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陽明最著名一首詩,豪情正義,寫完後修成史上最後的聖人

孟子說“五百年必有聖人出”。何為聖人呢?“但凡聖人,必有偉大而堅定的信念,擁有超乎尋常的意志和思想,有着重建社會價值傳統、挽救世道人心的崇高理想”。是以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近五百年間,出現了一個半聖人,半個是清代的曾國藩,一個是明代的王陽明。而五百年來,唯一能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聖人,隻有王陽明。

王陽明最著名一首詩,豪情正義,寫完後修成史上最後的聖人

大明王朝弘治十二年的會試考試,迎來了兩個光耀千秋的人物:一個是唐寅,唐伯虎;一個是王守仁,王陽明。不幸的是,唐伯虎在這次會試中,因卷入徐經科考案而被終生禁考,徹底斷送了仕途之路。在中國古代,讀書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學而優則仕,隻有通過科舉考試,才能達則兼濟天下,才能實作他們的功業理想。是以唐伯虎對自己的遭遇分外激憤,從此他把自己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藝術領域中,為中國藝術史造就了一個光彩奪目的天才人物。

王陽明對科考的态度和唐伯虎不同。他的父親王華就曾是弘治朝狀元,但這次會考之前,王陽明已經是兩次落榜了。當有人安慰他時,他卻說,别人以落榜為恥,我卻以落榜之後心動為恥。他小的時候,就曾問老師,天下第一等事是什麼?老師說,當然是科舉,而他則說,天下第一等事是做聖人。好在經曆了兩次科考失敗後,在公元1499年,王陽明終于高中進士,正是步入仕途。

王陽明最著名一首詩,豪情正義,寫完後修成史上最後的聖人

當時的明朝,正是宦官當道的“八虎之亂”時期,太監劉瑾禍亂朝政,文官集團則奮起反抗。戴銑、薄彥微等上疏勸誡,被劉瑾逮捕入獄。此時的王陽明雖隻是個六品的芝麻小官,卻也被卷入這場鬥争中。他仗義執言,為被捕的官員鳴不平。結果他被廷杖四十後,扔進了錦衣衛的大牢。

後來劉瑾假意把王陽明放掉,卻又派人尾随追殺。在錢塘江邊,王陽明急中生智,他寫下兩首絕命詩,然後做了投海自盡的假象,騙過了錦衣衛殺手。王陽明躲到一艘商船上,随波逐流,從浙江到福建。途中,商船迷航,又遇到了巨大風浪,險些颠覆。在那個狂風怒号的夜晚,在那個浪卷雲翻的時刻,王陽明經曆了生與死的考驗。而大難之後,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作詩明志。

王陽明最著名一首詩,豪情正義,寫完後修成史上最後的聖人

《泛海》

險夷原不滞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下天風。

“險夷原不滞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詩的開篇便儀态潇灑,表現了世間榮辱,淡然處之。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後來解放了無數人的心靈,打破了數百年來理學家對人性的鉗制。但要解放世人,首先就要解放自己。他說,海上的風起雲湧,巨浪滔天,隻要心不為所動,那這點風浪又能算什麼呢?世間的一切艱難險阻,自己原本就沒放在心上;世間的萬物變化,也不過似浮雲掠過長空,根本就不會在心中留下痕迹。這種心境的超越,是完成了人與自我的和解、與世界的和解。他既反映了王陽明剛毅無畏的品質,也反映了陽明心學“戒慎不睹,恐懼不問,養得此心純是天理”的觀點。有了如此境界,在詩歌的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抒發此時的心裡感受——

王陽明最著名一首詩,豪情正義,寫完後修成史上最後的聖人

“夜靜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下天風”。

在這遼闊而靜谧的大海上,手拿錫杖,身駕長風,在月光下飛越,飛越大海,飛越蒼茫,飛越滄桑。“海濤三萬裡”,這驚濤駭浪中的驚險航程,詩人卻寫得像一次極富詩意的旅行,因為他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

王陽明最著名一首詩,豪情正義,寫完後修成史上最後的聖人

後來,王陽明确實找到了人生的法器,也确實憑此法器飛越了世間的滄桑,這就是他的“陽明心學”。寫完這首《泛海》後,王陽明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貶谪的龍場之路。在荒蠻的貴州,他終于龍場悟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奠定了陽明心學的基礎,成就了中國最後一位聖人。正如王陽明後來所說的“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他深?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辯他吉兇災祥”。是的,“心外無物”,人生必得先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那顆赤子之心,找到那個無所畏懼的自己,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