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報紙啦】95後大學生用機器學習PAI大戰老年癡呆

中國青年報原文連結:http://zqb.cyol.com/html/2017-07/28/nw.D110000zgqnb_20170728_2-06.htm

燕山大學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出身的95後大學生譚創創,沒想到自己會與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症”)為“敵”。

  除了上課,他每天主要的工作,是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阿爾茨海默症。過去,大學生做研究主要使用自己的計算機,或者學校的實驗室裝置,而譚創創則與社會接軌,他的“武器”來自于亞洲最大雲計算服務商——阿裡雲。

  2015年上半年,剛剛大一的譚創創闖入了機器學習的世界。他向學校的文冬教授表達了想要參與科研的意願。此後,他開始運用機器學習算法來研究阿爾茨海默症的診斷。

  文冬解釋說,通常一次診斷可能需要做十幾個量表(根據病人答題情況判斷疾病——記者注),耗費大量時間,病人有時也難以堅持。加之病情輕微時,片子上無法準确呈現哪裡病變,就會降低診斷效率與準确性。“機器學習可以提高發現、診斷阿爾茨海默症的工作效率,在患者治療中起到積極作用。”

  在具體操作上,他們需要把功能性核磁共振和量表中得到的資料分為兩類樣本,一類樣本輸入到機器學習的分類模型中去訓練,學習普通人與病人的不同,再給它一個未知樣本去驗證分類器學習後的效果。

  項目初期,譚創創用自己的電腦就能完成資料模組化和病例圖檔的分析。但随着模型越來越大,電腦處理速度越來越慢,後來系統一啟動就崩潰。幾個月前,阿裡雲在深圳雲栖大會上宣布推出機器學習平台。譚創創逮住免費試用的機會,把自己想要運作的模型、資料和代碼一股腦兒輸入進去。阿裡雲遍布全球的伺服器瞬間響應,快速給出了結果。

  但這次對雲計算資源的大規模調用,很快引起了阿裡雲工程師的注意。阿裡雲機器學習營運負責人緻電譚創創了解情況,主動為譚創創延長了免費試用期,并将多位阿裡雲進階機器學習專家拉來支援。

  豐富的計算資源令譚創創如魚得水。在研究過程中,他還順帶向阿裡雲的機器學習平台回報一份産品底層硬體的問題,并是以被列為MVP使用者候選人,阿裡雲MVP指的是最有價值技術專家(MVP)稱号在全球範圍内授予為行業作出貢獻的300位專業人士。

  “可以說現在的研究還隻是嘗試。把運算資料過程中的各種可能性提出來,一個一個去試。” 譚創創覺得,現在的人工智能和大家想象的離得還比較遠,“并不是我把資料給它,它就能告訴我哪兒有問題。”

  “算法裡包含了隐含層,但現在不知道這個隐含層中有什麼,裡面的隐含變量代表了什麼意思,這是機器學習理論需要突破的地方。”他認為,人工智能這股熱潮才剛剛開始。我們隻是撕開了一個口子,一群人沖進去發現一片黑暗,連燈都沒有。大家都在自己周邊一兩步的距離内探索,即便如此,人工智能已經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

  如今,文冬教授所帶的團隊已經在診斷與康複治療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研發出基于功能性核磁共振資料的阿爾茨海默症早期自動診斷軟體系統、認知評估軟體系統。

  “我總覺得我像剛入門一樣,還有很多工作、很多實驗要做。”譚創創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趙建琳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7年07月28日 06 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