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讓美國群眾喜歡并熱愛的網際網路枭雄——雅虎正在死去。一個讓阿裡巴巴占據公司72%總資産的雅虎,還有未來嗎?還能創造什麼價值?
這是一個有着22年曆史的網際網路巨頭,雖然他懷揣着阿裡巴巴15%的股票這樣一個“大金蛋”,但當下的雅虎正面臨着一個巨大的身份危機:如果不是阿裡巴巴“施舍”給其紅利,雅虎還有什麼?
阿裡巴巴竟是雅虎的核心資産?
觀察雅虎的資産結構,筆者認為雅虎隻是阿裡巴巴股票代理公司!
這個名稱絕不是對雅虎的诽謗。由于雅虎和阿裡巴巴都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可以通過公開的資産和财務數字來佐證雅虎的這個新身份。根據雅虎公布的資料,雅虎當下的(截止到2016年1月12日)市值是289.8億美元。但如果我們細看雅虎的資産結構,雅虎的危機便暴露無遺了。
雅虎持有阿裡巴巴15%的股份,而阿裡巴巴目前的市值是1757億美元(截止到2016年1月12日)。這樣雅虎持有的15%阿裡股票相當于253.6億美元,占雅虎總資産的90.9%。一個公司90%以上的資産由另一個公司的股票構成,這還不足以說明雅虎是阿裡巴巴的股票代理公司嗎?
據《紐約時報》在2015年12月的報道,雅虎持有的阿裡巴巴股票價值310億美元(阿裡巴巴的股票自2014年9月在美國上市以來是先升後降的模式),其雅虎日本的資産價值為85億美元,剩下的雅虎核心業務的價值為30億到80億美元。如果按照這組資料,雅虎的阿裡股票占到其資産總值的65.2%到72.9%之間。這同樣說明了阿裡股票在雅虎公司中的核心地位。
擺在雅虎面前的一道難題
事實上,雅虎在2015年全年都在抉擇着如何處理阿裡巴巴的股票。2015年1月27日,雅虎總裁Mayer女士宣布雅虎将把其持有的15%阿裡股票拆分以組建一個新的公司。這個決議得到了大多數股東的認同 ,因為這意味着很多股東在10多年前沒多少價值的投資現在變成了一個395億美元的“大金蛋”(阿裡股票在2015年1月處于105美元一股的最高位)。
美國的公司也同樣有管理層和董事會的沖突,但大多數時候公司管理層都會按照董事會的意圖進行大方向上的運作。而董事會大多數是由機構投資者提名或推薦的,這也是美國經濟最終由華爾街控制的原因。
就雅虎的情況來看,其77%的資産是由機構投資者掌控的(其中最大的股東Vanguard Group持股5.21%,其後還有791家機構持股),8%的股票由管理層和個人大股東掌控,剩下15%的股票由散戶持有。在美國,科技類闆塊的股票散戶的持有率相對較高,是以15%的散戶持有率已經是很高的比例了。雅虎的資産結構決定了機構投資者(華爾街)對雅虎的絕對控制,他是一個聽從于資本的科技公司。
雅虎無疑是一個被資本控制的公司,這和美國其他科技公司仍然被創始人控制的情況不同,也和中國的上市公司比道義、比情懷的情況更加迥然不同。
2015年11月19日,美國知名對沖基金Starboard Value的總裁Jeffrey Smith建議雅虎不要拆分阿裡的股票成立新的公司,而是把雅虎的其它業務拆分成立一個新的公司甚至全部賣掉。
他的理由是,這樣的逆拆分更好地保護了股東的利益,因為阿裡的股票相對于繼續下滑的雅虎其它業務更有價值。Starboard Value雖然隻是雅虎衆多機構投資者裡的一個,但其所代表的機構(華爾街)勢力足以震蕩雅虎的董事會乃至管理層。部分機構投資者呼籲保阿裡股票而舍雅虎的核心業務更突顯了雅虎的身份危機。
戲劇性的是,在2015年12月9日,雅虎放棄拆分阿裡的股票而選擇了逆拆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雅虎将把所有的核心業務(包括雅虎日本)拆分成一個新的公司,而保留阿裡巴巴的股票。這樣的話,雅虎徹徹底底地成了筆者之前對其的稱謂——阿裡巴巴股票代理公司。
還有更糟糕在等待雅虎
雅虎也曾輝煌過。作為一個成立22年的矽谷“中”老牌公司,雅虎曾經是全球浏覽量最大的搜尋網站,全球使用者數最多的郵箱,以及最早的門戶網站之一。
現今,雅虎的搜尋和郵箱義務被谷歌遠遠甩開,其新聞門戶更是江河日下。值得一提的是,雅虎10多年前在中國的運作可以說造就了中國本土門戶網站,比如網易、新浪的興起和壯大,但雅虎早已撤出中國多年,而且遠遠敗于他的中國效仿者。
不可否認,雅虎門戶網站在美國的失敗和美國傳統新聞媒體(《紐約時報》、ABC、NBC等)的網際網路化有關,但雅虎缺少的是創新動力。在需求面前,沒有颠覆美國傳統的視聽習慣,是以其新聞門戶是一個很不入流的業務。而在中國,網易和新浪成功地挑戰了傳統媒體,至少給自己開辟了新的、并成為主流的視聽習慣。
也許作為阿裡巴巴股票代理公司的雅虎還可以東山再起,但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紐約時報》在今年1月10日的文章中提到雅虎内部現在人心惶惶,隻有百分之三十多的員工認為公司的處境在改善,并且更糟糕的是,雅虎的裁員還在繼續。
一個沒有突出主業的雅虎是一個“僞巨人”。雅虎可以一擲千金的買小公司,但這對它并無增益,雅虎實際需要的是找到自己發光的地方。網際網路公司要想成為真正的巨人都得有自己近乎壟斷性的業務,Amazon的網購、微軟的Windows、Google的搜尋、Facebook和Twitter的社交軟體、甚至新星巨頭Uber的打車服務,這些企業的做法都值得雅虎學習,并且需要自我反思為何在這一輪的創新中遠遠落在别人身後。
雅虎還活着,但在美國消費者的心中,雅虎正在死亡的路上做最後的掙紮。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