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業大資料應關注“提質增效”

“魔方大資料之工業大資料”專場活動日前舉行,工業大資料領域領軍企業的衆位大咖就工業大資料領域出現的新機遇、新融合、新挑戰進行了深度交流與探讨。該活動由上海大資料聯盟、資料猿主辦,寶信軟體(600845)、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協辦。

“工業大資料”,即工業領域資訊化相關應用中産生了海量資料,不僅包括工業和制造業生産鍊中産生的資料,還包括使用者使用數字化裝備時産生的資料,以及網際網路上的資料,将這些資料反哺到工業生産制造中,不但能夠提升工業生産效率,且順應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趨勢。

寶信軟體資深項目總監王奕稱,智能制造是一種滿足個性化需求且快速響應服務的制造模式,通過智能制造,不但能夠提升企業内部制造效率,同時提高了企業間的協作效率。“智能制造方案設計的核心是資料,在裝備本身、制造流程、業務過程中都會産生海量資料,将資料應用于制造業産品生産的各個環節,才能推進智能制造。”王奕表示。

寶信軟體進階技術總監沈春鋒表示,傳統物聯網解決方案在可擴充性、資料多樣性、實時性等方面面臨巨大挑戰。他透露,寶信軟體已認證工業大資料平台,在資料采集、監控、存儲和應用可視化方面,形成了完整的行業解決方案,可應用于綠色農業、工業制造、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健康醫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環境監測、水利水務等領域中。

與會專家均認為,智能制造歸根到底是企業的創新、是智能工廠技術的創新、是工業機器産生的資料轉化為實時資訊,它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在內建存量資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和優化。是以說,工業大資料應依據不同産業的現狀和問題,在“提質增效”和“轉型更新“兩個方向發揮關鍵作用。

“用大資料思維來解決問題,從價值點分析及确定,比如分析電梯需要裝多少,基于解決方案需求進行資訊化。”美林工業大資料業務總監李瓊舉例說明。

據麥肯錫報告,制造業企業利用大資料技術後,生産成本可降低10%-15%。“就具體業務場景來說,制造企業在故障診斷、預測性維護、物料品質分析、供應鍊優化環節中,利用大資料技術進行分析和處理,可以及時給出預測結果,以保證産品生産計劃。”明略資料上海副總經理李勇表示。

将高性能計算、仿真分析與大資料技術相結合,可以增強仿真技術在處理複雜工程和科學問題方面的效率和能力。

據悉,上海超算從2008年開始,通過仿真計算雲平台為各類工業使用者提供計算服務,增強産品設計、協同研發以及資源接入等能力,促進各類資料産生。同時面向工業研發環節開發各類仿真雲計算平台。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