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80,90後的中年人,我們應該是中國目前階段最辛苦,壓力最大的一代人。
兩個年輕人要贍養四個老人,撫養一個(或是兩三個)孩子,面對着工作的内卷,雞娃的疲憊,房貸車貸和壓力,身體亞健康的無能為力......
我們始終都處于一種疲于奔命的狀态,對現狀不滿,對未來的不确定既擔憂又焦慮,我們時常不知道自己活着為了什麼,時常感到“人間不值得”。我們真的好想從巨大的壓力中解放出來,好想給疲憊的内心松松綁。

然而,日本有一位心理醫生恒子奶奶,她曾經曆過國内的經濟大蕭條,在工作中承擔過巨大的壓力,在婚姻中曾無數次威脅老公離婚,在生活中曾糾結于事業與家庭。現如今她已90歲高齡卻仍然每周工作四天,她以溫和而堅定的言語告訴我們:人間值得。
這位曾經曆過生活的艱辛和磨難,飽經風霜的老奶奶,到底是如何具備這樣的心态的?她是憑借什麼能如此長壽?她的處世哲學又是什麼?答案就在她的《人間值得》這本書中。她結合自己曲折的人生經曆以及多年咨詢工作的經驗,從職場工作,人際關系,親密關系,人格成長,育兒心得等方面,為我們詳細解讀了她的價值觀以及人生智慧。
總的來說,恒子奶奶的處事哲學其實非常樸素簡單,甚至有些“佛系”、“無為”和“不求上進”,但是細細想來,你就會發現,恒子奶奶的這些觀點,本就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的内心狀态。
她并沒有鼓勵大家人生一定要不停地積極進取,努力奮鬥,不斷突破自己。相反地,她說“人生不必太用力”“人生隻要能照亮某個角落就夠了”,這與目前盛行和倡導的“拼搏主義”價值觀背道而馳,讓人讀過之後不由得生出幾分認同和愉悅,内心的情緒終于有了一個發洩的出口。
在這本書中,恒子奶奶樸素而真誠的叙述,讓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體會到她内心的平和與安詳。歸根結底,其實我們隻需要通過降低要求和期望值,盡量不要違背人性和自我的本心,就可以讓心态保持平和,這種平和的心态足以讓我們應對各種問題。
“降低期望值”,它可以适用于工作、家庭生活和個人發展等各個方面,雖然這種心态有可能不會讓我們大富大貴,也不會讓我們成為所謂的成功人士,但是卻可以讓我們遵循自己的内心,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覺得生活是有希望的,都可以體會到生活的美好,這不正是我們生活的意義和目标嗎?下面就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恒子奶奶給我們的忠告和建議。
對于工作,我們曾經被教導一定要熱愛自己的職業,把它當作自己為之奮鬥的事業,而不僅僅是一份可以領到工資的工作; 我們要把工作視為通向夢想的階梯,和實作自己人生目标的重要途徑。
然而實際上,工作從本質上說,首先就是為了滿足我們基本的生存需要,然後才可能被賦予的更重大意義。
那麼,對于恒子奶奶來說,工作意味着什麼呢?她從20歲工作到了90歲,整整70年啊!大家肯定都覺得她肯定是特别熱愛自己的工作吧?可是但當她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她卻淡然地說,自己并沒有十分喜歡工作,但是也并不讨厭。
她說自己選擇成為一名醫生,這個選擇沒有快樂與不快樂之分,也無所謂想或是不想,隻是在當時她也沒有别的選擇,因為她要工作,她要有收入,她要生存。
在她看來,為了錢而工作,并不是可恥的事情,這是理所當然的,她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是以當我們因為目前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所喜歡的,或是它無法實作自己的“夢想”而焦慮時,不妨先不想把“工作”賦予那麼崇高的意義,也不要把它與自己的人生價值聯系在一起。
要降低對工作的期望值,隻是先把工作作為維持溫飽的基本需求。同時以積極、學習以及助人的态度去面對它,盡自己所能把它做好。當我們把精力放在“做好工作”這件事本身時,就會發現困擾自己的那些煩惱就都沒有了,還可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收獲。
恒子奶奶說,不要把自我價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帶着“為身邊的人略盡綿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許會更好。飲食足以溫飽,有工作需要自己,其實這樣的生活剛剛好。
這并不是說面對工作時得過且過,而是指要以平和心态面對工作,不要把工作當成一件特别嚴肅的事情,也不需要讓“工作”背負太多的負擔,隻管盡自己的努力去做就好了。往往自己努力過的事情,結果都不會太差。
我們的一生,其實都是在處理與人的關系,與伴侶的,與親人的,與孩子的,與朋友的,與同僚的,以及與身邊所有陌生人的。
用恒子老師的話說,就是:命運就是與人的關系。
然而我們的煩惱也多來自于人際交往,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總是對别人的期望值太高。比如我們總是希望改變别人,我們總是覺得别人應該幫助自己,我們總是希望别人能以讓自己喜歡的方式對待自己。可是實際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呢?事實上,幾乎所有的事情,最終都是需要我們自己來解決的,身邊的人不可能永遠都能夠幫助我們,即使是最親最近的人,更不用說同僚朋友了。
是以,我們要降低對别人的期望值,不要妄圖别人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而改變,畢竟他們也具有獨立自主的人格和思想,怎麼可能會放棄自己原有的觀念和習慣而聽從你的意見呢?就好像你也并不會輕易為了他人改變是一樣的。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恒子老師的丈夫年輕時是一個酒鬼,還總是愛請客,經常把自己的工資花完,完全不為家裡分憂。為此恒子老師曾多次威脅要和他離婚,但是他還是屢教不改。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恒子老師沒有抱怨,她通過努力工作來掙錢養家,也可以讓家庭維持和睦。
她說,不要試圖通過改變他人來獲得快樂,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會快樂”或“怎麼努力讓自己在這裡心情愉快”,這才是應該考慮的關鍵。
即使我們稍稍做了些努力,也會使形勢往好的方向發展,總比雙方“針尖對麥芒”,總是處于針鋒相對的狀态要好得多了。
在與朋友和同僚的人際交往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或是不喜歡我們的人,我們又總愛被這些事情煩惱。其實大可不必。
對于身邊的人,我們盡可以保持着一種“來則歡喜,去則放手”的态度,隻要身邊能有幾個可以說說心裡話的人和自己信得過的朋友,對于不喜歡的人,我們盡量與他們保持心理上以及實體上的距離,對其敬而遠之就可以了,總之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完全犯不着因為他們而憂慮。
關于個人成長,我們通常接受到的價值觀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不斷建立自信心讓自己不斷進取,挑戰自己的極限,不斷地跳出舒适圈。不得不說,在内卷如此嚴重的現代社會,恒子奶奶的主張真的可以說是一股清流。
的确,當今的80後和90後,面對着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壓力,我們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我們制定了長遠的計劃,卻總是因為完不成計劃而焦慮萬分,後悔為什麼自己沒有更努力一些。
然而恒子奶奶卻說,人生不必太用力,也不用過分擔憂未來,隻要想清楚今天一天的事情就可以了。她所說的意思,是真的讓我們不要努力,像鹹魚一樣了此一生嗎?當然不是了。
恒子奶奶說,該努力的時刻早晚都會來的,而人在精神飽滿的時候,身體健康的時候去接受這些有挑戰性的工作,成功的機率就會更大。
對于我們來說,當任何可以扭轉我們人生的重大事件來臨的時候,或是當一件事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時候,就是我們必須要努力的時候!
除了面對人生的态度,恒子奶奶還教會我們一套應對焦慮的方法。
首先,當我們遇到挫折或是逆境的時候,我們不需要馬上讓自己重振旗鼓,越挫越勇。相反地,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慢慢調整自己的狀态,用60分的力量認認真真按部就班地去做事,就會漸漸走出低谷,步入正常的軌道之中。
其次,遇到挫折時,我們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抱着“今天這樣做基本就可以了”的心态,盡量不去做太為難自己的事情。同時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微小的幸福上面,把這些痛苦的經曆當作是生活給自己上的一課,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去學習。
記得我在前一段時間工作非常忙碌,再加上下班後輔導孩子學習,讓我身心俱疲。這導緻我的讀書寫作和學習的時間被大大削減,讓我非常焦慮。
恰好在那個時候我讀到了這個章節,于是我在工作上進行了調整,即使沒有完全完成當天的計劃,至少把緊急和重要的事情都處理了,我也會對自己說,今天這樣做就基本可以了,内心馬上就恢複了平靜。而讀書和學習,我覺得這是一個長期行為,并不在于這一時,是以就根據自己的能力能完成多少是多少,在這種狀态之下,學習反而更輕松自在,效果更好。
其實,恒子奶奶的這本書,還有很多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實踐的地方,她溫柔而樸實的話語,讓我們感受到恒子奶奶面對生活的通透,她睿智而富有哲理的叙述,使我們從中獲得平和面對生活的力量。當們覺得自己太苦太累的時候,翻開它,就會馬上獲得内心的平靜與安甯。
#讀書##人間值得##情感點評大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