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安防做不好?也許你買到了“假”産品

還記得2016年3·15晚會上,央視現場曝光了白帽黑客利用路由器漏洞,對接入安全正規Wi-Fi的現場觀衆手機進行流量監聽,輕松獲得其APP訂單相關隐私資訊的過程。與此同時還曝光各種智能硬體偷偷“直播”你的生活。

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狀況下,國内安防市場需求依然穩健增長的強勁勢頭,安防行業景氣度仍被看好。然則,安防市場秩序混亂、産品良莠不齊以及品質隐患等問題亦是層出不窮。市面上的安防産品種類五花八門、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缭亂。采購時,一不留神就掉入廠家的”陷阱”裡。

家庭安防做不好?也許你買到了“假”産品

  家庭安防做不好?也許你買到了“假”産品

一、假冒

與衆多電子行業類似,國内安防市場也充斥着衆多“山寨”産品,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現象在市場上普遍存在,而且占據了不小面積的市場佔有率。

早在2013年,北京海澱區工商管理部門對一電子市場進行執法檢查,查獲多家商戶冒用霍尼韋爾公司“intellisense”等商标的上百件防盜報警産品;其後,從公開資訊查詢到,2015年10月,杭州市質監局聯合無錫質監、江陰公安一舉搗毀了位于江蘇省江陰市的一家冒牌生産杭州品牌“海康威視”裝置并運用網際網路銷售的制假售假窩點。

安防産品一時仍逃不出山寨風怪圈。外觀高仿、品牌山寨的錄影機/NVR/防盜報警器等安防産品在深圳華強北的太平洋安防市場随處可見,屢禁不止。

二、劣質

雖然現在“MadeInChina”已不再是劣質品的代名詞,然而在一些産業領域仍然存在偷工減料,粗制濫造的現象。因為強有力的機構監督與标準規範的缺位,安防産品市場也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我們公司安裝的指紋防盜門禁裝置,時常多次讀取不了;有時讀取到了,又查詢不到員工的打卡記錄。”

“店裡安裝的攝像頭,使用不到半月,監控畫面就出現偏色,而且畫質像素下降得厲害。”

借助在成本和價格上的優勢,大量在中國“出生”的劣質安防産品,不但流通于國内,而是直接被運往到國外市場。一度造成”劣币驅逐良币”。

三、虛标

近幾年來,安防産品迅速進入消費級市場。一些大衆消費者因不具備專業的安防産品知識,在選購裝置時極易被各種概念迷惑或者誘導。最典型的是現在安防行業内盛行的所謂智能高清監控産品。把一般錄影機應該具有的基本功能蓄意誇大,如1080P産品被标稱為“超高清”;紅外夜視、手機直連、移動電源供電等功能都是一般錄影機的基本功能,現在卻被商家拿出來做了“智能監控”賣點。

“虛标”不是視訊監控産品獨有的“專利”,門禁、報警等安防領域也廣泛存在。譬如,帶人臉識别功能的門禁被标稱為正确識别率達到99%;防盜報警探測器的參數誤報率顯示為0。這些明顯突破常識認知的資料,竟然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一些安防産品的技術參數中。

四、安全漏洞

安防産品絕大部分被應用于開放式的物聯網實際場景中,是以很容易受到安全攻擊。在加密和标準層面上,目前國内大型安防廠家基本都已經具備了完善的安全加密實力。不過時下市面上流通的安防産品,尤其是監控錄影機/NVR,因為産品沒有配置安全加密,廠家缺乏安全漏洞監控。使其成了黑客攻擊的“重災區”,已緻頻繁出現“家庭網絡攝像頭被入侵,家中私生活成直播”一類的新聞。

事實上,裝置增加安全管控的成本并不高,但需要人工成本,并且會增加産品出廠時間,是以常常被廠家忽視。

安防315:購買安防産品的五大“陷阱”

五、售後無保障

從目前産業發展格局來看,安防企業大都以中小為主,家庭作坊式的企業也大量存在。在售後服務方面,與IT行業相比,并不成熟規範,還存在着很多問題。

譬如,在購買安防産品時,盡管絕大多數說明書會标稱保修年限,可還是會遇到了質保期一年到三年不等的問題。另外,一些“打一槍換一地方”的公司,根本無售後維修可言。

筆者曾采訪過一位上海的智能建築資深工程師,其曾吐槽道:“我們做了一個别墅群項目,用的就是深圳一家小公司的産品,現在煩得不得了。按道理同一系列産品應該有幾款不同型号的産品。但是這會它改頭換面,連個維修零配件都找不到。”

諸如此類的現象,絕非個案。是以,選購安防産品也要擦亮眼睛。為了避免使用中出現各種問題,在選購安防産品之前還是要多做功課。

一款好的安防産品應該實用和智能。在日常生活領域,安全防範的重要性在不斷提升,大衆對安防的認知也要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在選購産品時要擦亮眼睛。

首先,要确定産品采用的是目前主流技術。使用成本也是必須考慮的,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但不能太超前。其次,要考察到産品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也為實際項目中廣泛應用。有的廠商出來的産品,産品品質不理想,穩定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證,一旦出現問題,維修就很麻煩。再者,按項目需求及具體區域重要性選擇産品檔次,該高就高,該低就低,同一個檔次選擇三款産品。若是選購一款産品,廠商或會忽悠漫天要價。然後,項目需要相容哪些廠商技術協定或者是裝置等,還是在采購前進行技術咨詢及示範,把技術問題解決好,項目才能做好。此外,選購産品還要考慮到産品的能耗,是否符合綠色标準或通過LEED認證。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