們就能直接學習到先進的技術;還能利用微軟豐富而龐大的生态系統,解決目前國産作業系統桌面缺乏應用生态的瓶頸問題;利用微軟的管道擷取市場占有率;學習微軟的專業化管理……。

雖說目前CETC與微軟的合作還不知道普華是否會參與,但普華似乎是最有機會選擇兩條發展路徑的企業:既可以做完全自主的作業系統,也能走一條折中的路線。若政府和國企真能采購合資企業做出的安全、可控的Win10,這也有利于CETC與微軟的合資企業迅速占領市場,畢竟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在那裡。合資企業也能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生态體系。

普華與中标撇清,未來國産基礎軟體陣營裡又多了一個國家隊,再加上一些民營企業,究竟誰能成長成一家有市場化運作能力的企業,誰能做得出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産品?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期待,并且期待得太久了。從今天的市場格局來看,普華和中标的體量接近。一面紅旗倒下,總要有另一面旗幟接替,中标和普華誰能成為那面新的旗幟?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