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備受争議的《狼犬丹尼》:項圈與踩頭,暴力與童真,突破與侮辱

(1)

2003年11月,《北京娛樂信報》報道,功夫巨星李連傑的新作《狼犬丹尼》已經拍攝完畢,正在進行後期制作。李連傑表示,《狼犬丹尼》是自己演藝生涯轉型的肇始之作,雖然頭頂“功夫皇帝”的名号,但李連傑并不想一直飾演武功高強的正面人物或學藝報仇的老套角色,在新片中,李連傑首次飾演了一個武力值爆表而心智始終無法突破十歲的異類殺手,他認為這是對自己演技的一個重要挑戰,但這種轉型是否成功,還要交給觀衆去做最後的評判。

備受争議的《狼犬丹尼》:項圈與踩頭,暴力與童真,突破與侮辱

李連傑

2004年9月30日,《上海青年報》報道,《狼犬丹尼》(英文名《Danny The Dog》)正式更名為《猛虎出籠》(一說《猛獸出籠》)(英文名《Unleashed》),後來在香港上映時,影片定名為《不死狗》。

2005年1月31日,《上海青年報》再次報道,《猛獸出籠》(即《狼犬丹尼》)的美國版電影宣傳海報中,李連傑不僅脖子上戴着項圈,還被人踩在腳下。這個海報一出,立刻引起很多影迷反感,有人表示“(雖然看起來)挺酷,可是看了很不舒服,感覺怪怪的,真不知道李連傑是不是願意這樣!”還有人說“怎麼看都不像是李連傑的樣子,也許是特意這樣做的,真正的李連傑肯定不能這樣的!”甚至很多影迷憤怒地質問“美國發行公司怎麼可以用這樣的海報!”奇怪的是,《猛獸出籠》的法國版以及後來的日本版海報都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

備受争議的《狼犬丹尼》:項圈與踩頭,暴力與童真,突破與侮辱

《狼犬丹尼》海報

關于“海報風波”,李連傑給予了正面回應。

李連傑首先承認“在電影中,我扮演的角色在開頭的确像是一條狗。這是因為他根本不了解什麼是友情、生命、家庭和愛。他隻知道怎麼去傷人。但你可以看見我扮演的角色不停地在逆境中站立,努力不被擊倒。他想要變好,變成一個更完全的人。中國社會已經對外開放了二十多年,負責進口海外影片公司的都是專業人士,他們對電影有相當的認識,而且他們的工作也都很稱職。我相信他們不會因為一張海報而否定一部電影。”

備受争議的《狼犬丹尼》:項圈與踩頭,暴力與童真,突破與侮辱

《狼犬丹尼》

李連傑也感謝了影迷的支援,說“我要感謝我的影迷,以及所有關心我的朋友給我的支援。我的工作是演戲,有時我會扮演英雄角色,但是我并不是英雄,有時我會扮演一個壞蛋,而我也并不是壞蛋,還是那句話,我隻是一名演員。”

李連傑認為美國版海報的功能隻是帶出故事及人物背景,沒有涉及種族歧視,他一針見血地解釋說,美國人花了一千萬美元買版權,不會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他說“我可以了解為什麼有些尚未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會這麼認為,而且在聽到這些反應之後,我已經告知美方發行公司這個現象。但作為影片的總策劃及制片人,我知道電影海報不過是用來在美國宣傳此片的方法之一。大多數的電影在不同國家發行的時候都會用不同的海報,這樣才能準确地針對每個不同的文化去作宣傳,唯一的目的不外乎能用海報成功地将電影介紹給世界各地的觀衆。海報隻是一個對整部電影以美術設計手法所作的概述。”最後,李連傑還拿自己和成龍為例說“我跟成龍在影片中打過不少洋人、黑人,也從未遭人指責‘辱洋’!”

(2)

“海報風波”之後,又有“禁映風波”。2005年4月,距離《狼犬丹尼》原定國内上映還有1個月時間的時候,發行方華夏電影公司宣傳主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狼犬丹尼》國内發行暫緩。”随後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因為影片涉及過度張揚暴力血腥場面,還有不少參加地下非法搏擊活動的情節,是以送審很難通過,當時電影局進出口部根本就沒有打算引進這部電影。之後電影局發言人也指出,《狼犬丹尼》内地引進挺懸,因為“我們目前連這個片子也還沒看過”。

備受争議的《狼犬丹尼》:項圈與踩頭,暴力與童真,突破與侮辱

《狼犬丹尼》風格暴烈

對于電影的血腥和暴力問題,李連傑曾借用“戰争題材”影片為例闡述觀點。他認為,暴力電影并非宣揚暴力,而是旨在讓觀衆意識到“暴力并非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李連傑進一步解釋說“相信許多人都知道我是一名佛教徒。在過去的幾年内,我一直不停地在我的電影裡釋放出暴力不能解決問題這樣的一個訊息。由戰争影片我們了解到戰争是非常殘酷可怕的,而我們得到的訊息是:和平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能因為想要看見和平就避開戰争和其帶來的毀滅不談。我們需要對比來了解并珍惜真正重要的東西。基于這個理由,我用暴力來表達暴力并非解決人類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的唯一方法。這是我為這部影片設計創造出一些特殊、甚至瘋狂的武打動作的原因,我希望大家能夠了解。”

《狼犬丹尼》的動作指導是“八爺”袁和平,一開始,李連傑想從袁和平、元奎和程小東三人之中選擇一個,因為動作指導在電影中作用非常重要,是影響電影“命脈”的因素之一,最終李連傑選擇了袁和平,在袁和平的掌控下,李連傑飾演的丹尼在搏擊風格上實作了從前期的“獸性”到後期的“人性”的轉化,最明顯的是在摩根·弗裡曼飾演的音樂家影響下,丹尼最終懂得了如何控制自己、限制自己和完善自己,并且在使用暴力時表現出了對于暴力的厭倦和不滿。

(3)

《狼犬丹尼》是由李連傑主演并擔任制作人,呂克·貝松編劇并監制,路易斯·萊特裡爾導演的動作電影。目前豆瓣評分6.4分。

當年媒體以《狼犬丹尼》是李連傑首次扮演一個“非英雄”角色(應為“非英雄”正面角色,《緻命武器4》中李連傑已經飾演過反派角色)為噱頭進行報道。雖然李連傑早在1998年就開始了自己征戰好萊塢的腳步,但還是不無怨歎地表示“動作片演員一旦被定型,就沒辦法拍攝其他類型的影片,加上我的英文又不夠好,好萊塢對我的腦袋,一點都沒興趣!”當然李連傑也明白改變很難,他幽默地說“你看必勝客是賣比薩,沒理由會賣餃子;你看周星馳隻會看喜劇;我一直賣餃子,隻能弄一百種以上不同的餃子滿足不同的人”。

2001年,李連傑與呂克·貝松合作拍攝了電影《龍之吻》,二人自此成為好友,經常一起聊天,李連傑向呂克·貝松表示,希望能在新電影中另辟蹊徑,讓動作在電影中為故事服務,同時傳達“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宗旨。呂克·貝松對此非常贊同,幾天後就給李連傑看了《狼犬丹尼》的劇本。

備受争議的《狼犬丹尼》:項圈與踩頭,暴力與童真,突破與侮辱

音樂拯救了丹尼

後來李連傑說“我是個演員,在我的觀點看來,作為一名演員,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我必須不斷地挑戰自己,因為我不願老走一樣的路。我已經在31部電影中飾演過拯救世人的英雄,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求一些新鮮元素。我從未嘗試過這種類型的角色(丹尼)。我很喜歡這次的角色,描述一個孩子腦部受重傷,像狗一樣被訓練長大,資訊是反暴力、正面的,是以我們才會花這麼多錢起用摩根·費裡曼。”黑人影帝摩根·弗裡曼飾演一位盲人鋼琴家,和李連傑有很多對手戲,是李連傑飾演的丹尼的“點化之人”和精神導師,李連傑表示“摩根·弗裡曼在片中扮演一個鋼琴家,在音樂的感召下,我變得善良了。這聽上去很有趣,不是嗎?”

(4)

為了演好丹尼這一角色,在電影開拍前兩個月,制片公司特别為李連傑請了一位英國老師和他一起鑽研演技,分析人物個性,以便尋找最好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二人甚至一度到動物園去看野獸,細緻觀察憤怒的狗和溫馴小狗的眼神有何不同。這是李連傑到好萊塢之後首次聘請戲劇老師指導演技,除了觀察狗的細微動作外,李連傑還經常在半夜裡一個人坐在空曠的舞台上吃面包、喝水,以體會角色孤絕無依的心境。另外,李連傑每天還要再接受幾堂特殊的課程:站立姿勢、走路方式、眼神以及表情表達等。李連傑說“有時我忍不住掉下淚,心想我為什麼要在這裡受苦?我應該在五星級酒店跟親友們一起同歡啊。但為了這個角色,我隻能嘗試他的生活。我花了7個月時間,很用心地揣摩這個角色,到最後我完全融入了他的心境。影片拍攝後,我休息了一年才能夠完全擺脫這個經驗。我真的盡了全力。”

在電影中,李連傑走路時沉重而蹒跚,肩膀聳起,頭部微垂,神情迷茫,顯得天真而悲傷。這與呂克·貝松對角色的設定非常一緻:丹尼是個很獨特的人物,他的心智與年齡始終沒有超過十歲,雖然身體不斷成長,但性格成長并不健康。在影片的前半段,他隻懂得去打人,除了格鬥,他對世界一無所知。

備受争議的《狼犬丹尼》:項圈與踩頭,暴力與童真,突破與侮辱

李連傑演出了角色的前後差異

李連傑并不認為角色有何不妥,他直言“我監制的電影不會侮辱自己”,李連傑說“到目前為止,我拍攝的片子裡,大部分時間扮演的不是硬漢、國術大師就是警察。也就是說我通常扮演的是一個強壯的、有男子氣概的角色,在劇中解決碰上的麻煩,而後成為英雄。不少影迷‘認定’我扮演的角色最擅長的就是出手将人痛打一頓,我擔心影迷從我的電影裡隻學到這一點。我覺得我能傳達給影迷的還有更多更重要的訊息。”李連傑進一步解釋說,一直以來,他都想拍攝一些“具有李連傑個人風格”的電影。“我不希望社會認為中國人隻知道耍功夫打人。李小龍、成龍以及我都是學武的,是以很多人認為中國人就知道打架。我自己就感受到這種壓力。是以我想拍一些電影由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我想藉由動作電影來傳達訊息給觀衆,讓觀衆知道我們并非隻知道打架。”

李連傑最終總結說“我和呂克·貝松都是《狼犬丹尼》的制片人。我們倆集思廣益共同創造出這部電影,并且全心全意灌溉它。我們希望藉由一部動作片來傳達暴力不能解決問題的訊息。請相信我,這部電影對我絕對沒有絲毫的侮辱。”