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背後的故事,70年後首次揭秘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背後的故事,70年後首次揭秘

1949年6月17日,一封“008”号電文就在上海市警察局内流傳:

“茲于1937年冬,延安黨中央派往上海地下黨工作之李靜安同志,去向不明,特勞查”。

調查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展着,可始終沒有找到李靜安的蹤迹。

隔了三天,調查員接到群衆的回報,說一夥國民黨押解着十多人到戚家廟實行了槍決,那時距離上海被成功解放不過剩下短短20天時間。

為了搞清楚這些人裡面有沒有李靜安,調查員當即就過去了,同行的還有李靜安的妻子。

戚家廟裡,一具又一具烈士屍骨被擡了出來,直到最後一刻,那個始終沉默着的女人才猛地嚎叫了出來,“李白!我的丈夫啊!”,在場之人聞聲無不心如刀割。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背後的故事,70年後首次揭秘

原來,李靜安,也就是化名為李白同志的共産黨人就在其中。

當李白烈士的遺體被遷往龍華公墓時,很多人還不認識他,但到了1958年,一部《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全國上映,“李白”的名字不再是唐詩人專屬。

然而,李白真正的人生經曆要遠比電影展現出的更恢弘、更龐大,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背後的故事,70年後首次揭秘

從農民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共産黨情報員

李白是湖南人,和毛澤東算得上半個同鄉,他家境貧寒,早早地就出來做工,貼補家用。

當時,農村的地主還非常多,别看李白年紀小,對地主糧食、欺負奴役就十分看不慣,于是,他就自己寫詩,把這些“蛀蟲們”痛痛快快地罵了一頓。

罵完還不算,他又立下誓言,以後要将這些地主們推翻,讓大家夥過上好日子。

當共産黨軍隊到村裡做宣傳時,他就報名入了黨,後來加入了工農紅軍。

這一年,他不過才15歲。因為聰明機靈,1934年,他就被調到瑞金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學習無線電技術,畢業之後配置設定到電台工作。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背後的故事,70年後首次揭秘

這時候,他發電報的技術已經熟練到家了,基本上沒有他打不出來的字,也沒有他不會操作的電報機,他還能将電報機拆了重組,然後裝成和原來一模一樣。

這些出神入化的操作為他後來從事地下情報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且李白還有着極為純正的共産主義信仰,在紅軍長征過程中,他始終不肯将電報機假于他人,總是一個人背着,爬雪山、過草地也緊緊地護在心口。

直到紅軍順利抵達陝北,他整個人都瘦脫相了。

不過,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李白堅信,“電台重于生命”,甚至不惜為此付出生命。

淞滬會戰後,國民黨正面戰場不敵日本人,上海首當其沖。此時遠在延安的毛澤東決定在敵人的心髒位置安插“信号源”,于是李白臨危受命。

他的情報工作是做得最好的,延安固然重要的,但上海更需要他。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背後的故事,70年後首次揭秘

是以,李白被委派到上海開展地下情報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建立秘密電台。

這在當時,是十分危險的一件事,因為随時都有可能犧牲生命。

然而,李白絲毫沒有猶豫,在他心中,一名共産黨員的光榮就是犧牲在戰場上。

于是,在接到指令的當天,他就馬不停蹄地趕往了此時正處于水深火熱的上海。

從此,一條上海連接配接延安的電波管道聯通起來,電報機的“嘀-嘀”聲中,無數條關乎中華四萬萬兒女前途命運的訊号傳送在中國大地上。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背後的故事,70年後首次揭秘

想方設法建起“紅色電台”,曆經折磨堅守“黨的機密”

雖然“李白台”建立了起來,但如何保證電台不被敵人發現,保證發送電報的安全,成了李白首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是解決電報傳輸中的電波流。

這和電報機的工作原理有關,啟用一台電報機,往往會傳輸大量的電波,由此會導緻電流的不穩定,比如,引起電燈忽明忽暗,還有突然的跳閘或斷電。

這些奇怪的現象很容易會引起敵人的注意,也不利于長期維持電台。

于是,李白就想點子把電報機的功率降到了30瓦,這樣雖然解決了電流不穩的問題,卻出現了新的問題,就是電波無法帶動遠距離傳輸。

如此一來,“李白台”的意義就不複存在了,因為它是連接配接延安的最重要樞紐。

沒法,李白隻能再想辦法,經過反複的試驗、研究,他終于摸索出一套發報規律。

——就是在每天零點到四點之間,趁着人們熟睡,敵人偵查不嚴的時候,用收音機天線作掩護,操作電報機發送電報。

這雖然不能完全解決發報的電波流問題,但卻盡可能地減弱了電報機的存在感,隻要敵人不仔細檢視,就能保證傳送情報的基本安全。

除了電波流問題外,還有日本人和王僞政府的不斷騷擾。

在國民黨軍統的帶領下,上海的幾乎每一處都安插了奸細和探子,他們深入大街小巷,企圖找到共産黨地下工作者們的蹤迹。

對于從上海傳輸出去的電波,日本人和國民黨對此是恨之入骨,不過苦于無法找到發報人,而在此期間,李白就和敵人們開展了曠日持久的周旋。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背後的故事,70年後首次揭秘

為了掩護李白的行動,黨中央還專門委派了一名紗廠女工裘慧英假扮成他妻子。

李白平日裡一面教裘慧英簡單地發報操作,另一面積極地搜尋日寇情報,并傳送至延安。就這樣,兩人的革命友情很快升溫,在一年後,經組織準許結為真正的夫妻。

而裘慧英成長得也很快,她從丈夫身上看到了不畏生死的英勇氣節,并暗自發誓,自己也要向丈夫李白看齊,做一個敢于犧牲自我的戰士!

随着日本國際戰場的更新,美國對日宣戰,此前和英美人虛以委蛇的日本人徹底撕破了臉皮,公然占領了上海租界,而處于租界内的李白夫婦就這樣落入了日寇手中。

為了保護黨的情報網絡,李白鎮定自若地将電報機進行了拆解,然後迅速清理了現場,可日本人非常狡猾,搜到了電報機的零部件後,就逮捕了李白和裘慧英二人。

在獄中,李白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日本憲軍為了撬開他的嘴,使用了電刑、棍棒、竹簽、皮鞭和烙鐵等等刑具,可這樣的嚴刑拷打下,李白始終都沒有松口。

後來,在将信将疑中,日本人接受了對李白的保釋,将他們夫婦二人放了出來。

回家時,李白的臉已經腫得變形,身上沒一塊好肉,可他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同志什麼時候來?我希望早點工作”。

正是這樣锲而不舍的堅持,“李白台”成為抗戰期間最為重要的一道“生命線”,将延安的訓示傳送至上海及華東地區,成為當之無愧的“紅色電波”。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背後的故事,70年後首次揭秘

為了革命事業,獻出自己的生命,建國後,加害者全都锒铛入獄

從日本憲兵大獄出來後,黨組織就将李白夫婦調往了浙江,這裡相對來說更安全,李白也隐瞞身份打入國民黨内部,成了一名報務員。

他化名為李靜安,常常往返于江西、浙江一帶,利用職務便利給黨秘密傳送情報。

因為他高超的無線電技術,國民黨始終都沒有發現他的身份秘密。日本投降後,李白再次回到上海,繼續從事“李白台”的電報工作。

盡管行動十分隐秘,但李白的一舉一動還是引起了國民黨軍統的懷疑,在最後一封電報發送完成後,一大波軍警圍住了李白的住所。

尚在屋内的李白用電報敲下最後一行字,“同志們,永别了!”,點選發送。

他猜到了自己的命運,但為了給尚不知情的同志們留下訊息,避免更多的犧牲,他必須這樣做,以一人的犧牲換取更大的勝利,這就是他所堅持的“電台重于生命”。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背後的故事,70年後首次揭秘

在敵人的獄中,李白面對無窮無盡的拷打,都咬緊了牙關。敵人見他從他這裡無法突破,就找來他的妻子、孩子,在他們面前慘無人道地折磨李白。

面對敵人的險惡用心,李白告誡妻子,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也等于看到了。今後我回來當然最好,萬一不能回來,你們和全國人民一樣,能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在距離上海解放還有20天時間時,國民黨開始了喪心病狂地大屠殺。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背後的故事,70年後首次揭秘

身在牢獄之中的李白随即被一輛軍用卡車秘密帶到了城外十幾裡的戚家廟,然後處以槍決。他犧牲的時候,才不過39歲。

在建國後,李白的事迹通過《永不消逝的電波》被更多人了解,而關于他遇害的真相也一直牽挂在人們心中。

陳毅就在給李克農的回電中寫道,血債要用血來還!殘害李白烈士的反革命分子,我們定要向他們讨還這筆血債!

在經過長期的跟蹤、調查後,上海警察局找到了當時整理李白烈士審訊材料的國民黨“在鄉軍人”,并通過他找到了破壞李白電台、加害李白烈士的主謀,葉丹秋。

葉丹秋,一名有着16年間諜生涯的老軍統,雙手沾滿了我黨地下工作者的鮮血,李白等人就是在與他的周旋中,犧牲了寶貴的生命。

對于如此窮兇極惡的罪徒,警察局迅速采取行動,實行了批捕,并經人民法院判決,對加害李白烈士的葉丹秋等人實行了死刑。

由此,一場長達近十年的“紅色電波”才算落下帷幕,而李白用自己穩定、精确的信号,向延安、華北,乃至全中國傳送了無數封至關重要的電報。

而這位打入敵人心髒的情報員,就用生命向我們诠釋了什麼叫“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盡管英雄已逝,但英魂長存,不忘曆史,才能奮勇前進,将“紅色電波”延續下去。

本文作者:何予遙

責任編輯:茶九

稽核:藍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